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福灵专利>正文

一种车载升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3121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17
一种车载升降装置,属于车载配件领域,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杆和篷布;所述支撑杆呈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支撑杆包括槽杆、垂直杆和伸缩杆;所述槽杆的纵截面呈凹槽状;所述槽杆包括上槽杆和下槽杆;所述下槽杆固定设置于车顶上;所述下槽杆的两端分别设置一垂直杆;所述垂直杆的下端与下槽杆活动连接;所述上槽杆的两端设置有用于对接垂直杆的安装卡槽。通过将上槽杆与下槽杆设置为凹槽状用于放置支撑杆的其它组件,使得升降装置的未打开状态下时减少对于车顶空间的占用,简约大方;通过设置卡接件与安装卡槽实现垂直杆的垂直固定及与上槽杆之间的连接,结构简单易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车载升降装置的组装、拆卸简单,易于使用,适于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升降装置
本技术属于车载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升降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私家车的普及,对于很多人来说开车自驾休闲已成为很普遍的生活状态。对于外出野炊或垂钓的人来说,常会在车顶配置一个车载帐篷,用于临时观景或休闲使用。但是目前市场上存在车载帐篷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车辆原装的车载帐篷,这种车型一般为专用于旅游而设计,且费用较高,不适用与普通家用;另一类就是后期加载在家用车上的车载帐篷,但是这类结构比较复杂,对于临时休息遮阳的人们来说安装使用以及后期侧拆除都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简单易用的车载升降装置。本技术所述车载升降装置,包括支撑杆和篷布;所述支撑杆呈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支撑杆包括槽杆、垂直杆和伸缩杆;所述槽杆的纵截面呈凹槽状;所述槽杆包括上槽杆和下槽杆;所述下槽杆固定设置于车顶上;所述下槽杆的两端分别设置一垂直杆;所述垂直杆的下端与下槽杆活动连接;所述下槽杆与垂直杆连接处设置有用于固定垂直杆的卡接件;所述垂直杆的下端侧壁上设置一开孔;所述上槽杆的两端均设置一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上端与上槽杆活动连接;所述上槽杆的两端设置有用于对接垂直杆的安装卡槽;所述伸缩杆的下端倾斜插接于另一侧的垂直杆下端的开孔内;所述下槽杆的两端垂直于下槽杆分别水平设置一连接杆;所述篷布设置于两个支撑杆的上槽杆之间。本技术所述车载升降装置,所述卡接件包括卡接孔和弹簧卡接柱;所述弹簧卡接柱贯穿设置于垂直杆的下部,弹簧卡接柱的两端从垂直杆内伸出;所述卡接孔设置于当垂直杆处于垂直状态时弹簧卡接柱所对应的下槽杆的两侧的侧壁上。当垂直杆处于非垂直状态时,弹簧卡接柱的两端在下槽杆两侧壁的作用下出于压缩状态,当运行至卡接孔时,在弹簧卡接柱弹性作用下伸展开使得弹簧卡接柱的两端插入到卡接孔内,实现垂直杆的位置固定。本技术所述车载升降装置,所述垂直杆下端与下槽杆的侧壁上均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转轴;所述垂直杆与下槽杆通过转轴相活动连接。本技术所述车载升降装置,所述伸缩杆上端与上槽杆的侧壁上均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转轴;所述伸缩杆与上槽杆通过转轴相活动连接。本技术所述车载升降装置,所述安装卡槽的形状与垂直杆顶端的横截面相对应。使得垂直杆处于垂直状态时其顶端刚好可以卡接于安装卡槽内,实现上槽杆与垂直杆的连接。本技术所述车载升降装置,两个所述下槽杆之间设置一升降梯;所述升降梯的一端与前述任意一个连接杆活动连接。本技术所述车载升降装置,通过将上槽杆与下槽杆设置为凹槽状用于放置支撑杆的其它组件,使得升降装置的未打开状态下时减少对于车顶空间的占用,简约大方;通过设置卡接件与安装卡槽实现垂直杆的垂直固定及与上槽杆之间的连接,结构简单易用;本技术所述车载升降装置的组装、拆卸简单,易于使用,适于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车载升降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下槽杆与连接杆连接结构俯视图;其中1-下槽杆、2-上槽杆、3-垂直杆、4-伸缩杆、5-转轴、6-弹簧卡接柱、7-安装卡槽、8-套环、9-升降梯、10-车顶、11-连接杆、12-开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所述车载升降装置进行详细说明。本技术所述车载升降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支撑杆和篷布;所述支撑杆呈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支撑杆包括槽杆、垂直杆3和伸缩杆4;所述槽杆的纵截面呈凹槽状;所述槽杆包括上槽杆2和下槽杆1;所述下槽杆1固定设置于车顶10上;所述下槽杆1的两端分别设置一垂直杆3;所述下槽杆1与垂直杆3连接处设置有用于固定垂直杆3的卡接件;所述垂直杆3的下端侧壁上设置一开孔12;所述上槽杆2的两端均设置一伸缩杆4;所述垂直杆3下端与下槽杆1的侧壁上均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转轴5;所述垂直杆3与下槽杆1通过转轴5相活动连接。