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包边压合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2594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零部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石墨包边压合机构,包括底座单元、压合单元和导向单元,所述底座单元与所述压合单元相对设置,所述压合单元可以沿所述导向单元上下滑动,其中所述底座单元上设有弹簧悬浮模块和下夹具,所述压合单元包括上夹具,所述上夹具与所述下夹具相对设置,所述弹簧悬浮模块设于所述下夹具的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石墨包边压合机构,通过使夹具仿形压筋与石墨薄片边缘加工形状保持一致;同时增加弹簧悬浮模块,从而解决石墨包边压合均匀问题以及石墨薄片破损、撕裂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石墨包边压合机构
本技术涉及零部件加工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石墨包边压合机构。
技术介绍
包边模具是零部件加工中比较常用的结构,其作用是对至少两个零部件中的至少一者的边缘进行翻边,使得该边缘与待包裹的零部件的边缘相贴合,进而防止零部件的边缘对用户或其他零部件产生划伤等。现有技术中,石墨薄片一般以胶黏方式贴在SUS薄片上,贴合工艺将SUS薄片固定在定位夹具中,真空吸平,石墨薄片吸取自动剥离离型轻膜,通过相机视觉补正与产品对位,使用自动下压滚轮以4.5公斤的压力前后贴合,但由于石墨边缘黑色PET基材与石墨形成高低段差,正常滚轮压合后黑色PET基材边缘无法贴合,导致客户产品上层底部PF膜高速剥离后容易将黑色PET基材撕破。在传统工艺中,一般通过手动用弹簧顶杆笔沿黑色PET基材边缘进行压合,这种方式需要大量人工操作,且人工进行操作时,容易将SUS薄片反面划出压痕,导致产品的合格率和优良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石墨包边压合机构,实现石墨薄片的自动压合,提高SUS薄片的产品合格率和优良率,解决了PET基材容易撕破的问题,节省人力成本。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设计了一种石墨包边压合机构,其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石墨包边压合机构,包括:底座单元、压合单元和导向单元,所述底座单元与所述压合单元相对设置,所述压合单元可以沿所述导向单元上下滑动,其中所述底座单元上设有弹簧悬浮模块和下夹具,所述压合单元包括上夹具,所述上夹具与所述下夹具相对设置,所述弹簧悬浮模块设于所述下夹具的下方。进一步的,所述下夹具为四边形结构,包括下夹具板、产品外形定位装置和限位柱,所述产品外形定位装置和限位柱设于所述下夹具板上。进一步的,所述下夹具上设有一组或多组产品外形定位装置和限位柱。进一步的,所述每一组产品外形定位装置和限位柱,都相对设置有上夹具。进一步的,所述上夹具为四边形结构,包括上夹具板、上夹具仿形压筋和压筋限位装置。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单元还包括依次安装的下定位板、下垫板、下固定板和下底板,其中所述下夹具安装于所述下定位板上,所述弹簧悬浮模块设于所述下固定板与下垫板之间。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单元上在所述下定位板下方还设有一旋转气缸。进一步的,所述弹簧悬浮模块包括多个均匀设置在所述下固定板上的弹簧。进一步的,所述压合单元还包括压合气缸、用于限制气缸移动的限位块、用于增加压合力的加强块和用于固定所述上夹具的上压料板。进一步的,所述导向单元包括内导柱与外导柱,所述加强块通过所述内导柱与所述上压料板连接,所述加强块通过外导柱与所述下底板连接。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石墨包边压合机构的优点包括但不限于:通过本技术的结构,使得上夹具仿形压筋与石墨薄片边缘加工形状保持一致,因此石墨薄片不会破损,同时控制压筋高度,使得产品满足0.005mm的要求,同时增加弹簧悬浮模块,从而解决石墨包边压合均匀问题。另一方面,SUS薄片反面PSA胶经过保压受力后,产品部分区域受力不匀导致PSA胶压印,增加弹簧悬浮模块,让夹具受力后自由均匀受力,同时还能解决PSA胶面压印问题。附图说明图1示例性示出了本技术的石墨包边压合机构的整体结构;图2示例性示出了本技术的下夹具的结构;图3示例性示出了本技术的上夹具的结构;图4示例性示出了本技术的弹簧悬浮模块结构;图5示例性示出了本技术的旋转气缸结构。图中:101.限位块102.气缸103.加强块104.上压料板201.下定位板202.下垫板203.下固定板204.下底板301.内导向柱302.外导向柱401.下夹具板402.产品外形定位装置403.限位柱501.上夹具板502.上夹具仿形压筋503.压筋限位装置6.弹簧悬浮模块7.旋转气缸。