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自动铅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2663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自动铅笔,其包括笔本体、笔尖、笔帽、铅芯筒与机芯,所述本体与所述笔尖连接,所述铅芯筒与所述机芯连接并设置在所述本体内,所述铅芯筒的上端与所述笔帽连接,所述机芯的下端面与所述笔尖配合,所述笔尖内设有阻尼座,所述阻尼座与所述笔尖的内壁之间设有间隙,所述阻尼座内设有阻尼,所述阻尼座的下端连接有护芯管,所述护芯管向下延伸至所述笔尖的外侧;所述铅芯筒内用于放置铅芯,所述铅芯向下贯穿所述机芯、所述阻尼与所述护芯管后用于书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新型自动铅笔结构设计新颖、便于书写、无需经常供芯且使用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自动铅笔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动铅笔,特别涉及一种新型自动铅笔。
技术介绍
自动铅笔,即揿动压力释放后,弹簧恢复原位的铅笔。目前市场上使用的自动铅笔种类较多,通过研究发现现有的自动铅笔在使用时存在着以下的缺陷:第一、铅芯裸露在护芯管以外的部分用于书写,裸露在护芯管以外的部分太长书写时容易折断,太短无法书写,必须要选择一个适当的长度,当书写一段时间后铅芯裸露在护芯管以外的部分已经用完,需要按动笔帽将铅芯下落继续使用,由于供书写部分的铅芯较短需要经常的按动笔帽将铅芯下落继续使用,这种结构在使用时较为麻烦;第二、自动铅笔摔落的时候由于裸露在护芯管外的铅芯与接触物受到的冲击力较大容易导致铅芯破碎以及护芯管的损坏或变形,需要更换铅芯或者护芯管方可继续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设计新颖、便于书写、无需经常供芯且使用寿命长的新型自动铅笔。【2】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自动铅笔,其包括笔本体、笔尖、笔帽、铅芯筒与机芯,所述本体与所述笔尖连接,所述铅芯筒与所述机芯连接并设置在所述本体内,所述铅芯筒的上端与所述笔帽连接,所述机芯的下端面与所述笔尖配合,所述笔尖内设有阻尼座,所述阻尼座与所述笔尖的内壁之间设有间隙,所述阻尼座内设有阻尼,所述阻尼座的下端连接有护芯管,所述护芯管向下延伸至所述笔尖的外侧;所述铅芯筒内用于放置铅芯,所述铅芯向下贯穿所述机芯、所述阻尼与所述护芯管后用于书写。进一步的,所述阻尼座上端面与所述机芯的下端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护芯管下端面与所述笔尖下端面之间的距离。进一步的,所述间隙大于等于0.02mm且小于等于0.1mm。进一步的,所述铅芯的直径大于等于0.2mm且小于等于0.9mm。进一步的,所述铅芯筒的外壁上套设有弹簧;所述机芯的外径大于所述铅芯筒的外径;所述本体的内壁设有限位圈;所述弹簧的下端面与所述机芯的上端面接触,所述弹簧的上端面与所述限位圈的下端面接触。进一步的,所述阻尼座的材质为金属铜,所述阻尼的材质为硅胶,所述护芯管的材质为金属不锈钢。【3】有益效果本技术新型自动铅笔结构设计新颖、便于书写、无需经常供芯且使用寿命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新型自动铅笔书写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部放大图;图3为图1的B部放大图;图4为图1的C部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新型自动铅笔中内部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新型自动铅笔中阻尼座、阻尼与护芯管的爆炸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技术实施例。参阅图1至图6,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自动铅笔,其包括笔本体1、笔尖5、笔帽11、铅芯筒6与机芯2,所述本体1与所述笔尖5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本体1与所述笔尖5之间通过螺纹结构连接;所述铅芯筒6与所述机芯2连接并设置在所述本体1内,在机芯2的上端设有一个放置槽,铅芯筒6插在放置槽内,所述铅芯筒6的上端与所述笔帽11连接,所述机芯2的下端面与所述笔尖5相配合,所述笔尖5内设有阻尼座8,所述阻尼座8与所述笔尖5的内壁之间设有间隙e,所述阻尼座8内安装有阻尼10,所述阻尼座8的下端连接有护芯管9,所述护芯管9向下延伸至所述笔尖5的外侧;所述铅芯筒6内用于放置铅芯4,所述铅芯4向下贯穿所述机芯2、所述阻尼10与所述护芯管9后用于书写,为了便于铅芯4下落,所述机芯2、所述阻尼10与所述护芯管9同轴设置。