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宁波大学专利>正文

便于移动的微生物培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3239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21
便于移动的微生物培养装置,解决了现在的这种培养方法移动不便,无法很好的根据需要的培养位置进行移动,培养效果差,无法满足较多条件下的使用的问题,其包括车架,所述车架底端的四角均安装有滑轮,车架四角的滑轮外侧均设置有固定机构,车架的一端均安装有推手,推手的一侧安装有蓄电池,蓄电池的顶端安装有控制开关,控制开关的一侧安装有PLC控制器,蓄电池的一侧安装有培养筒,培养筒底部的外侧设置有防护机构,培养筒的外侧包裹有保温棉,培养筒的内部设置有培养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便于车架的移动,同时使用时稳定性好,可保证培养温度时刻处于适宜的培养温度,且具有一定的防护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于移动的微生物培养装置
本技术涉及培养装置,具体为便于移动的微生物培养装置。
技术介绍
近些年来在环境复杂的偏远地区,河流湖泊污染非常严重,饮用水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传统微生物培养装置利用外部电源的方式进行加热,利用水浴恒温的办法对微生物培养,功耗大,受地域条件的限制,无法满足恶劣环境中的应用。现在的这种培养方法移动不便,无法很好的根据需要的培养位置进行移动,培养效果差,无法满足较多条件下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便于移动的微生物培养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在的这种培养方法移动不便,无法很好的根据需要的培养位置进行移动,培养效果差,无法满足较多条件下的使用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包括车架、滑轮、固定机构、推手、蓄电池、控制开关、PLC控制器、培养筒、防护机构、保温棉、培养腔、第一温度传感器、支架、第二温度传感器和加热丝,所述车架底端的四角均安装有滑轮,车架四角的滑轮外侧均设置有固定机构,车架的一端均安装有推手,推手的一侧安装有蓄电池,蓄电池的顶端安装有控制开关,控制开关的一侧安装有PLC控制器,蓄电池的一侧安装有培养筒,培养筒底部的外侧设置有防护机构,培养筒的外侧包裹有保温棉,培养筒的内部设置有培养腔,培养筒内侧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第一温度传感器,培养筒内侧的中部通过支架安装有第二温度传感器,培养筒内壁嵌入安装有加热丝;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块、丝孔、丝杆、支撑盘和转动手柄,固定块固定在车架四角位置处,固定块的中部开设有丝孔,丝孔内插接有丝杆,丝杆的底端安装有支撑盘,丝杆的顶端安装有转动手柄。优选的,所述加热丝为螺旋安装。优选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外筒、缓冲弹簧和弧形块,外筒固定在车架顶端的中部,外筒的内侧均匀安装有若干个缓冲弹簧,缓冲弹簧的一端安装有弧形块。优选的,所述转动手柄上开设有防滑纹。优选的,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和加热丝分别电性连接控制开关和PLC控制器,PLC控制器电性连接加热丝。优选的,所述支架为一种不锈钢材质的构件。有益效果:本技术使用时,通过滑轮将车架移动到需要进行微生物培养的位置处,再转动转动手柄,转动手柄转动带动丝杆转动,丝杆转动与固定块上丝孔的配合下,使得丝杆向下移动,丝杆向下移动推动支撑盘与地面接触,当支撑盘与地面接触,滑轮不与地面接触,可使得车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将需要培养微生物的液体放置在培养筒内的培养腔内,通过控制开关控制加热丝工作,加热丝工作对培养腔内的培养液进行加热,通过设置的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来对培养液的温度信号进行采集,并传递给PLC控制器的输入端,经PLC控制器分析处理,若温度信号小于PLC控制器预输的合适的培养温度时,PLC控制器的输出端会发出指令给加热丝,控制加热丝继续加热,若温度信号大于PLC控制器预输的合适的培养温度时,PLC控制器的输出端会发出指令给加热丝,控制加热丝停止加热,使得培养温度处于合适的培养温度,移动时培养筒产生的这栋会传递给弧形块,弧形块将震动传递给缓冲弹簧,经缓冲弹簧来对产生的震动进行缓冲吸附,从而进行一定的防护,本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便于车架的移动,同时使用时稳定性好,可保证培养温度时刻处于适宜的培养温度,且具有一定的防护功能。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培养筒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固定机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防护机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车架;2、滑轮;3、固定机构;4、推手;5、蓄电池;6、控制开关;7、PLC控制器;8、培养筒;9、防护机构;10、保温棉;11、培养腔;12、第一温度传感器;13、支架;14、第二温度传感器;15、固定块;16、丝孔;17、丝杆;18、支撑盘;19、转动手柄;20、外筒;21、缓冲弹簧;22、弧形块;23、加热丝。