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氧大豆油生产用隔油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32319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环氧大豆油生产用隔油处理装置,包括安装板,在安装板上表面的其中一端固接顶面开口的储油箱,与储油箱相对的安装板上表面的另外一端固接储油罐,储油箱和储油罐通过设置在安装板上表面上的多个波纹形的导油流道连通,每个导油流道的顶面均开放,在储油箱的底部设有分别对应每个导油流道的出油孔,在储油罐上设有分别对应每个导油流道的进油孔,每个导油流道的其中一端与出油孔连接,另一端与进油孔连接。导油流道的侧壁升温后会加热导油流道内的环氧大豆油,环氧大豆油中含有的水分会受热快速蒸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环氧大豆油生产用隔油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环氧大豆油加工
,尤其涉及环氧大豆油生产用隔油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环氧大豆油是用大豆油经过氧化处理后制得的一种化工产品,常温下为浅黄色粘稠油状液体,是一种使用广泛的聚氯乙烯无毒增塑剂兼稳定剂,能与PVC树脂相容性好,挥发性低、迁移性小。环氧大豆油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脱水工序,现有脱水方式大都采用蒸馏法,即将粗品环氧大豆油倾倒入罐体中,将水分蒸发,从而实现脱水,此种方式脱水效率低,而且脱水效果也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环氧大豆油生产用隔油处理装置。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提供环氧大豆油生产用隔油处理装置,包括安装板,在安装板上表面的其中一端固接顶面开口的储油箱,与储油箱相对的安装板上表面的另外一端固接储油罐,储油箱和储油罐通过设置在安装板上表面上的多个波纹形的导油流道连通,每个导油流道的顶面均开放,在储油箱的底部设有分别对应每个导油流道的出油孔,在储油罐上设有分别对应每个导油流道的进油孔,每个导油流道的其中一端与出油孔连接,另一端与进油孔连接;任意相邻的两个导油流道之间均罩有盖板形成密封的容纳腔,在每个容纳腔内均安装一个电加热管,每个电加热管均与温控器的输出端电路连接;在安装板的下方设有底座,安装板设有储油罐的一端与底座铰接,安装板设有储油箱的一端通过支撑机构与底座连接。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机构为气缸,气缸的缸座与底座铰接,气缸的活塞杆与安装板铰接。作为优选,在底座上设有容纳气缸的安装槽。<br>作为优选,在储油箱的顶面开口处设有过滤网。作为优选,在储油罐上连接油泵,油泵的输出端连接输送总管,在输送总管上连接第一控制阀门,在输送总管上连通回油管,回油管与输送总管的连接处位于油泵和第一控制阀门之间,在回油管上连接第二控制阀门,回油管末端伸入储油箱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电加热管升温后通过空气的热传递会加热两侧的导油流道的侧壁,导油流道的侧壁升温后会加热导油流道内的环氧大豆油,环氧大豆油中含有的水分会受热快速蒸发,脱水效率高,而且脱水效果好,由于导油流道为波纹形,所以会降低环氧大豆油的流速,使得环氧大豆油充分受热。2、油泵可以便于储油罐内的环氧大豆油的输出,第一控制阀门开启,第二控制阀门关闭时,环氧大豆油直接对外输出。当第二控制阀门开启,第一控制阀门关闭时,环氧大豆油重新回到储油箱进行二次加热除水,增加油水分离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1、储油箱,2、过滤网,3、出油孔,4、回油管,5、导油流道,6、盖板,7、电加热管,8、储油罐,9、进油孔,10、油泵,11、输送总管,12、第一控制阀门,13、第二控制阀门,14、底座,15、气缸,16、安装槽,17、安装板。具体实施方式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如图1、2所示,本技术包括安装板17,在安装板17上表面的其中一端固接顶面开口的储油箱1,与储油箱1相对的安装板17上表面的另外一端固接储油罐8,储油箱1和储油罐8通过设置在安装板17上表面上的多个波纹形的导油流道5连通,每个导油流道5的顶面均开放,在储油箱1的底部设有分别对应每个导油流道5的出油孔3,在储油罐8上设有分别对应每个导油流道5的进油孔9,每个导油流道5的其中一端与出油孔3连接,另一端与进油孔9连接。