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泊恺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充电站智慧云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27129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充电站智慧云平台。所述基于大数据的充电站智慧云平台,包括:充电桩主体;控制部分,所述控制部分设置于所述充电桩主体的正面的上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大数据的充电站智慧云平台具有通过在控制部分外壳的顶部和底部分别是指风冷组件和液冷组件,风冷组件可以快速将外壳内部的热量通过条形出风口导出,并将热气流导向液冷组件,液冷组件通过导热件快速将热量导热至冷却液及外部空气中,通过风冷组件配合液冷组件,可以快速将外壳内部产生的热量导出至外部,散热效率高,保证外壳内部的元器件可以正常工作,且通过设置第一防尘网和第二防尘网,可以放置灰尘进入至外壳的内部,延长其使用的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充电站智慧云平台
本技术涉及充电站桩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充电站智慧云平台。
技术介绍
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公共楼宇、商场、公共停车场等)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的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输出端都装有充电插头用于为电动汽车充电。现有充电桩基于大数据构建云平台,通过搜索可以了解充电桩的具体情况,位置、电量等,构建云平台,将充电桩与网络连接,充电桩内部需要设置有通信接口模块、充电连接模块、滤波模块和信号采集模块等等,多个模块同时工作,内部容易产生大量的热量,现有充电桩控制部分内部散热效果不佳,热量过高,降低工作的效率甚至出现故障。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充电站智慧云平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充电站智慧云平台,解决了现有充电桩控制部分内部散热效果不佳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基于大数据的充电站智慧云平台,包括:充电桩主体;控制部分,所述控制部分设置于所述充电桩主体的正面的上侧,所述控制部分包括外壳;风冷组件,所述风冷组件设置于所述外壳的顶部;液冷组件,所述液冷组件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底部;多个条形出风口,多个所述条形出风口分别开设于所述外壳的左右两侧的底部。优选的,所述风冷组件包括安装箱,所述安装箱内壁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风扇,所述安装箱的顶部开设有多个条形进风口,所述安装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防尘网。风扇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安装箱的内壁的顶部,风扇通过外部电源供电,第一防尘网和第二防尘网均包括外框架和滤网,滤网固定于外框架的内部,外框架通过螺钉固定在安装箱和外壳上。优选的,所述液冷组件包括冷却箱和第一导热板,所述第一导热板固定于所述外壳内壁的底部,所述冷却箱内壁的左右两侧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导热板,所述第一导热板通过导热块与所述第二导热板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冷却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多个弧形导热块,所述弧形导热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三导热板,所述第三导热板的一侧贯穿所述冷却箱且延伸至所述冷却箱的内部,所述冷却箱的内部设置有冷却液。优选的,所述第二导热板和所述第三导热板上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导热板的顶部设置为波浪形面。优选的,所述安装箱的右侧连通有加液管,所述外壳左右两侧的底部且位于条形出风口的外部固定安装有第二防尘网。优选的,所述外壳的顶部开设有矩形口,所述导热块的数量设置有多个。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基于大数据的充电站智慧云平台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控制部分外壳的顶部和底部分别是指风冷组件和液冷组件,风冷组件可以快速将外壳内部的热量通过条形出风口导出,并将热气流导向液冷组件,液冷组件通过导热件快速将热量导热至冷却液及外部空气中,通过风冷组件配合液冷组件,可以快速将外壳内部产生的热量导出至外部,散热效率高,保证外壳内部的元器件可以正常工作,且通过设置第一防尘网和第二防尘网,可以放置灰尘进入至外壳的内部,延长其使用的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基于大数据的充电站智慧云平台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控制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外壳的剖视图;图4为图3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图中标号:1、充电桩主体,2、控制部分,3、外壳,4、风冷组件,41、安装箱,42、风扇,43、条形进风口,44、第一防尘网,5、液冷组件,51、冷却箱,52、第一导热板,53、导热块,54、第二导热板,55、第三导热板,56、弧形导热块,57、第一通孔,58、第二通孔,59、冷却液,6、条形出风口,7、第二防尘网,8、加液管,9、矩形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基于大数据的充电站智慧云平台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控制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外壳的剖视图;图4为图3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基于大数据的充电站智慧云平台,包括:充电桩主体1;控制部分2,所述控制部分2设置于所述充电桩主体1的正面的上侧,所述控制部分2包括外壳3;风冷组件4,所述风冷组件4设置于所述外壳3的顶部;液冷组件5,所述液冷组件5设置于所述外壳3的底部;多个条形出风口6,多个所述条形出风口6分别开设于所述外壳3的左右两侧的底部。