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装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2891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包装盒,包括盒体,所述盒体包括侧壁、与侧壁连接的上盒体和下盒体以及连接上盒体和下盒体的连接机构;上盒体包括盖板、与盖板转动连接的第一侧板、与第一侧板转动连接的第一置物板以及与第一置物板转动连接的第二侧板;下盒体包括底板、与底板转动连接的第三侧板、与第三侧板转动连接的第二置物板以及与第二置物板转动连接的第四侧板;盖板第一侧板、第一置物板以及第二侧板转动后围成闭合的第一腔体;底板、第三侧板、第二置物板以及第四侧板转动后围成闭合的第二腔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包装盒
本专利技术涉及物品包装
,具体涉及一种包装盒。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包装盒对于玻璃、陶瓷等易碎物品的包装或者收纳都是采用泡沫板或者通过布料进行包装,然后将泡沫板或者布料放置包装盒中,但是该种包装方法在运输过程中还是容易导致物品的晃动,因此为了保证物品包装安全,本技术设计了一种安全的包装盒。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装盒,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普通包装盒中的物品在运输过程中容易晃动的缺陷。一种包装盒,包括盒体,所述盒体包括侧壁、与所述侧壁连接的上盒体和下盒体以及连接所述上盒体和下盒体的连接机构;所述上盒体包括盖板、与所述盖板转动连接的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一侧板转动连接的第一置物板以及与所述第一置物板转动连接的第二侧板;所述下盒体包括底板、与所述底板转动连接的第三侧板、与第三侧板转动连接的第二置物板以及与所述第二置物板转动连接的第四侧板;所述连接机构有两个,且对称设于所述侧壁的两侧边,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与所述侧壁转动连接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有与所述盖板、所述底板、所述第二侧板以及所述第四侧板连接的连接翼部;所述盖板、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一置物板以及所述第二侧板转动后围成闭合的第一腔体;所述底板、所述第三侧板、所述第二置物板以及所述第四侧板转动后围成闭合的第二腔体。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翼部包括与所述连接板上下侧边转动连接的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连接板的侧边转动连接有第三固定板和第四固定板。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置物板和所述第二置物板上均开设有置物孔。进一步的,所述盒体的材质包括纸板、木板、金属板或塑料板中的一种或多种。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置物板和所述第二置物板的所述置物孔形状对应。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通过所述置物孔连通。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该种包装盒,设置的盖板、第一侧板、第一置物板和第二侧板能够围成闭合的第一腔体,设置的底板、第三侧板、第二置物板和第四侧板形成闭合的第二腔体,设置的两个链接机构能够保证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能够紧密的结合,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通过置物孔连通,可保证放置其中的物品不会晃动倾倒,从而保证了物品的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包装盒的部分展开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包装盒的连接机构的展开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包装盒的全部展开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包装盒的横向剖面示意图。其中:1-盒体,2-第二侧板,3-第四侧板,4-第一固定板,5-第二固定板,6-第三固定板,7-第四固定板,8-第一置物板,9-第二置物板,10-置物孔,11-第一侧板,12-第三侧板,13-侧壁,14-盖板,15-底板,16-连接板,17-第一腔体,18-第二腔体。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包装盒,包括盒体1,所述盒体1包括侧壁13、与所述侧壁13连接的上盒体和下盒体以及连接所述上盒体和下盒体的连接机构;所述上盒体包括盖板14、与所述盖板14转动连接的第一侧板11、与所述第一侧板11转动连接的第一置物板8以及与所述第一置物板8转动连接的第二侧板2;所述下盒体包括底板15、与所述底板15转动连接的第三侧板12、与第三侧板12转动连接的第二置物板9以及与所述第二置物板9转动连接的第四侧板3;所述连接机构有两个,且对称设于所述侧壁13的两侧边,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与所述侧壁13转动连接的连接板16,所述连接板16上设有与所述盖板14、所述底板15、所述第二侧板2以及所述第四侧板3连接的连接翼部;所述盖板14、所述第一侧板11、所述第一置物板8以及所述第二侧板2转动后围成闭合的第一腔体17;所述底板15、所述第三侧板12、所述第二置物板9以及所述第四侧板3转动后围成闭合的第二腔体18。