所述伸缩杆4上端与上槽杆2的侧壁上均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转轴5;所述伸缩杆4与上槽杆2通过转轴5相活动连接。所述上槽杆2的两端设置有用于对接垂直杆3的安装卡槽7;所述伸缩杆4的下端倾斜插接于另一侧的垂直杆3下端的开孔12内;所述下槽杆1的两端垂直于下槽杆1分别水平设置一连接杆11;所述篷布设置于两个支撑杆的上槽杆2之间。本技术所述车载升降装置,所述卡接件包括卡接孔和弹簧卡接柱6;所述弹簧卡接柱6贯穿设置于垂直杆3的下部,弹簧卡接柱6的两端从垂直杆3内伸出;所述卡接孔设置于当垂直杆3处于垂直状态时弹簧卡接柱6所对应的下槽杆1的两侧的侧壁上。当垂直杆3处于非垂直状态时,弹簧卡接柱6的两端在下槽杆1两侧壁的作用下出于压缩状态,当运行至卡接孔时,在弹簧卡接柱6弹性作用下伸展开使得弹簧卡接柱6的两端插入到卡接孔内,实现垂直杆3的位置固定。本技术所述车载升降装置,所述安装卡槽7的形状与垂直杆3顶端的横截面相对应。使得垂直杆3处于垂直状态时其顶端刚好可以卡接于安装卡槽7内,实现上槽杆2与垂直杆3的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垂直杆3为圆柱体,安装卡槽7设置为圆形;安装卡槽7的内径等于垂直杆3的外径大小。两个所述下槽杆1之间设置一升降梯9;在本实例中所述升降梯9的上端与设置为车顶10尾部的连接杆11活动连接;在升降梯9的上端设置有两个套环8,所述套环8套接于前述连接杆11上实现升降梯9与连接杆11的活动连接。两个支撑杆分别被固定安装于车体顶部的两侧;两个连接杆11固定安装于两个支撑杆的下槽杆1的两端。在进行使用时,首先向上取下上槽杆2,然后将下槽杆1两端的两个垂直杆3分别沿着两端的转动轴向上拉起,通过其下端设置的弹簧卡接柱6垂直卡接在下槽体上;接着将升降梯9通过上端的套环8绕连接杆11翻转,使得升降梯9的下端与地面相接触;然后将上槽杆2通过安装卡槽7与垂直杆3相连接;在将上槽杆2内的伸缩杆4沿转动轴拉出,抽拉伸缩杆4的另一端使其长度延长,并将该端的端头倾斜插入该支撑杆上的另一端的垂直杆3下端的开孔12内,完成升降装置的安装。待使用完毕后,首先将升缩杆的下端从垂直杆3下端的开孔12内抽出,然后将升缩杆收起,将上槽杆2从垂直杆3的顶部拿下,再将升缩杆沿转动轴放置于上槽杆2上的凹槽内;然后人为按压垂直杆3下端的弹簧卡接柱6,使弹簧卡接柱6从下槽杆1上的卡接孔内脱离,沿转动轴转动垂直杆3将其收纳于下槽杆1上的凹槽内;再通过转动连接杆11上的套环8将升降梯9翻转放置在两下槽杆1之间;最后将上槽杆2放置于下槽杆1上,通过绳索或扎带将上槽杆2与下槽杆1固定,完成升降装置的收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载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杆和篷布;所述支撑杆呈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支撑杆包括槽杆、垂直杆(3)和伸缩杆(4);所述槽杆的纵截面呈凹槽状;所述槽杆包括上槽杆(2)和下槽杆(1);所述下槽杆(1)固定设置于车顶上;所述下槽杆(1)的两端分别设置一垂直杆(3);所述垂直杆(3)的下端与下槽杆(1)活动连接;所述下槽杆(1)与垂直杆(3)连接处设置有用于固定垂直杆(3)的卡接件;所述垂直杆(3)的下端侧壁上设置一开孔(12);所述上槽杆(2)的两端均设置一伸缩杆(4);所述伸缩杆(4)的上端与上槽杆(2)活动连接;所述上槽杆(2)的两端设置有用于对接垂直杆(3)的安装卡槽(7);所述伸缩杆(4)的下端倾斜插接于另一侧的垂直杆(3)下端的开孔(12)内;所述下槽杆(1)的两端垂直于下槽杆(1)分别水平设置一连接杆(11);所述篷布设置于两个支撑杆的上槽杆(2)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杆和篷布;所述支撑杆呈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支撑杆包括槽杆、垂直杆(3)和伸缩杆(4);所述槽杆的纵截面呈凹槽状;所述槽杆包括上槽杆(2)和下槽杆(1);所述下槽杆(1)固定设置于车顶上;所述下槽杆(1)的两端分别设置一垂直杆(3);所述垂直杆(3)的下端与下槽杆(1)活动连接;所述下槽杆(1)与垂直杆(3)连接处设置有用于固定垂直杆(3)的卡接件;所述垂直杆(3)的下端侧壁上设置一开孔(12);所述上槽杆(2)的两端均设置一伸缩杆(4);所述伸缩杆(4)的上端与上槽杆(2)活动连接;所述上槽杆(2)的两端设置有用于对接垂直杆(3)的安装卡槽(7);所述伸缩杆(4)的下端倾斜插接于另一侧的垂直杆(3)下端的开孔(12)内;所述下槽杆(1)的两端垂直于下槽杆(1)分别水平设置一连接杆(11);所述篷布设置于两个支撑杆的上槽杆(2)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车载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件包括卡接孔和弹簧卡接柱(6);所述弹簧卡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福灵
申请(专利权)人:李福灵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