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编织带生产的排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3067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编织带生产的排线装置。包括底部框架和顶部框架,在两者之间安装固定有支撑筒体,在支撑筒体的两侧中部均安装固定有安装基座,在每个安装基座上各安装有上下两个放卷轴座,在各放卷轴座上均安装有放卷转轴,在各放卷转轴上装载有线轮,在支撑筒体的两侧侧壁上各设有两个导线孔;在顶部框架上安装有排线组件,排线组件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两者均与顶部框架固定连接;在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设有第一固定连杆、第二固定连杆和轨道,在两侧板之间还安装有丝杠,在顶部框架上还安装有驱动丝杠的电机;在丝杠上安装有排线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便捷、能够极大提升排线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编织带生产的排线装置
本技术属于编织带生产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编织带生产的排线装置。
技术介绍
编织带是指以各种纱线为原料制成的狭幅状织物或管状织物,品种繁多,广泛用于服饰、鞋材、箱包、工业、农业、军需、交通运输等各产业部门。编织带采用自动织带机加工生产,现有技术中已经有多种型号的自动织带机可供选择,能够对生产多种规格的织带产品。上述设备已经实现了连续式、自动化的生产过程,除了初始的上线操作需要人工辅助以外,织带机可以不间断地连续生产织带产品。编织线以线轮的方式安装到织带机的线架上,按照织带产品类型的不同,每种织带产品需要由多股编织线共同编织而成,而每股编织线又由多股线纱构成。采购的原材料中,单股的线纱是散装的状态,在投产前需要先将线纱绕在线轮上形成单纱线轮,之后将多股单纱合成最终的编织使用编织线,这些编织线也是绕设在线轮上。如前所述,现有的自动化织带机的生产效率很高,因此对于原材料的供应需要满足其使用要求,这也就对从散装线纱到编织线的前置加工准备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该前置加工准备工序能够高效地进行。然而,现有的辅助准备工具已经不能满足使用要求,需要提供一种新的辅助排线装置来辅助进行上述排线操作,这对提升织带生产的整体生产效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便捷、能够极大提升排线效率的用于编织带生产的排线装置。本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编织带生产的排线装置包括底部框架和顶部框架,在两者之间安装固定有横截面为矩形的支撑筒体,在支撑筒体的两侧中部均安装固定有安装基座,在每个安装基座上各安装有上下两个放卷轴座,在各放卷轴座上均安装有放卷转轴,在各放卷转轴上装载有线轮,在支撑筒体的两侧侧壁上各设有两个导线孔;在顶部框架上安装有排线组件,排线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两者均与顶部框架固定连接;在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设有第一固定连杆、第二固定连杆和轨道,在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还安装有丝杠,在顶部框架上还安装有驱动丝杠的电机;在丝杠上安装有排线器,排线器包括外壳,沿丝杠移动的丝母安装在外壳的中部,在外壳的背部安装有下滚轮和上滚轮,两者沿轨道滚动移动;在外壳的底部还安装有触点开关。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设计简单合理的用于编织带生产的排线装置,与现有的辅助排线工具以及排线方法相比,本技术中通过在支撑筒体两侧的安装基座上各安装两个放卷转轴,为四个线轮提供了放卷的工位。通过在支撑筒体的侧壁上设置导线孔,令线纱通过各导线孔后在支撑筒体的内部合为一股。通过在顶部框架上安装由丝杠、排线器、电机、固定连杆等构成的排线组件,令合股后的线纱在横向方向往复移动,便于配合外置的收线设施收卷,实现排线效果。本技术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极大地提升了线纱由散装状态转变为多股编织线状态这个操作过程的操作效率。本排线装置启动后即可自行运转,除了更换线轮的操作外无需其它操作,因此操作便捷。优选地:在顶部框架上安装有左右两个带有导孔的固定座,第一固定连杆从两个固定座的导孔穿过;两个固定座构成触点开关的左右两个触发限位板。优选地:还包括放卷组件,放卷组件包括采用放卷轴座安装在顶部框架上的联动轴以及安装在顶部框架上的驱动联动轴的放卷电机;在联动轴上安装有四个主动链轮,在各放卷转轴上均安装有从动链轮,各主动链轮与各从动链轮分别采用链条传动连接。优选地:在每个导线孔内均安装有陶瓷护线套。优选地:支撑筒体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顶部框架和底部框架焊接固定,两个安装基座均与支撑筒体的侧壁焊接固定。优选地:在排线器的外壳的顶部设有多个螺纹孔。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下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排线组件及放卷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排线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支撑筒体;1-1、导线孔;2、底部框架;3、第一线轮;4、第二线轮;5、第三线轮;6、第四线轮;7、安装基座;8、顶部框架;8-1、固定座;9、排线组件;9-1、第一侧板;9-2、轨道;9-3、第一固定连杆;9-4、排线器;9-4-1、触点开关;9-4-2、外壳;9-4-3、下滚轮;9-4-4、丝母;9-4-5、上滚轮;9-5、第二固定连杆;9-6、丝杠;9-7、第二侧板;10、放卷组件;10-1、联动轴;10-2、放卷轴座。