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石墨包边压合机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做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的一种石墨包边压合机构一种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石墨包边压合机构包括压合单元1、底座单元2和导向单元3,其中压合单元1包括限位块101、气缸102、加强块103、上压料板104,其中限位块101用于限制气缸102移动,气缸102用于带动加强块103和上压料板104挤压底座单元2;而底座单元2包括下定位板201、下垫板202、下固定板203、下底板204,下定位板201、下垫板202、下固定板203、下底板204从上到下依次安装,用于承载产品。所述压合单元1和底座单元2通过导向单元3连接,导向单元包括了内导向柱301和外导向柱302,其中加强块103通过所述内导柱301与所述上压料板104连接,所述加强块103通过外导柱302与所述下底板204连接,在工作过程中,压合单元1通过内外导柱向下压合到底座单元2上。为了进一步的说明本技术,参见图2,图2为本技术中的下夹具4,该下夹具4安装在上述技术实施例中的下定位板201上,其位置正对着压合单元1,图中下夹具4包括下夹具板401、产品外形定位装置402、限位柱403,所述产品外形定位装置402和限位柱403设于所述下夹具板上,如图所示,限位柱403位于产品外形定位装置402外,且分布于产品外形定位装置的四周,由于产品的尺寸不同,因此可以在下夹具板上设置多组产品外形定位装置402和限位柱403,以满足同时大量生产的需要。参见图3,每一组产品外形定位装置402和限位柱403对应的压合单元上的位置,同样设有上夹具5,所述上夹具5设置在该实施例的上压料板上,所述上夹具板包括:上夹具板501、上夹具仿形压筋502、压筋限位装置503,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上夹具5和下夹具4之间形成的产品缝隙为0.005mm,这样可以保证产品之间的压合质量。进一步参见图4,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该石墨包边压合机构还包括了设置于所述下固定板203与下垫板202之间的弹簧悬浮模块6,该弹簧悬浮模块包括了多个均匀设置在所述下固定板203上的弹簧,这些弹簧主要用于让夹具受力后自由均匀受力,使得包边压合更为均匀。同时,参见图5,还示出了在所述底座单元2上安装的旋转气缸7,所述旋转气缸7可以使所述下定位板201旋转,使得压合更为方便,同时还可以使产品方便取出。使用本技术所带来的有益之处在于,在压合过程中无需人工二次操作,可以一次性压合,稳定性好,可以减少压痕和碰伤,提高产品优良率,且适用于各种石墨包边工序作业。以上所述,仅为此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和新型的构思加于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石墨包边压合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单元、压合单元和导向单元,所述底座单元与所述压合单元相对设置,所述压合单元可以沿所述导向单元上下滑动,其中所述底座单元上设有弹簧悬浮模块和下夹具,所述压合单元包括上夹具,所述上夹具与所述下夹具相对设置,所述弹簧悬浮模块设于所述下夹具的下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墨包边压合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单元、压合单元和导向单元,所述底座单元与所述压合单元相对设置,所述压合单元可以沿所述导向单元上下滑动,其中所述底座单元上设有弹簧悬浮模块和下夹具,所述压合单元包括上夹具,所述上夹具与所述下夹具相对设置,所述弹簧悬浮模块设于所述下夹具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包边压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夹具为四边形结构,包括下夹具板、产品外形定位装置和限位柱,所述产品外形定位装置和限位柱设于所述下夹具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石墨包边压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夹具上设有一组或多组产品外形定位装置和限位柱。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石墨包边压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组产品外形定位装置和限位柱,都相对设置有上夹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石墨包边压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具为四边形结构,包括上夹具板、上夹具仿形压筋和压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潮
申请(专利权)人:赫比南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