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出机用微型分段式温控冷却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2574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挤出机用微型分段式温控冷却槽,包括水箱、分段式冷却槽和集水槽,分段式冷却槽内设置隔板一和隔板二将分段式冷却槽分为冷却槽一段、冷却槽二段和冷却槽三段,冷却槽一段的外壁一、隔板一、隔板二及冷却槽三段的外壁二上开设溢流孔,冷却槽一段、冷却槽二段和冷却槽三段的两端面分别安装进水阀和放水阀,冷却槽一段、冷却槽二段和冷却槽三段内均安装加热棒和热电偶,且外侧安装温控面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分段式温控冷却槽适用于实验室条件的小型或微型挤出机挤出物料或制品的水冷,冷却水阶段的长度可调整,选择使用其中的一段至三段均可,并且每段冷却水可以分别设定温度,能够适应不同性质材料冷却的需求,适用范围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挤出机用微型分段式温控冷却槽
本技术涉及冷却水槽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挤出机用微型分段式温控冷却槽。
技术介绍
目前挤出机已普遍应用在塑料改性和塑料成型行业,拥有高分子材料专业的各类高校、研究机构和相关行业的科技公司都有配备微型挤出机作为实验室用的实验设备。水冷是挤出机生产改性原料和制品的常用冷却方式,但是对于某些需要精确形状尺寸的制品,如3D打印技术中用的塑料线材,需要准确的线径尺寸和圆度,这和熔体挤出后的冷却方式十分相关。目前实验室在用的冷却水槽往往只有简单的一段,并不能适应多种原料的冷却工艺。适应实验室条件或是原料本身需要较少水冷,过水长度可调、温度可调的水槽十分有利于实验研发的方便,研发制造这种水槽也十分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挤出机用微型分段式温控冷却槽,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冷却水槽结构简单、适用范围窄、不能满足需求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挤出机用微型分段式温控冷却槽,包括水箱、分段式冷却槽和集水槽,所述分段式冷却槽内设置隔板一和隔板二,将分段式冷却槽分为冷却槽一段、冷却槽二段和冷却槽三段,所述冷却槽一段的外壁一上开设圆形溢流孔,所述隔板一、隔板二及冷却槽三段的外壁二上开设V型溢流孔,且在V型溢流孔的底部均设置为圆弧型,所述外壁一、隔板一、隔板二和外壁二上溢流孔的底端面逐渐升高,所述冷却槽一段、冷却槽二段和冷却槽三段的两端面分别安装进水阀和放水阀,所述冷却槽一段、冷却槽二段和冷却槽三段内均安装加热棒和热电偶,且外侧安装温控面板,所述加热棒和热电偶均连接温控面板,所述集水槽上设置出水口且通过软管联通至水箱,所述水箱连接水泵,所述水泵通过进水管连接冷却槽一段的进水阀。进一步的,所述外壁一、隔板一、隔板二和外壁二上溢流孔的底端面逐渐升高3mm。进一步的,所述外壁一上圆形溢流孔的直径为5mm。进一步的,所述集水槽的四壁距离冷却槽对应的四壁20-40mm。进一步的,所述加热棒和热电偶距离冷却槽的底面10-15mm。进一步的,所述隔板二两侧设置夹套,所述夹套固定安装在冷却槽内壁上,且夹套内壁贴附硅橡胶内衬,所述隔板二插入夹套内部。采用上述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分段式温控冷却槽适用于实验室条件的小型或微型挤出机挤出物料或制品的水冷,冷却水阶段的长度可调整,选择使用其中的一段至三段均可,并且每段冷却水可以分别设定温度,能够适应不同性质材料冷却的需求,适用范围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挤出机用微型分段式温控冷却槽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外壁一、隔板一、隔板二和外壁二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隔板二和夹套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水箱,2-分段式冷却槽,3-集水槽,4-隔板一,5-隔板二,6-冷却槽一段,7-冷却槽二段,8-冷却槽三段,9-外壁一,10-外壁二,11-进水阀,12-放水阀,13-加热棒,14-热电偶,15-温控面板,16-出水口,17-水泵,18-夹套,19-硅橡胶内衬,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如图1-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挤出机用微型分段式温控冷却槽,包括水箱1、分段式冷却槽2和集水槽3,所述分段式冷却槽2内设置隔板一4和隔板二5,将分段式冷却槽2分为冷却槽一段6、冷却槽二段7和冷却槽三段8,所述冷却槽一段6的外壁一9上开设圆形溢流孔,所述隔板一4、隔板二5及冷却槽三段8的外壁二10上开设V型溢流孔,且在V型溢流孔的底部均设置为圆弧型,所述外壁一9、隔板一4、隔板二5和外壁二10上溢流孔的底端面逐渐升高,所述冷却槽一段6、冷却槽二段7和冷却槽三段8的两端面分别安装进水阀11和放水阀12,所述冷却槽一段6、冷却槽二段7和冷却槽三段8内均安装加热棒13和热电偶14,且外侧安装温控面板15,所述加热棒13和热电偶14均连接温控面板15,所述集水槽3上设置出水口16且通过软管联通至水箱1,所述水箱1连接水泵17,所述水泵17通过进水管连接冷却槽一段6的进水阀11。