连接机构用于连接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能够将第一腔体17和第二腔体18紧密的结合在一起,防止两个腔体之间分离,同样的打开连接机构以后,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能够轻易的分离,便于取出其中的物品。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翼部包括与所述连接板16上下侧边转动连接的第一固定板4和第二固定板5,所述连接板16的侧边转动连接有第三固定板6和第四固定板7。第一固定板4和第二固定板5分别与所述盖板14和所述底板15卡合连接,第三固定板6和第四固定板7分别与第三侧板12和第一侧板11卡合连接,卡合以后能够将第一腔体17和第二腔体18进行紧密结合。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置物板8和所述第二置物板9上均开设有置物孔10,置物孔的大小可以根据所需要放置的物品进行开设,或者采用可收缩的材质开设相应的孔。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盒体1的材质包括纸板、木板、金属板或塑料板中的一种或多种,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置物板8和所述第二置物板9的所述置物孔10形状对应,便于物品的拿取,防止孔洞不一致对物品造成挤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腔体17与所述第二腔体18通过所述置物孔10连通,连通后第一腔体17和第二腔体18才能发挥作用。基于上述,该种包装盒,包括盒体1,所述盒体1包括侧壁13、与所述侧壁13连接的上盒体和下盒体以及连接所述上盒体和下盒体的连接机构;所述上盒体包括盖板14、与所述盖板14转动连接的第一侧板11、与所述第一侧板11转动连接的第一置物板8以及与所述第一置物板8转动连接的第二侧板2;所述下盒体包括底板15、与所述底板15转动连接的第三侧板12、与第三侧板12转动连接的第二置物板9以及与所述第二置物板9转动连接的第四侧板3;该种包装盒,设置的盖板、第一侧板、第一置物板和第二侧板能够围成闭合的第一腔体,设置的底板、第三侧板、第二置物板和第四侧板形成闭合的第二腔体,设置的两个链接机构能够保证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能够紧密的结合,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通过置物孔连通,可保证放置其中的物品不会晃动倾倒,从而保证了物品的安全。由技术常识可知,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其它的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特征的实施方案来实现。因此,上述公开的实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专利技术范围内或在等同于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专利技术包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包装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1),所述盒体(1)包括侧壁(13)、与所述侧壁(13)连接的上盒体和下盒体以及连接所述上盒体和下盒体的连接机构;/n所述上盒体包括盖板(14)、与所述盖板(14)转动连接的第一侧板(11)、与所述第一侧板(11)转动连接的第一置物板(8)以及与所述第一置物板(8)转动连接的第二侧板(2);/n所述下盒体包括底板(15)、与所述底板(15)转动连接的第三侧板(12)、与第三侧板(12)转动连接的第二置物板(9)以及与所述第二置物板(9)转动连接的第四侧板(3);/n所述连接机构有两个,且对称设于所述侧壁(13)的两侧边,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与所述侧壁(13)转动连接的连接板(16),所述连接板(16)上设有与所述盖板(14)、所述底板(15)、所述第二侧板(2)以及所述第四侧板(3)连接的连接翼部;/n所述盖板(14)、所述第一侧板(11)、所述第一置物板(8)以及所述第二侧板(2)转动后围成闭合的第一腔体(17);/n所述底板(15)、所述第三侧板(12)、所述第二置物板(9)以及所述第四侧板(3)转动后围成闭合的第二腔体(1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包装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1),所述盒体(1)包括侧壁(13)、与所述侧壁(13)连接的上盒体和下盒体以及连接所述上盒体和下盒体的连接机构;
所述上盒体包括盖板(14)、与所述盖板(14)转动连接的第一侧板(11)、与所述第一侧板(11)转动连接的第一置物板(8)以及与所述第一置物板(8)转动连接的第二侧板(2);
所述下盒体包括底板(15)、与所述底板(15)转动连接的第三侧板(12)、与第三侧板(12)转动连接的第二置物板(9)以及与所述第二置物板(9)转动连接的第四侧板(3);
所述连接机构有两个,且对称设于所述侧壁(13)的两侧边,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与所述侧壁(13)转动连接的连接板(16),所述连接板(16)上设有与所述盖板(14)、所述底板(15)、所述第二侧板(2)以及所述第四侧板(3)连接的连接翼部;
所述盖板(14)、所述第一侧板(11)、所述第一置物板(8)以及所述第二侧板(2)转动后围成闭合的第一腔体(17);
所述底板(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晓娟黄淇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林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