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志军专利>正文

一种铁路运输装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30421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铁路运输装卸装置,包括第一气囊垫、卸货板、传送带和上货板,卸货板的一侧与上货板固定连接,安装槽的内部滚动连接有辊筒,卸货板的上端对称固定有第一气囊垫,卸货板和上货板的底端固定有下层板,卸货板和上货板的上端固定有上层板,主动辊和从动辊的表面套设有传送带,上层板的底部固定有第一螺纹筒,第一螺纹筒的内侧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杆,下层板的底部固定有第二螺纹筒,第二螺纹筒内侧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螺纹筒、第二螺纹筒、第一螺杆、第二螺杆、第一气囊垫、辊筒、传送带、上货板、卸货板,解决了装卸装置缺乏升降功能和卸货时需要缓冲功能、上货时需要机械搬运结构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铁路运输装卸装置
本技术涉及铁路运输
,具体为一种铁路运输装卸装置。
技术介绍
铁路运输,乃一种陆上运输方式,400*888*1061,以两条平行的铁轨引导火车。铁路运输是其中一种最有效的已知陆上交通方式。铁轨能提供极光滑及坚硬的媒介让火车的车轮在上面以最小的摩擦力磙动。这样,在火车上面的人会感到更舒适,而且节省能量。如果配置得当,铁路运输可以比路面运输运载同一重量客货物时节省五至七成能量。而且,铁轨能平均分散火车的重量,令火车的载重力大大提高。目前,现有的火车不仅仅用于载人载客使用,同样会用于运货使用,而火车只能在铁轨上停置,无法靠近运货地点,所以,将货物从地下运上火车,或者从火车上将货物运向地面,都需要一个载体进行辅助,用于连接地面和火车车厢,然而现有技术中并未出现此类装置,其需要在卸货时具有导向缓冲性能,同时上货时,不能仍然采用人力搬运的方式,过于费力,而由于不同位置的地面高低不同,所以装卸装置需要具有一定的升降功能,而现有的装卸方式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br>技术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铁路运输装卸装置,包括第一气囊垫(3)、卸货板(4)、传送带(10)和上货板(12),其特征在于:所述卸货板(4)的一侧与上货板(12)固定连接,所述卸货板(4)的上部内侧开设有安装槽(1),所述安装槽(1)的内部滚动连接有辊筒(2),所述卸货板(4)的上端对称固定有第一气囊垫(3),所述卸货板(4)和上货板(12)的底端固定有下层板(8),所述卸货板(4)和上货板(12)的上端固定有上层板(15),所述上货板(12)的内侧开设有开槽(9),所述开槽(9)内侧的上下端分别转动连接有主动辊(14)和从动辊(22),所述主动辊(14)和从动辊(22)的表面套设有传送带(10),所述上层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铁路运输装卸装置,包括第一气囊垫(3)、卸货板(4)、传送带(10)和上货板(12),其特征在于:所述卸货板(4)的一侧与上货板(12)固定连接,所述卸货板(4)的上部内侧开设有安装槽(1),所述安装槽(1)的内部滚动连接有辊筒(2),所述卸货板(4)的上端对称固定有第一气囊垫(3),所述卸货板(4)和上货板(12)的底端固定有下层板(8),所述卸货板(4)和上货板(12)的上端固定有上层板(15),所述上货板(12)的内侧开设有开槽(9),所述开槽(9)内侧的上下端分别转动连接有主动辊(14)和从动辊(22),所述主动辊(14)和从动辊(22)的表面套设有传送带(10),所述上层板(15)的底部固定有第一螺纹筒(16),所述第一螺纹筒(16)的内侧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杆(17),所述下层板(8)的底部固定有第二螺纹筒(20),所述第二螺纹筒(20)内侧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杆(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铁路运输装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卸货板(4)下部的上端面固定有防滑颗粒(5),且防滑颗粒(5)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气囊垫(3)之间,所述卸货板(4)上部的内侧转动连接的辊筒(2)共设有三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军呼枭
申请(专利权)人:刘志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