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请参见图1和图2,本技术的用于编织带生产的排线装置包括底部框架2和顶部框架8,在两者之间安装固定有横截面为矩形的支撑筒体1。底部框架2和顶部框架8两者均采用金属管型材焊接制得,本实施例中,支撑筒体1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顶部框架8和底部框架2焊接固定。在支撑筒体1的两侧中部均安装固定有安装基座7,在每个安装基座7上各安装有上下两个放卷轴座,在各放卷轴座上均安装有放卷转轴,在各放卷转轴上装载有线轮。从图中可以看出,安装基座7为条形形状,带有安装孔。本实施例中,两个安装基座7均与支撑筒体1的侧壁焊接固定。放卷轴座采用螺钉与安装基座7固定连接,如图中所示,在一侧的两个放卷转轴上安装有第一线轮3和第二线轮4,在另一侧的两个放卷转轴上安装有第三线轮5和第四线轮6。可以将各放卷转轴设置为异形轴(如方形轴),令各线轮中部的轴孔为方形孔,这样当各线轮装载到各放卷转轴上之后,放卷转轴带动各线轮转动,线轮不会发生空转。在支撑筒体1的两侧侧壁上各设有两个导线孔1-1,从各线轮上放卷的线纱从相应的导线孔1-1内穿入支撑筒体1的内腔合成一股。本实施例中,为了对线纱进行保护,在每个导线孔1-1内均安装有陶瓷护线套,防止线纱被导线孔1-1的边缘刮擦。四个放卷轴座、四个放卷转轴以及四个线轮构成了放线机构,在外力的牵拉作用下,各线轮各自独立转动而放线。考虑到满线的线轮通常重量较大,单纯靠外力牵拉作用来转动放卷会导致外置的收线设施运转较为费力,而且自由放卷的方式也无法保证各线轮同步放卷,因此本实施例中,还可以为本排线装置配置具有主动放卷功能的放卷组件10。请参见图1和图3,放卷组件10包括采用放卷轴座10-2安装在顶部框架8上的联动轴10-1以及安装在顶部框架8上的驱动联动轴10-1的放卷电机(图中未示出)。在联动轴10-1上安装有四个主动链轮(图中未示出),在各放卷转轴上均安装有从动链轮(图中未示出),各主动链轮与各从动链轮分别采用链条传动连接。在放卷电机的驱动作用下,联动轴10-1通过各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驱动各放卷转轴同步转动,因此各线轮同步放卷。在顶部框架8上安装有排线组件9,请参见图3和图4,排线组件9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9-1和第二侧板9-7,两者均与顶部框架8固定连接。在第一侧板9-1与第二侧板9-7之间设有第一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编织带生产的排线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底部框架(2)和顶部框架(8),在两者之间安装固定有横截面为矩形的支撑筒体(1),在支撑筒体(1)的两侧中部均安装固定有安装基座(7),在每个安装基座(7)上各安装有上下两个放卷轴座,在各放卷轴座上均安装有放卷转轴,在各放卷转轴上装载有线轮,在支撑筒体(1)的两侧侧壁上各设有两个导线孔(1-1);/n在顶部框架(8)上安装有排线组件(9),排线组件(9)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9-1)和第二侧板(9-7),两者均与顶部框架(8)固定连接;在第一侧板(9-1)与第二侧板(9-7)之间设有第一固定连杆(9-3)、第二固定连杆(9-5)和轨道(9-2),在第一侧板(9-1)与第二侧板(9-7)之间还安装有丝杠(9-6),在顶部框架(8)上还安装有驱动丝杠(9-6)的电机;在丝杠(9-6)上安装有排线器(9-4),排线器(9-4)包括外壳(9-4-2),沿丝杠(9-6)移动的丝母(9-4-4)安装在外壳(9-4-2)的中部,在外壳(9-4-2)的背部安装有下滚轮(9-4-3)和上滚轮(9-4-5),两者沿轨道(9-2)滚动移动;在外壳(9-4-2)的底部还安装有触点开关(9-4-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编织带生产的排线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底部框架(2)和顶部框架(8),在两者之间安装固定有横截面为矩形的支撑筒体(1),在支撑筒体(1)的两侧中部均安装固定有安装基座(7),在每个安装基座(7)上各安装有上下两个放卷轴座,在各放卷轴座上均安装有放卷转轴,在各放卷转轴上装载有线轮,在支撑筒体(1)的两侧侧壁上各设有两个导线孔(1-1);
在顶部框架(8)上安装有排线组件(9),排线组件(9)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9-1)和第二侧板(9-7),两者均与顶部框架(8)固定连接;在第一侧板(9-1)与第二侧板(9-7)之间设有第一固定连杆(9-3)、第二固定连杆(9-5)和轨道(9-2),在第一侧板(9-1)与第二侧板(9-7)之间还安装有丝杠(9-6),在顶部框架(8)上还安装有驱动丝杠(9-6)的电机;在丝杠(9-6)上安装有排线器(9-4),排线器(9-4)包括外壳(9-4-2),沿丝杠(9-6)移动的丝母(9-4-4)安装在外壳(9-4-2)的中部,在外壳(9-4-2)的背部安装有下滚轮(9-4-3)和上滚轮(9-4-5),两者沿轨道(9-2)滚动移动;在外壳(9-4-2)的底部还安装有触点开关(9-4-1)。


2.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学朋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源通织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