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培养形态观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3237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支原体培养形态观察装置,包括:载玻片;培养皿,为上下贯通的空心圆柱体,底部与载玻片的正面密封连接,培养皿的上沿沿周向开设有至少一个贯穿培养皿的侧壁的第一缺口;透明的上盖,扣合于培养皿的上沿并可相对培养皿旋转,沿周向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缺口。本装置结合培养皿和载玻片,体积非常小,对培养基用量也小,上盖采用透明设计,可以直接将整个装置放在显微镜下观察,避免试验室污染,而且操作方便,只需旋转上盖,就能实现第二缺口与第一缺口对位或错位状态,在贮存时错位,防止培养基的水分挥发,产品有效期长;在培养时对位,培养基能够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利于支原体生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支原体培养形态观察装置
本技术涉及体外诊断试剂
,特别涉及支原体培养形态观察装置。
技术介绍
支原体培养基在培养时期需要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主要是为了与二氧化碳接触,利于支原体生长;而在贮存或运输时,则需要进行密封,防止水分蒸发,延长有效期。目前,支原体培养观察采用的是平皿培养法,平皿培养法是由两个不同大小圆形的皿叠合在一起,密封效果不好,易导致培养基的水分蒸发,影响产品的有效期;而且该方法生产时使用培养基用量大,一个平皿需浇注8-10ml培养基,导致成本增加。此外,平皿观察法必须打开盖子后才能放置到显微镜下去观察,操作时容易触碰到培养基,造成试验室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支原体培养形态观察装置,既能够利于培养基贮存,又方便培养及观察。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支原体培养形态观察装置,包括:载玻片;培养皿,为上下贯通的空心圆柱体,底部与所述载玻片的正面密封连接,所述培养皿的上沿沿周向开设有至少一个贯穿所述培养皿的侧壁的第一缺口;透明的上盖,扣合于所述培养皿的上沿并可相对所述培养皿旋转,沿周向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缺口,当所述上盖相对所述培养皿旋转,所述第二缺口对应与所述第一缺口具有对位连通或相互错位的状态。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装置结合培养皿和载玻片,体积非常小,对培养基用量也小,而且上盖采用透明设计,无需取下上盖,可以直接将整个装置放在显微镜下观察,避免试验室污染,而且操作方便,只需旋转上盖,就能实现第二缺口与所述第一缺口对位或错位状态,在贮存时错位,防止培养基的水分挥发,产品有效期长,方便密封贮存及运输;在培养时对位,培养基能够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利于支原体生长。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培养皿的外侧沿周向延伸有扣位,所述上盖设有与所述扣位相吻合的扣槽。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缺口处于所述扣位的延伸方向上,所述扣位被所述第一缺口隔断。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均设有四个,四个所述第一缺口沿周向均匀地分布于培养皿的上沿,四个所述第二缺口沿周向均匀地分布于上盖。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载玻片与培养皿为一体成型结构。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载玻片、培养皿和上盖均由聚苯乙烯材料制成。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载玻片的正面设有磨砂区。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在培养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在贮存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培养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上盖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载玻片1、培养皿2、第一缺口3、上盖4、第二缺口5、扣位6、扣槽7、磨砂区8。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及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
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照图1和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支原体培养形态观察装置,包括载玻片1、培养皿2和透明的上盖4,其中,培养皿2为上下贯通的空心圆柱体,底部与载玻片1的正面密封连接,培养皿2的上沿沿周向开设有至少一个贯穿培养皿2的侧壁的第一缺口3,上盖4扣合于培养皿2的上沿并可相对培养皿2旋转,沿周向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缺口5。当上盖4相对培养皿2旋转,第二缺口5对应与第一缺口3具有对位连通或相互错位的状态,这两种状态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本装置体积非常小,结合培养皿2和载玻片1,对培养基用量也小,而且上盖采用透明设计,无需取下上盖4,可以直接将整个装置放在显微镜下观察,避免试验室污染,而且操作方便,只需旋转上盖4,就能实现第二缺口5与第一缺口3对位或错位状态,在贮存时错位,防止培养基的水分挥发,产品有效期长,方便密封贮存及运输;在培养时对位,培养基能够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利于支原体生长。进一步参照图3和图4,为了进一步提升培养皿2和上盖4的牢固性以及密封性,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培养皿2的外侧沿周向延伸有扣位6,上盖4设有与扣位6相吻合的扣槽7,第一缺口3处于扣位6的延伸方向上,扣位6被第一缺口3隔断,从而可以将上盖4紧密地扣合在培养皿2的上沿,而且在贮存时,也提高了两者之间的密封性,进一步杜绝培养基的水分挥发。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缺口3和第二缺口5均设有四个,且一一对应,四个第一缺口3沿周向均匀地分布于培养皿2的上沿,四个第二缺口5沿周向均匀地分布于上盖4,在培养时,能够方便培养基与外界的二氧化碳均匀接触。可以理解的是,培养皿2区别于传统的培养皿,是上下贯通的空心圆柱体,本身不具有底部,而是直接与载玻片1一体成型,两者形成一体成型结构,具体地,载玻片1、培养皿2和上盖4均由聚苯乙烯材料制成,而且都是由透光的聚苯乙烯材料制成。此外,载玻片1的正面设有磨砂区8,方便标记,留下记录。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
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支原体培养形态观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载玻片;/n培养皿,为上下贯通的空心圆柱体,底部与所述载玻片的正面密封连接,所述培养皿的上沿沿周向开设有至少一个贯穿所述培养皿的侧壁的第一缺口;/n透明的上盖,扣合于所述培养皿的上沿并可相对所述培养皿旋转,沿周向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缺口,当所述上盖相对所述培养皿旋转,所述第二缺口对应与所述第一缺口具有对位连通或相互错位的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支原体培养形态观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载玻片;
培养皿,为上下贯通的空心圆柱体,底部与所述载玻片的正面密封连接,所述培养皿的上沿沿周向开设有至少一个贯穿所述培养皿的侧壁的第一缺口;
透明的上盖,扣合于所述培养皿的上沿并可相对所述培养皿旋转,沿周向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缺口,当所述上盖相对所述培养皿旋转,所述第二缺口对应与所述第一缺口具有对位连通或相互错位的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原体培养形态观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皿的外侧沿周向延伸有扣位,所述上盖设有与所述扣位相吻合的扣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原体培养形态观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乌月恒邓存兴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美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