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射流曝气器及污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13165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射流曝气器及污水处理系统,该射流曝气器包括气体管道和混合器,混合器的外壳体为上下连通的哑铃状筒体,混合器的下端为液体入口,上端为液体出口,混合器包括环流吸氧段和旋流混合段;环流吸氧段包括环形入流通道、环缝和第一混合管腔,气体管道一端插入混合器下端口并深入到第一混合管腔;旋流混合段包括第一导流装置、第二导流装置、第二混合管腔,第二导流装置设置在混合器的上端口,第一导流装置设置在第一混合管腔出口,混合器在第一导流装置和第二导流装置之间的部分为第二混合管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射流曝气器,结构简单、不易结垢堵塞、曝气效果好、风压损失小、氧利用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射流曝气器及污水处理系统
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射流曝气器及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在污水的好氧生化处理工艺系统中,曝气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工艺部分。其中一种较为常用的曝气方式是通过将具有一定压力的空气输送至生物反应池底部的曝气器,进而将空气中的氧转移至反应池液体中,为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提供氧气。曝气器是整个鼓风曝气系统的关键部件,它的作用是将空气分散成不同尺寸的气泡,气泡越小,与周围混合液的接触界面越大。气泡在上升随水流循环流动过程中,空气中的氧不断地转移溶解于混合液中。曝气器还具有其他一些重要作用,如混合和搅拌。按照气泡大小可将曝气器分为大中气泡曝气器和微孔曝气器两大类。大中气泡曝气器包括穿孔曝气管、双环伞形曝气器、固定螺栓曝气器、盆型曝气器等,较为常见的是穿孔曝气管,由管径为25-50mm的钢管或塑料管制成,在管壁两侧下部开3-5mm的孔眼,间距为50-100mm,产生气泡直径为2-6mm。微气泡曝气器又名微孔曝气器,按照材质可分为刚玉(陶瓷)曝气器和膜片式(包括盘式和管式)曝气器,其中,后者是目前的主流。膜式微孔曝气器结构简单,膜片套在支撑盘或支撑管外面,通过拧紧或不锈钢卡箍的方式固定。膜片材质最常用的是EPDM(三元乙丙橡胶),当EPDM不能用时,可考虑用硅橡胶或氟橡胶。但是,目前的曝气器具有结构复杂、易结垢堵塞、膜片易老化脱落、风压损失大、氧利用率低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传统曝气器以上提出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射流曝气器及污水处理系统,该射流曝气器结构简单、不易结垢堵塞、曝气效果好、风压损失小、氧利用率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射流曝气器,包括气体管道和混合器,所述混合器的外壳体为上下连通的哑铃状筒体,所述混合器的上下两端为莲蓬状,所述混合器的下端为液体入口,上端为液体出口,所述混合器包括环流吸氧段和旋流混合段;所述环流吸氧段包括环形入流通道、环缝和第一混合管腔,所述气体管道一端插入所述混合器下端口并深入到所述第一混合管腔入口,另一端连接供气装置,所述气体管道的外表面与所述混合器的下端形成所述环形入流通道,所述气体管道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混合管腔的壳体内壁之间的缝隙形成所述环缝;所述旋流混合段包括第一导流装置、第二导流装置、第二混合管腔,所述第二导流装置设置在所述混合器的上端口,所述第一导流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混合管腔出口,所述混合器在所述第一导流装置和所述第二导流装置之间的部分为所述第二混合管腔。进一步地,所述旋流混合段还包括射流出口,所述第一导流装置和所述第二导流装置均包括导流板和导流筒,所述导流筒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圆柱筒体,所述导流筒与所述混合器同心安装,所述导流筒开口端外围设置若干个所述导流板,且所述导流板与所述混合器的内壁衔接,导流筒的作用是使液体形成空心流,导流板使空心流形成旋流;所述第二导流装置的每个导流板将所述第二导流装置的导流筒的外表面与所述混合器的内壁形成的环形空间分割,形成所述射流出口。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导流装置的导流板顺时针旋转方向地设置在所述导流筒的外围,所述第二导流装置的导流板逆时针旋转方向地设置在所述导流筒的外围;或所述第一导流装置的导流板逆时针旋转方向地设置在所述导流筒的外围,所述第二导流装置的导流板顺时针旋转方向地设置在所述导流筒的外围。第一导流装置和第二导流装置的导流板的旋转方向设置成相反的,可以使气液环流在进入第二混合管腔内形成旋进的漩涡,然后气液旋漩涡再在第二导流装置的导流作用下换向旋射而出,进入泥水混合液,高速旋射的气液混合流对曝气池的泥水混合液进行冲击和扰动,可起到充分搅拌与混合的作用。优选实施例,所述混合器上下两端的直径相等。为了固定空气管道,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混合器的下端口横截面为圆环形状,且所述圆环的外圆与内圆连接,所述气体管道插入所述圆环的内圆。优选实施例,所述气体管道的形状为“J”形管道,所述气体管道的竖直部分深入所述混合器的下部,所述气体管道的弯管口连接供气装置。优选实施例,所述射流曝气器的材质为工程塑料。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射流曝气器。