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锥形套管自动装盘系统中排料承接设备,包括:排料盘、压盘、竖直驱动装置、传送带以及承接盘,传送带用于传送插放有管体的承接盘,在传送带上方安装有排料盘,排料盘位于压盘上方,排料盘底部安装有竖直驱动装置,竖直驱动装置输出端与压盘连接;承接盘包括:上盘体、旋转驱动机构以及底盘,底盘放置在承接盘上,底盘上安装有旋转驱动机构,旋转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上盘体固定。锥形套管自动装盘系统中排料承接设备解决现有技术因传送带传送承接盘有惯性而导致承接盘上锥形套管很难保证既能被压盘压紧、又不与第一穿孔对准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锥形套管自动装盘系统中排料承接设备
本技术涉及锥形套管生产用设备,具体涉及一种锥形套管自动装盘系统中排料承接设备。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锥形套管自动装盘系统包括:排料盘、压盘、竖直驱动装置、传送带以及承接盘,传送带上不断传送承接盘,承接盘上插放有位于竖直方向上的管体,排料盘输出位于竖直方向上的锥形套管,压盘上开设的第一穿孔与排料盘上开设的第二穿孔对准,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均用于供锥形套管穿过,竖直驱动装置安装在排料盘上,竖直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压盘连接,排料盘不能运动,压盘位于排料盘下方,压盘能在竖直驱动装置驱动下在竖直方向上运动。该系统仍然存在的缺点为:当承接盘承接锥形套管时,传送带输送承接盘上的管体与锥形套管对准,锥形套管从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中穿过,锥形套管套在管体上,为了保证锥形套管套在管体外的紧度,当跌落完成后,传送带输送承接盘,使得承接盘上锥形套管不与第一穿孔对准,随后竖直驱动装置驱动压盘下降,压盘将锥形套管压紧在管体上,虽然能够保持锥形套管与管体紧贴,但是仍然存在的缺点为:由于靠传送带输送承接盘,使得承接盘上锥形套管与第一穿孔不对准,传送带输送承接盘后,承接盘有很大的惯性,导致承接盘上锥形套管很难保证既能被压盘压紧,又不与第一穿孔对准,导致压紧工作很难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提供一种锥形套管自动装盘系统中排料承接设备,解决现有技术因传送带传送承接盘有惯性而导致承接盘上锥形套管很难保证既能被压盘压紧、又不与第一穿孔对准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锥形套管自动装盘系统中排料承接设备,包括:排料盘、压盘、竖直驱动装置、传送带以及承接盘,传送带用于传送插放有管体的承接盘,在传送带上方安装有排料盘,排料盘位于压盘上方,排料盘底部安装有竖直驱动装置,竖直驱动装置输出端与压盘连接,竖直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压盘在竖直方向上运动;承接盘包括:上盘体、旋转驱动机构以及底盘,底盘放置在承接盘上,底盘上安装有旋转驱动机构,旋转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上盘体固定,旋转驱动机构用于驱动上盘体相对底盘旋转。优选的是,在传送带上安装有四根支撑杆,四根支撑杆与排料盘连接,排料盘横跨传送带,四根支撑杆均穿过压盘,压盘在支撑杆导向下能在竖直方向上运动。优选的是,竖直驱动装置输出端通过第一安装装置与压盘可拆卸连接,排料盘通过第二安装装置与支撑杆可拆卸连接。优选的是,第二安装装置包括:螺帽以及螺纹筒,每一支撑杆顶部均形成有支撑台阶,支撑台阶与排料盘底面紧贴,支撑杆顶端插入至排料盘内,螺帽与螺纹筒固定,螺纹筒与支撑杆螺纹连接,螺帽用于将承接盘压紧在支撑台阶上。优选的是,第一安装装置内设置有第一弹性件,在第一弹性件弹力下能保持第一安装装置远离竖直驱动装置的输出端,第一安装装置用于在第二安装装置挤压下限制竖直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压盘脱离。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承接盘,使得上盘体能够相对底盘旋转,从而通过旋转驱动机构驱动上盘体相对底盘旋转,旋转驱动机构能够使得上盘体旋转指定的角度,从而使得压盘上开设的第一穿孔不会与上盘体上的锥形套管对准,也能使得压盘能够将上盘体上的锥形套管压紧在管体上,避免了传送带传送承接盘时承接盘惯性而导致压紧工作无法进行,保证了压紧工作的正常进行。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为锥形套管自动装盘系统中排料承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锥形套管自动装盘系统中排料承接设备中压盘与排料盘处的剖视图;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附图标记:排料盘1、压盘2、竖直驱动装置3、传送带4、承接盘5、上盘体51、底盘52、支撑杆6、支撑台阶60、第一安装装置7、限位杆71、第一弹簧72、弹性推动机构73、推板731、挤压块732、第二弹簧733、第二安装装置8、螺帽81、环形槽810、螺纹筒82、限位板83、中心杆84、锥形套管91、管体92。