为了保证在书写时无需经常按动笔帽11使得铅芯4下落供于书写,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阻尼座8上端面与所述机芯2的下端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护芯管9下端面与所述笔尖5下端面之间的距离;进一步的所述间隙e大于等于0.02mm且小于等于0.1mm,其中以0.05mm为最佳;当间隙太大时护芯管9与书写纸张一接触时就容易向上滑动,当间隙太小时护芯管9与书写纸张接触时需要受到很大的力才能向上滑动,这样就起不到便于书写的效果;设计成此种结构的好处在于:当铅芯4在正常书写时与纸张之间有个接触点a,随着书写的字越来越多铅芯4不断的损耗,当书写到一定程度后此时护芯管9与纸张之间也会有个接触点b,此时接触点a与接触点b之间有个距离d,距离d的大小会随着书写时铅芯4的轴线与纸张的水平之间的夹角c变化,当铅芯4的轴线与纸张的水平之间的夹角c固定时距离d也是固定的;随着书写的继续进行护芯管9会带着阻尼座8以及阻尼10慢慢的向上移动,接触点a与接触点b之间始终保持着一个距离d,直到裸露在笔尖5外的铅芯4全部书写完,此时的护芯管9已经完全进入到笔尖5内,接着需要按动笔帽11使得铅芯4下落,此时护芯管9会带着阻尼座8以及阻尼10向下滑落,使得护芯管9继续对裸露在笔尖5外的铅芯4进行保护。为了防止自动铅笔在意外摔落的时候由于裸露在护芯管9外的铅芯4与接触物受到的冲击力较大容易导致铅芯4破碎以及护芯管9的损坏或变形,从而达到延长使用寿命的目的,在本实施中在所述铅芯筒6的外壁上套设有一个弹簧3;所述机芯2的外径大于所述铅芯筒6的外径;所述本体1的内壁设有限位圈101;所述弹簧3的下端面与所述机芯2的上端面接触,所述弹簧3的上端面与所述限位圈101的下端面接触;设计成此种结构的好处在于:当自动铅笔在意外摔落的时候裸露在护芯管9外的铅芯4、护芯管9与接触物接触后受到的冲击力较大,此时铅芯4会带动护芯管9、阻尼座8、阻尼10、机芯2、铅芯筒6以及笔帽11向上移动对铅芯4与护芯管9进行保护并且弹簧3被压缩,当冲击力消失后弹簧3复位,自动铅笔恢复使用状态。为了提高适用范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铅芯4的直径大于等于0.2mm且小于等于0.9mm,目前市场上常用的铅芯4的直径为0.2mm、0.3mm、0.5mm、0.7mm、0.9mm以及在大于等于0.2mm且小于等于0.9mm范围内的铅芯4直径都在本技术新型的保护范围内,需要指出的是不同的铅芯4直径其护芯管9、阻尼座8、阻尼10、机芯2以及铅芯筒6也不相同,不同款式直径的铅芯4与之相对应的都有一套专门的护芯管9、阻尼座8、阻尼10、机芯2以及铅芯筒6。为了进一步的延长使用寿命,在本实施中所述阻尼座8的材质为金属铜,所述阻尼10的材质为硅胶,所述护芯管9的材质为金属不锈钢。结合上述的实施例,来详细阐述本技术新型自动铅笔的使用方法:在使用时,按动笔帽11,笔帽11带动铅芯筒6以及机芯2工作,铅芯4顺着铅芯筒6进入到机芯2内,继续按动笔帽11位于铅芯筒6以及机芯2内的铅芯4继续下落进入到阻尼10内,从阻尼10进入到护芯管9内,直到铅芯4裸露在护芯管9外一部分后停止按动笔帽11,裸露在护芯管9外部分的铅芯4用于书写,当铅芯4在正常书写时与纸张之间有个接触点a,随着书写的字越来越多铅芯4不断的损耗,当书写到一定程度后此时护芯管9与纸张之间也会有个接触点b,此时接触点a与接触点b之间有个距离d,距离d的大小会随着书写时铅芯4的轴线与纸张的水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自动铅笔,包括笔本体、笔尖、笔帽、铅芯筒与机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与所述笔尖连接,所述铅芯筒与所述机芯连接并设置在所述本体内,所述铅芯筒的上端与所述笔帽连接,所述机芯的下端面与所述笔尖配合,所述笔尖内设有阻尼座,所述阻尼座与所述笔尖的内壁之间设有间隙,所述阻尼座内设有阻尼,所述阻尼座的下端连接有护芯管,所述护芯管向下延伸至所述笔尖的外侧;所述铅芯筒内用于放置铅芯,所述铅芯向下贯穿所述机芯、所述阻尼与所述护芯管后用于书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自动铅笔,包括笔本体、笔尖、笔帽、铅芯筒与机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与所述笔尖连接,所述铅芯筒与所述机芯连接并设置在所述本体内,所述铅芯筒的上端与所述笔帽连接,所述机芯的下端面与所述笔尖配合,所述笔尖内设有阻尼座,所述阻尼座与所述笔尖的内壁之间设有间隙,所述阻尼座内设有阻尼,所述阻尼座的下端连接有护芯管,所述护芯管向下延伸至所述笔尖的外侧;所述铅芯筒内用于放置铅芯,所述铅芯向下贯穿所述机芯、所述阻尼与所述护芯管后用于书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自动铅笔,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座上端面与所述机芯的下端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护芯管下端面与所述笔尖下端面之间的距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国良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新世路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