本技术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本技术提供的射流曝气器包括混合器和气体管道,混合器的外壳体为上下连通的哑铃状筒体,上下两端的端部设计为莲蓬形状,气体管道插入混合器的下端口,并深入到第一混合管腔入口,气体管道的外表面与第一混合管腔的内壁形成环缝,气体管道的外表面与混合器的下端形成环形入流通道,由于混合器的端部是莲蓬形状,因此环形入流通道的截面积从混合器的下端向上逐渐减小;加压的气体通过气体管道进入第一混合管腔,混合器外壳体底部的混合液由于气提作用通过底部液体入口进入环流入流通道,随着环流入流通道的截面积逐渐减小,水流速度不断增加,最终到达环缝形成高速的膜状射流进入第一混合管腔,如此设计可得到较大的气液两相的混合层、剪切表面与气液接触面积,大大强化了气液两相的卷吸与掺混作用,从而得到很高的充氧能力和动力效率。混合器的上半部分为旋流混合段,包括第一导流装置、第二导流装置、第二混合管腔,第一导流装置设置在第一混合管腔出口,第二导流装置设置在混合器的上端口,第一导流装置和第二导流装置之间的混合器部分为第二混合管腔;第一混合管腔内的溶入大量气体的气液混合液通过第一导流装置,通过导流作用形成旋流,由于第二混合管腔的横截面积向上逐渐增大,因此气液环旋流进入第二混合管腔内会形成向上旋进的漩涡,气液环旋流再在第二导流装置的导流作用下旋射而出,进入泥水混合液。高速旋射的气液混合液对曝气池的泥水混合液进行冲击和扰动,可起到搅拌与混合的作用,进入泥水混合液。旋射的气液混合液对曝气池的泥水混合液进行冲击和扰动,可起到搅拌与混合的作用。另外,现有的微孔曝气器,需要将膜孔撑开,导致压损大。而本技术提供的射流曝气器中深入混合器内的气体管道出口处不设其他结构,口径大,直接连通第一混合管腔,因此气体压力损失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射流曝气器的整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射流曝气器的剖面图;图3为图2中A-A截面的剖面图;图4为图2中B-B截面的剖面图;图5为图2中C-C截面的剖面图。附图标记说明:1-混合器;101-环形入流通道;102-环缝;103-第一混合管腔;104-液体入口;105-第一导流装置;1051-第一导流筒;1052-第一导流板;106-第二导流装置;1061-第二导流筒;1062-第二导流板;107第二混合管腔;108-射流出口;2-气体管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射流曝气器及污水处理系统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实施例1参看图1、图2,一种射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射流曝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气体管道和混合器,所述混合器的外壳体为上下连通的哑铃状筒体,所述混合器的下端为液体入口,上端为液体出口,所述混合器包括环流吸氧段和旋流混合段;/n所述环流吸氧段包括环形入流通道、环缝和第一混合管腔,所述气体管道一端插入所述混合器下端口并深入到所述第一混合管腔入口,另一端连接供气装置,所述气体管道的外表面与所述混合器的下端形成所述环形入流通道,所述气体管道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混合管腔的壳体内壁之间的缝隙为所述环缝;/n所述旋流混合段包括第一导流装置、第二导流装置、第二混合管腔,所述第二导流装置设置在所述混合器的上端口,所述第一导流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混合管腔出口,所述混合器在所述第一导流装置和所述第二导流装置之间的部分为所述第二混合管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射流曝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气体管道和混合器,所述混合器的外壳体为上下连通的哑铃状筒体,所述混合器的下端为液体入口,上端为液体出口,所述混合器包括环流吸氧段和旋流混合段;
所述环流吸氧段包括环形入流通道、环缝和第一混合管腔,所述气体管道一端插入所述混合器下端口并深入到所述第一混合管腔入口,另一端连接供气装置,所述气体管道的外表面与所述混合器的下端形成所述环形入流通道,所述气体管道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混合管腔的壳体内壁之间的缝隙为所述环缝;
所述旋流混合段包括第一导流装置、第二导流装置、第二混合管腔,所述第二导流装置设置在所述混合器的上端口,所述第一导流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混合管腔出口,所述混合器在所述第一导流装置和所述第二导流装置之间的部分为所述第二混合管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流曝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混合段还包括射流出口,所述第一导流装置和所述第二导流装置均包括导流板和导流筒,所述导流筒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圆柱筒体,所述导流筒与所述混合器同心安装,所述导流筒开口端外围设置若干个所述导流板,且所述导流板与所述混合器的内壁衔接;
所述第二导流装置的每个导流板将所述第二导流装置的导流筒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东曙邱立俊李文贞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聚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