外壳3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三个条形出风口,不限于三个。所述风冷组件4包括安装箱41,所述安装箱41内壁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风扇42,所述安装箱41的顶部开设有多个条形进风口43,所述安装箱4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防尘网44。所述液冷组件5包括冷却箱51和第一导热板52,所述第一导热板52固定于所述外壳3内壁的底部,所述冷却箱51内壁的左右两侧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导热板54,所述第一导热板52通过导热块53与所述第二导热板54固定连接。导热块53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为梯形,可以增大与第一导热板52和第二导热板54的接触面积,调高热量传导的速率。所述冷却箱5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多个弧形导热块56,所述弧形导热块5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三导热板55,所述第三导热板55的一侧贯穿所述冷却箱51且延伸至所述冷却箱51的内部,所述冷却箱51的内部设置有冷却液59。第一导热板52、第二导热板54、第三导热板55、导热块53和弧形导热块56均为铝材料制成,冷却液59为水,第三导热板55与冷却箱51的贯穿处通过密封处理。所述第二导热板54和所述第三导热板55上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57和第二通孔58,所述第一导热板52的顶部设置为波浪形面。第一导热板52的顶部设置为波浪形面,可以增大与热气流的接触面积,加快热量的导入,第二导热板54和第三导热板55上开设第一通孔57和第二通孔58可以增大与冷却液59的接触面积,加快热量的传导。所述安装箱51的右侧连通有加液管8,所述外壳3左右两侧的底部且位于条形出风口6的外部固定安装有第二防尘网7。加液管8可以向冷却箱51内部补充冷却液59,加液管8的顶端螺纹连接有密封盖。所述外壳3的顶部开设有矩形口,所述导热块53的数量设置有多个。控制部分2上设置有显示屏,放置有充电枪,内部安装有电路板,电驴板上设置有通信接口模块、充电连接模块、滤波模块和信号采集模块等等。本技术提供的基于大数据的充电站智慧云平台的工作原理如下:当充电桩控制部分工作时,位于外壳3顶部风扇42开始工作,风扇42转动,产生气流,对外壳3内部进行散热,气流将外壳3内部的热气流向下吹动,热气流通过外壳3两侧底部的条形出风口6散热;同时外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充电站智慧云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桩主体;/n控制部分,所述控制部分设置于所述充电桩主体的正面的上侧,所述控制部分包括外壳;/n风冷组件,所述风冷组件设置于所述外壳的顶部,所述风冷组件包括安装箱,所述安装箱内壁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风扇,所述安装箱的顶部开设有多个条形进风口,所述安装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防尘网;/n液冷组件,所述液冷组件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底部,所述液冷组件包括冷却箱和第一导热板,所述第一导热板固定于所述外壳内壁的底部,所述冷却箱内壁的左右两侧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导热板,所述第一导热板通过导热块与所述第二导热板固定连接,所述冷却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多个弧形导热块,所述弧形导热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三导热板,所述第三导热板的一侧贯穿所述冷却箱且延伸至所述冷却箱的内部,所述冷却箱的内部设置有冷却液;/n多个条形出风口,多个所述条形出风口分别开设于所述外壳的左右两侧的底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充电站智慧云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桩主体;
控制部分,所述控制部分设置于所述充电桩主体的正面的上侧,所述控制部分包括外壳;
风冷组件,所述风冷组件设置于所述外壳的顶部,所述风冷组件包括安装箱,所述安装箱内壁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风扇,所述安装箱的顶部开设有多个条形进风口,所述安装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防尘网;
液冷组件,所述液冷组件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底部,所述液冷组件包括冷却箱和第一导热板,所述第一导热板固定于所述外壳内壁的底部,所述冷却箱内壁的左右两侧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导热板,所述第一导热板通过导热块与所述第二导热板固定连接,所述冷却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多个弧形导热块,所述弧形导热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三导热板,所述第三导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泊恺马俊明申富泰张珍芬杜超本宋媛
申请(专利权)人:李泊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