具体的,所述外壁一9、隔板一4、隔板二5和外壁二10上溢流孔的底端面逐渐升高3mm,所述外壁一9上圆形溢流孔的直径为5mm,如图2所示。具体的,所述集水槽3的四壁距离冷却槽对应的四壁20-40mm,所述加热棒13和热电偶14距离冷却槽的底面10-15mm。如图3所示,所述隔板二5两侧设置夹套18,所述夹套18固定安装在冷却槽内壁上,且夹套18内壁贴附硅橡胶内衬19,隔板二5可拆卸的插入夹套18内。该分段式温控冷却槽的工作原理为:如果仅需极少过水,使用冷却槽一段6,则关闭冷却槽一段6的放水阀12、打开冷却槽二段7的放水阀12,水箱1里的水经水泵17抽取泵入冷却槽一段6,使水位至溢流孔,外壁一9上的溢流孔流出的水进入集水槽3,隔板一4上的溢流孔流出的水进入冷却槽二段7,然后从冷却槽二段7放水阀12流入集水槽3,集水槽3中的水从出水口16回流至水箱1。如果需要两段冷却槽,则关闭冷却槽一段6和冷却槽二段7的放水阀12,同时关闭冷却槽二段7的进水阀11,打开冷却槽三段8的放水阀12,水箱1里的水经水泵17抽取泵入冷却槽一段6至溢流孔,外壁一9上的溢流孔流出的水进入集水槽3,隔板一4上的溢流孔流出的水进入冷却槽二段7,冷却槽二段7加水至溢流孔,隔板二5上的溢流孔流出的水进入冷却槽三段8,冷却槽三段8的水从冷却槽三段8的放水阀12进入集水槽3中,集水槽3中的水经出水口16进入水箱1。如果需要使用三段冷却槽,则先关闭所有的放水阀12,同时关闭冷却槽二段7和冷却槽三段8的进水阀11,水箱1里的水经水泵17抽取泵入冷却槽一段6至溢流孔,冷却槽二段7和冷却槽三段8加水至溢流孔,调节冷却槽一段6的进水阀11水流大小,使进出水流平衡,外壁一9与外壁二10上的溢流孔流出的水至集水槽3中,经出水口16进入水箱1。可通过温控面板15设定各段冷却槽水温。以上使用两段和三段冷却槽的方案由于各段水流相互流入影响,适宜水温相同和相近的温度设定。如果需要温度相差较大的两段水温,则将隔板二5拆下,更换成与外壁二10的溢流孔形状尺寸相同的钢板,关闭冷却槽一段6和冷却槽三段8的放水阀12,打开冷却槽二段7的放水阀12,并使用两个水箱1,其中一个水箱1使用软管串联水泵17后连接入冷却槽一段6进水阀11;另一个水箱1使用软管串联另一水泵17后连接冷却槽三段8的进水阀11。外壁一9和外壁二10的溢流孔的水流进入集水槽3;隔板一4和隔板二5上的溢流孔的水流进入冷却槽二段7,然后经冷却槽二段7的放水阀12流入集水槽3,集水槽3的水从出水口16经由三通分流至两个水箱1,流入两个水箱1的软管设置水阀,调节回流至水箱1的水流量。综上,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挤出机用微型分段式温控冷却槽,其特征在于,包括水箱、分段式冷却槽和集水槽,所述分段式冷却槽内设置隔板一和隔板二,将分段式冷却槽分为冷却槽一段、冷却槽二段和冷却槽三段,所述冷却槽一段的外壁一上开设圆形溢流孔,所述隔板一、隔板二及冷却槽三段的外壁二上开设V型溢流孔,且在V型溢流孔的底部均设置为圆弧型,所述外壁一、隔板一、隔板二和外壁二上溢流孔的底端面逐渐升高,所述冷却槽一段、冷却槽二段和冷却槽三段的两端面分别安装进水阀和放水阀,所述冷却槽一段、冷却槽二段和冷却槽三段内均安装加热棒和热电偶,且外侧安装温控面板,所述加热棒和热电偶均连接温控面板,所述集水槽上设置出水口且通过软管联通至水箱,所述水箱连接水泵,所述水泵通过进水管连接冷却槽一段的进水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挤出机用微型分段式温控冷却槽,其特征在于,包括水箱、分段式冷却槽和集水槽,所述分段式冷却槽内设置隔板一和隔板二,将分段式冷却槽分为冷却槽一段、冷却槽二段和冷却槽三段,所述冷却槽一段的外壁一上开设圆形溢流孔,所述隔板一、隔板二及冷却槽三段的外壁二上开设V型溢流孔,且在V型溢流孔的底部均设置为圆弧型,所述外壁一、隔板一、隔板二和外壁二上溢流孔的底端面逐渐升高,所述冷却槽一段、冷却槽二段和冷却槽三段的两端面分别安装进水阀和放水阀,所述冷却槽一段、冷却槽二段和冷却槽三段内均安装加热棒和热电偶,且外侧安装温控面板,所述加热棒和热电偶均连接温控面板,所述集水槽上设置出水口且通过软管联通至水箱,所述水箱连接水泵,所述水泵通过进水管连接冷却槽一段的进水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振曹勇民胡祥章
申请(专利权)人:诺思贝瑞新材料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