任意相邻的两个导油流道5之间均罩有盖板6形成密封的容纳腔,在每个容纳腔内均安装一个电加热管7,每个电加热管7均与温控器(图中未标识)的输出端电路连接,通过温控器可以设定电加热管7的加热温度。电加热管7升温后通过空气的热传递会加热两侧的导油流道5的侧壁,导油流道5的侧壁升温后会加热导油流道5内的环氧大豆油,环氧大豆油中含有的水分会受热快速蒸发,由于导油流道5为波纹形,所以会降低环氧大豆油的流速,使得环氧大豆油充分受热。需要说明的是:电加热管7与温控器的具体电路连接关系为现有技术,故不再赘述。电加热管7和温控器均采用现有结构,温控器的型号为PIR-94。在安装板17的下方设有底座14,安装板17设有储油罐8的一端与底座14铰接,安装板17设有储油箱1的一端通过支撑机构与底座14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机构为气缸15,气缸15与气泵连接,在人工操控下实现气缸15的伸缩动作,气缸15的缸座与底座14铰接,气缸15的活塞杆与安装板17铰接,在气缸15的带动下实现安装板17设有储油箱1的一端做升降运动。进一步的,在底座14上设有容纳气缸15的安装槽16。在本实施例中,在储油箱1的顶面开口处设有过滤网2,过滤网2可以对加入储油箱1内的环氧大豆油进行过滤。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储油罐8内的环氧大豆油输出,在储油罐8上连接油泵10,油泵10的输出端连接输送总管11,在输送总管11上连接第一控制阀门12,在输送总管11上连通回油管4,回油管4与输送总管11的连接处位于油泵10和第一控制阀门12之间,在回油管4上连接第二控制阀门13,回油管4末端伸入储油箱1内。油泵10可以便于储油罐8内的环氧大豆油的输出,第一控制阀门12开启,第二控制阀门13关闭时,环氧大豆油直接对外输出。当第二控制阀门13开启,第一控制阀门12关闭时,环氧大豆油重新回到储油箱1进行二次加热除水,增加油水分离效果。具体使用时,设定电加热管7的加热温度,使导油流道5的侧壁快速升温,将环氧大豆油倒入储油箱1内,并启动气缸15使安装板17设有储油箱1的一端升起,环氧大豆油从各个出油孔3自动流入对应的导油流道5内,流经导油流道5的过程中被加热蒸发除水,各个导油流道5内的环氧大豆油在储油罐8内进行暂存,开启油泵10并通过第一控制阀门12和第二控制阀门13的配合使用实现环氧大豆油直接输出或者再次加热除水。当然,上述说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以上实施例及附图仅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并非是对本技术的限制,参照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不脱离本技术的宗旨,也应属于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环氧大豆油生产用隔油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板,在安装板上表面的其中一端固接顶面开口的储油箱,与储油箱相对的安装板上表面的另外一端固接储油罐,储油箱和储油罐通过设置在安装板上表面上的多个波纹形的导油流道连通,每个导油流道的顶面均开放,在储油箱的底部设有分别对应每个导油流道的出油孔,在储油罐上设有分别对应每个导油流道的进油孔,每个导油流道的其中一端与出油孔连接,另一端与进油孔连接;任意相邻的两个导油流道之间均罩有盖板形成密封的容纳腔,在每个容纳腔内均安装一个电加热管,每个电加热管均与温控器的输出端电路连接;在安装板的下方设有底座,安装板设有储油罐的一端与底座铰接,安装板设有储油箱的一端通过支撑机构与底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环氧大豆油生产用隔油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板,在安装板上表面的其中一端固接顶面开口的储油箱,与储油箱相对的安装板上表面的另外一端固接储油罐,储油箱和储油罐通过设置在安装板上表面上的多个波纹形的导油流道连通,每个导油流道的顶面均开放,在储油箱的底部设有分别对应每个导油流道的出油孔,在储油罐上设有分别对应每个导油流道的进油孔,每个导油流道的其中一端与出油孔连接,另一端与进油孔连接;任意相邻的两个导油流道之间均罩有盖板形成密封的容纳腔,在每个容纳腔内均安装一个电加热管,每个电加热管均与温控器的输出端电路连接;在安装板的下方设有底座,安装板设有储油罐的一端与底座铰接,安装板设有储油箱的一端通过支撑机构与底座连接。


2.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刚孙宝伟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宝利莱塑料助剂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