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用转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28064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船用转锁,包括限位盘和限位外螺纹管,所述限位盘的后端端口通过一体铸模连接有限位外螺纹管,所述限位外螺纹管的内侧设置有旋转腔体,所述旋转腔体通过轴承套接来活动连接于限位外螺纹管的内侧,所述旋转腔体的前端通过焊接连接有自折叠旋转组件,所述旋转腔体的后端在圆心处连接有矩形限位块,所述矩形限位块的中心处纵向贯穿设置有栓接转柄孔位,所述旋转腔体的后侧设置有转柄,所述矩形限位块的纵向后侧在位于转柄的一端贯穿设置有矩形咬合槽口,所述矩形咬合槽口纵向套接于矩形限位块处,经由重力作用下,来将握把所占据的纵向空间转移至竖向位置处,进而避免过于凸出而产生的安全隐患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船用转锁
本技术属于船舶设备相关
,具体涉及一种船用转锁。
技术介绍
船舶设备系指除船舶备件以外的任何用于船上的可移动但不带消费性质的物品,主要包括舵设备、锚设备、系泊设备、拖拽设备、起货设备、救生设备、关闭设备、管系、舾装件、舱底水系统、压载系统、日用水系统、消防设备和通风空调制冷设备等等,通过这些设备的应用来完成船舶的航行、靠离泊、装卸货物等生产作业,并保证船舶和人员的安全。现有的船用转锁技术存在以下问题:现有转锁的前端旋转面为固定模具设置,即手持旋转把难以根据使用所需进行方位改变,进而导致凸出的旋转把在意外情况下易出现拐角磕碰现象,致使使用者的安全系数下降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用转锁,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转锁的前端旋转面为固定模具设置,即手持旋转把难以根据使用所需进行方位改变,进而导致凸出的旋转把在意外情况下易出现拐角磕碰现象,致使使用者的安全系数下降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船用转锁,包括限位盘和限位外螺纹管,所述限位盘的后端端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船用转锁,包括限位盘(6)和限位外螺纹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盘(6)的后端端口通过一体铸模连接有限位外螺纹管(3),所述限位外螺纹管(3)的内侧设置有旋转腔体(4),所述旋转腔体(4)通过轴承套接来活动连接于限位外螺纹管(3)的内侧,所述旋转腔体(4)的前端通过焊接连接有自折叠旋转组件(5),所述旋转腔体(4)的后端在圆心处连接有矩形限位块(10),所述矩形限位块(10)的中心处纵向贯穿设置有栓接转柄孔位(9),所述旋转腔体(4)的后侧设置有转柄(2),所述矩形限位块(10)的纵向后侧在位于转柄(2)的一端贯穿设置有矩形咬合槽口(7),所述矩形咬合槽口(7)纵向套接于矩形限位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用转锁,包括限位盘(6)和限位外螺纹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盘(6)的后端端口通过一体铸模连接有限位外螺纹管(3),所述限位外螺纹管(3)的内侧设置有旋转腔体(4),所述旋转腔体(4)通过轴承套接来活动连接于限位外螺纹管(3)的内侧,所述旋转腔体(4)的前端通过焊接连接有自折叠旋转组件(5),所述旋转腔体(4)的后端在圆心处连接有矩形限位块(10),所述矩形限位块(10)的中心处纵向贯穿设置有栓接转柄孔位(9),所述旋转腔体(4)的后侧设置有转柄(2),所述矩形限位块(10)的纵向后侧在位于转柄(2)的一端贯穿设置有矩形咬合槽口(7),所述矩形咬合槽口(7)纵向套接于矩形限位块(10)处,所述转柄(2)的后侧设置有转柄定位螺栓(8),所述转柄定位螺栓(8)纵向栓接于栓接转柄孔位(9)处,所述转柄(2)的外壁在窄面处设置有转柄槽口(1),所述自折叠旋转组件(5)包括握把(51)、连接杆(52)、旋转基杆(53)和端头把套(54),所述旋转腔体(4)的前端在中部位置处连接有旋转基杆(53),所述旋转基杆(53)的左右两端设置有端头把套(54),所述端头把套(54)活动套接于旋转基杆(53)的左右端头处,所述旋转基杆(53)的前侧设置有握把(51),所述握把(51)的后端在位于左右边沿处连接有连接杆(52),所述连接杆(52)的后端垂向连接于端头把套(54)的外表面。


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友勤费再业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兴洋船舶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