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作用更加清楚及易于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阐述: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锥形套管91自动装盘系统中排料承接设备,包括:排料盘1、压盘2、竖直驱动装置3、传送带4以及承接盘5,传送带4用于传送插放有管体92的承接盘5,在传送带4上方安装有排料盘1,排料盘1位于压盘2上方,排料盘1底部安装有竖直驱动装置3,竖直驱动装置3输出端与压盘2连接,竖直驱动装置3用于驱动压盘2在竖直方向上运动;承接盘5包括:上盘体51、旋转驱动机构(图中未示)以及底盘52,底盘52放置在承接盘5上,底盘52上安装有旋转驱动机构,旋转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上盘体51固定,旋转驱动机构用于驱动上盘体51相对底盘52旋转。为了实现对排料盘1和压盘2的安装,在传送带4上安装有四根支撑杆6,四根支撑杆6与排料盘1连接,排料盘1横跨传送带4,四根支撑杆6均穿过压盘2,压盘2在支撑杆6导向下能在竖直方向上运动,支撑杆6对排料盘1进行了支撑,且支撑杆6对压盘2的运动进行了导向。为了方便安装,竖直驱动装置3输出端通过第一安装装置7与压盘2可拆卸连接,排料盘1通过第二安装装置8与支撑杆6可拆卸连接。为了设计结构简单的第二安装装置8,且为后续能够与第一安装装置7做准备,第二安装装置8包括:螺帽81以及螺纹筒82,每一支撑杆6顶部均形成有支撑台阶60,支撑台阶60与排料盘1底面紧贴,支撑杆6顶端插入至排料盘1内,螺帽81与螺纹筒82固定,螺纹筒82与支撑杆6螺纹连接,螺帽81用于将承接盘5压紧在支撑台阶60上。为了实现第一安装装置7在第二安装装置8安装好后即可实现将竖直驱动装置3的输出端与压盘2连接,避免需要调节第一安装装置7而导致操作麻烦,简化了操作步骤,提高了操作效率,第一安装装置7内设置有第一弹性件,在第一弹性件弹力下能保持第一安装装置7远离竖直驱动装置3的输出端,第一安装装置7用于在第二安装装置8挤压下限制竖直驱动装置3的输出端与压盘2脱离。为了设计结构简单的第一安装装置7,第一安装装置7包括:限位杆71、第一弹簧72以及弹性推动机构73,在压盘2上开设有供竖直驱动装置3的输出端插入的插孔,在压盘2上开设有与插孔连通的安装腔,安装腔内安装有限位杆71,限位杆71连接至第一弹簧72一端,第一弹簧72另一端连接至安装腔内壁,限位杆71能相对压盘2在与插孔中心线垂直的方向上运动,在支撑杆6上安装有弹性推动机构73,弹性推动机构73内设置有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弹力下能保持弹性推动机构73不将限位杆71推入至竖直驱动装置3的输出端。为了设计结构简单的弹性推动机构73,且保证压盘2相对支撑杆6在竖直方向运动时始终能够与限位杆71作用,弹性推动机构73包括:推板731、挤压块732以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锥形套管自动装盘系统中排料承接设备,包括:排料盘、压盘、竖直驱动装置、传送带以及承接盘,传送带用于传送插放有管体的承接盘,在传送带上方安装有排料盘,排料盘位于压盘上方,排料盘底部安装有竖直驱动装置,竖直驱动装置输出端与压盘连接,竖直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压盘在竖直方向上运动;其特征在于,/n承接盘包括:上盘体、旋转驱动机构以及底盘,底盘放置在承接盘上,底盘上安装有旋转驱动机构,旋转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上盘体固定,旋转驱动机构用于驱动上盘体相对底盘旋转。/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锥形套管自动装盘系统中排料承接设备,包括:排料盘、压盘、竖直驱动装置、传送带以及承接盘,传送带用于传送插放有管体的承接盘,在传送带上方安装有排料盘,排料盘位于压盘上方,排料盘底部安装有竖直驱动装置,竖直驱动装置输出端与压盘连接,竖直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压盘在竖直方向上运动;其特征在于,
承接盘包括:上盘体、旋转驱动机构以及底盘,底盘放置在承接盘上,底盘上安装有旋转驱动机构,旋转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上盘体固定,旋转驱动机构用于驱动上盘体相对底盘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锥形套管自动装盘系统中排料承接设备,其特征在于,在传送带上安装有四根支撑杆,四根支撑杆与排料盘连接,排料盘横跨传送带,四根支撑杆均穿过压盘,压盘在支撑杆导向下能在竖直方向上运动。
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秋平,余伟杰,夏世兵,张莉,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