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由图1-4给出,本技术提供便于移动的微生物培养装置,包括车架1、滑轮2、固定机构3、推手4、蓄电池5、控制开关6、PLC控制器7、培养筒8、防护机构9、保温棉10、培养腔11、第一温度传感器12、支架13、第二温度传感器14、固定块15、丝孔16、丝杆17、支撑盘18、转动手柄19、外筒20、缓冲弹簧21、弧形块22和加热丝23,车架1底端的四角均安装有滑轮2,车架1四角的滑轮2外侧均设置有固定机构3,车架1的一端均安装有推手4,推手4的一侧安装有蓄电池5,蓄电池5的顶端安装有控制开关6,控制开关6的一侧安装有PLC控制器7,蓄电池5的一侧安装有培养筒8,培养筒8底部的外侧设置有防护机构9,培养筒8的外侧包裹有保温棉10,培养筒8的内部设置有培养腔11,培养筒8内侧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第一温度传感器12,培养筒8内侧的中部通过支架13安装有第二温度传感器14,培养筒8内壁嵌入安装有加热丝23;固定机构3包括固定块15、丝孔16、丝杆17、支撑盘18和转动手柄19,固定块15固定在车架1四角位置处,固定块15的中部开设有丝孔16,丝孔16内插接有丝杆17,丝杆17的底端安装有支撑盘18,丝杆17的顶端安装有转动手柄19。加热丝23为螺旋安装,保证加热丝23加热时的均匀性。防护机构9包括外筒20、缓冲弹簧21和弧形块22,外筒20固定在车架1顶端的中部,外筒20的内侧均匀安装有若干个缓冲弹簧21,缓冲弹簧21的一端安装有弧形块22,使用时,弧形块22产生的震动会传递给缓冲弹簧21,经缓冲弹簧21来对产生的震动进行缓冲吸附。转动手柄19上开设有防滑纹,使得转动手柄19具有较好的防滑性能。第一温度传感器12、第二温度传感器14和加热丝23分别电性连接控制开关6和PLC控制器7,PLC控制器7电性连接加热丝23,便于信号的传输和控制。支架13为一种不锈钢材质的构件,使得支架13具有较好的防腐性能。本实施例中PLC控制器7属于已知现有技术,相应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编程。工作原理:本技术使用时,通过滑轮2将车架1移动到需要进行微生物培养的位置处,再转动转动手柄19,转动手柄19转动带动丝杆17转动,丝杆17转动与固定块15上丝孔16的配合下,使得丝杆17向下移动,丝杆17向下移动推动支撑盘18与地面接触,当支撑盘18与地面接触,滑轮2不与地面接触,可使得车架1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将需要培养微生物的液体放置在培养筒8内的培养腔11内,通过控制开关6控制加热丝23工作,加热丝23工作对培养腔11内的培养液进行加热,通过设置的第一温度传感器12和第二温度传感器14来对培养液的温度信号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便于移动的微生物培养装置,包括车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底端的四角均安装有滑轮(2),车架(1)四角的滑轮(2)外侧均设置有固定机构(3),车架(1)的一端均安装有推手(4),推手(4)的一侧安装有蓄电池(5),蓄电池(5)的顶端安装有控制开关(6),控制开关(6)的一侧安装有PLC控制器(7),蓄电池(5)的一侧安装有培养筒(8),培养筒(8)底部的外侧设置有防护机构(9),培养筒(8)的外侧包裹有保温棉(10),培养筒(8)的内部设置有培养腔(11),培养筒(8)内侧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第一温度传感器(12),培养筒(8)内侧的中部通过支架(13)安装有第二温度传感器(14),培养筒(8)内壁嵌入安装有加热丝(23);/n所述固定机构(3)包括固定块(15)、丝孔(16)、丝杆(17)、支撑盘(18)和转动手柄(19),固定块(15)固定在车架(1)四角位置处,固定块(15)的中部开设有丝孔(16),丝孔(16)内插接有丝杆(17),丝杆(17)的底端安装有支撑盘(18),丝杆(17)的顶端安装有转动手柄(19)。/n

【技术特征摘要】
1.便于移动的微生物培养装置,包括车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底端的四角均安装有滑轮(2),车架(1)四角的滑轮(2)外侧均设置有固定机构(3),车架(1)的一端均安装有推手(4),推手(4)的一侧安装有蓄电池(5),蓄电池(5)的顶端安装有控制开关(6),控制开关(6)的一侧安装有PLC控制器(7),蓄电池(5)的一侧安装有培养筒(8),培养筒(8)底部的外侧设置有防护机构(9),培养筒(8)的外侧包裹有保温棉(10),培养筒(8)的内部设置有培养腔(11),培养筒(8)内侧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第一温度传感器(12),培养筒(8)内侧的中部通过支架(13)安装有第二温度传感器(14),培养筒(8)内壁嵌入安装有加热丝(23);
所述固定机构(3)包括固定块(15)、丝孔(16)、丝杆(17)、支撑盘(18)和转动手柄(19),固定块(15)固定在车架(1)四角位置处,固定块(15)的中部开设有丝孔(16),丝孔(16)内插接有丝杆(17),丝杆(17)的底端安装有支撑盘(18),丝杆(17)的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佳美赵玉铉严小雪章彬何山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