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桥装配平台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车桥装配平台,涉及车辆组装
技术介绍
车辆配件组装作业需要输送设备以及各大总成的装配设备,在现有实践中,输送设备以及装配设备一般都是固定在各自工位,构成大型装配流水线。存在部署困难、不便于实现灵活调整、兼容的车辆类型较少等问题。而且,在装配过程中,常常需要在车身的横向方向上调整车桥相对于车架的相对位置,如果没有对车桥进行稳定的支撑,在装配过程中车桥容易发生相对于车架的位移甚至侧翻,影响了装配过程中的安全和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的车桥装配设备不便于实现灵活调整、兼容的车辆类型较少、安全系数低及工作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车桥装配平台,具有实现灵活调整、兼容的车辆类型较多、安全系数高及工作效率高特点。一种车桥装配平台,包括:底座、调节总成和固定总成,调节总成安装在底座上部,所述固定总成安装在调节总成上部;所述调节总成包括:第一伸缩总成、第一底部支杆、第二底部支杆、第一顶部支杆、第二顶部支杆、第一推动杆、底框和装配平台,所述底框设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桥装配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5)、调节总成和固定总成,调节总成安装在底座(5)上部,所述固定总成安装在调节总成上部;/n所述调节总成包括:第一伸缩总成、第一底部支杆、第二底部支杆、第一顶部支杆、第二顶部支杆、第一推动杆、底框和装配平台,所述底框设置在所述底座上部,所述装配平台设置在所述底框上部,所述第一伸缩总成的一端与所述底座铰接,所述第一伸缩总成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推动杆中部铰接,所述第一底部支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推动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底部支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推动杆的另一端铰接,所述第一顶部支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推动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顶部支杆的一端与所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桥装配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5)、调节总成和固定总成,调节总成安装在底座(5)上部,所述固定总成安装在调节总成上部;
所述调节总成包括:第一伸缩总成、第一底部支杆、第二底部支杆、第一顶部支杆、第二顶部支杆、第一推动杆、底框和装配平台,所述底框设置在所述底座上部,所述装配平台设置在所述底框上部,所述第一伸缩总成的一端与所述底座铰接,所述第一伸缩总成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推动杆中部铰接,所述第一底部支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推动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底部支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推动杆的另一端铰接,所述第一顶部支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推动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顶部支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推动杆的另一端铰接,所述第一底部支杆的一端与所述底框的第一端铰接,所述第二底部支杆的一端与所述底框的第二端铰接,所述第一顶部支杆的一端与所述装配平台的第一端铰接,所述第二顶部支杆的一端与所述装配平台的第二端铰接;
所述固定总成包括:第一固定总成和第二固定总成,所述第一固定总成和第二固定总成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装配平台上,所述第一固定总成结构和第二固定总成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固定总成包括:第一固定杆、第二固定杆、第一机架板、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一驱动板、第一底板和第一电机,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中部与所述第一机架板顶部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固定杆的中部与所述第一机架板顶部的另一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板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板的另一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驱动板中部设有第一螺纹孔,第一底板上与所述第一螺纹孔对应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装配平台上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电机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定位孔、第一通孔和第一螺纹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桥装配平台,其特征在于,第二固定总成包括:第三固定杆、第四固定杆、第二机架板、第五连接板、第六连接板、第二驱动板、第二底板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三固定杆的中部与所述第二机架板顶部的一端铰接,所述第四固定杆的中部与所述第二机架板顶部的另一端铰接,所述第五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驱动板的一端铰接,所述第六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驱动板的另一端铰接,所述第五连接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明华,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省威创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