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材生产用冷却成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12568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化工设备,具体涉及管材生产用冷却成型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管材成型箱,所述管材成型箱内设置真空仓和定径套,所述定径套包括设置于前方的铜管,铜管设置于真空仓内,铜管壁开设条形孔,所述铜管一端设置冷却套,所述冷却套包括内套和外套,所述内套内壁与铜管内壁相接,内套与外套之间形成冷却水腔,外套开设有相对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并与冷却水腔相通;由前到后,前一个管材成型箱的进水口与后一个管材成型箱的出水口连接,第一个管材成型箱的出水口与最后一个管材成型箱的出水口之间通过水泵和制冷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多段冷却水腔之间实现冷却水循环使用的同时,管材能稳速定型,成型效果更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材生产用冷却成型系统
本技术涉及化工设备,具体涉及管材生产用冷却成型系统。
技术介绍
定径套用于管材的成型及冷却定型,管材真空定径套的真空定型区的铜管基本上采用真空槽结构管材在真空的作用下膨大贴合真空定型区内壁,以实现成型;随后管材经冷却区,冷却区为双层管结构,通过空腔内的循环冷却水对内层进行冷却,以对管材进行冷却定型。现有技术中,可通过多段的定径套进行定经、冷却、定型,由于每段定径套均需冷却水,因此用水量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管材生产用冷却成型系统,以解决多段定径套冷却费水的问题。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管材生产用冷却成型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管材成型箱,所述管材成型箱内设置真空仓和定径套,所述定径套包括设置于前方的铜管,铜管设置于真空仓内,铜管壁开设条形孔,所述铜管一端设置冷却套,所述冷却套包括内套和外套,所述内套内壁与铜管内壁相接,内套与外套之间形成冷却水腔,外套开设有相对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并与冷却水腔相通;由前到后,前一个管材成型箱的进水口与后一个管材成型箱的出水口连接,第一个管材成型箱的出水口与最后一个管材成型箱的出水口之间通过水泵和制冷器连接。管材经过铜管成型后,进入冷却套,冷却套内的循环冷却水对内套进行冷却。多段冷却水腔之间实现冷却水循环使用的同时,由于冷却水的不断吸热,由前向后,进入冷却水腔的冷却水温度逐渐降低,使得管材稳速定型,成型效果更佳。作为优选,沿所述的内套内壁周向设有冷却水槽,冷却水槽内设置若干细孔与冷却水腔相通。冷却套内的循环冷却水透过细孔在冷却水槽内形成水膜,利用水膜对管材壁进行冷却。由于冷却水槽是通过若干细孔与冷却水腔相通,因此每个冷却水槽内的水压能达到均衡,避免某处水压过大影响管材外壁的定型。作为优选,所述的出水口设置于外套底端,所述进水口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于外套上部两侧且高于内套外壁;所述冷却水腔顶部连通设置有缓冲腔,所述缓冲腔高于进水口。进水口的设置能保证管材外径各处均得到快速冷却,当进水口水压不稳定,水量加大时,水位增高于缓冲腔内缓存,从而避免细孔水压突增影响管材表面光滑度。作为优选,所述的外套嵌有石墨柱,所述石墨柱贯穿外套内外壁并与内套接触。石墨柱可将内套、冷却水腔内冷去水的热量快递的传导出去。作为优选,所述的石墨柱在位于外套外壁的一端连接有石墨片,所述石墨片向石墨柱四周的外套外壁延伸覆盖。石墨片增加散热面积,提高冷却效果。作为优选,所述的冷却水槽的横截面的开口小于其底面,利于利用表面张力形成较厚的水膜。作为优选,所述的冷却水槽的开口两侧经圆角处理,减小对管材壁可能的摩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能产生以下一种有益效果:本技术多段冷却水腔之间实现冷却水循环使用的同时,管材能稳速定型,成型效果更佳。本技术利于管材的快速冷却定型;本技术成型的管材壁表面光滑,成型品质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定径套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图1示出了此种管材生产用冷却成型系统的结构,下面结合图例列举几个实施例。实施例1:管材生产用冷却成型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管材成型箱,所述管材成型箱内设置真空仓和定径套,所述定径套包括设置于前方的铜管1,铜管1设置于真空仓内,铜管1壁开设条形孔9,所述铜管1一端设置冷却套,所述冷却套包括内套2和外套3,所述内套2内壁与铜管1内壁相接,内套2与外套3之间形成冷却水腔4,外套3开设有相对的进水口5和出水口6,并与冷却水腔4相通。沿所述的内套2内壁周向设有冷却水槽7,冷却水槽7内设置若干细孔8与冷却水腔4相通。由前到后,前一个管材成型箱的进水口5与后一个管材成型箱的出水口6连接,第一个管材成型箱的出水口6与最后一个管材成型箱的出水口6之间通过水泵和制冷器连接。管材经过铜管成型后,进入冷却套,冷却套内的循环冷却水一边对内套2进行冷却,一边透过细孔8在冷却水槽7内形成水膜,利用水膜对管材壁进行冷却。由于冷却水槽7是通过若干细孔8与冷却水腔4相通,因此每个冷却水槽7内的水压能达到均衡,避免某处水压过大影响管材外壁的定型。多段冷却水腔4之间实现冷却水循环使用的同时,由于冷却水的不断吸热,由前向后,进入冷却水腔4的冷却水温度逐渐降低,使得管材稳速定型,成型效果更佳。实施例2:管材生产用冷却成型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管材成型箱,所述管材成型箱内设置真空仓和定径套,所述定径套包括设置于前方的铜管1,铜管1设置于真空仓内,铜管1壁开设条形孔9,所述铜管1一端设置冷却套,所述冷却套包括内套2和外套3,所述内套2内壁与铜管1内壁相接,内套2与外套3之间形成冷却水腔4,外套3开设有相对的进水口5和出水口6,并与冷却水腔4相通。其中出水口6设置于外套3底端,所述进水口5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于外套3上部两侧且高于内套2外壁;所述冷却水腔4顶部连通设置有缓冲腔10,所述缓冲腔10高于进水口5。沿所述的内套2内壁周向设有冷却水槽7,冷却水槽7内设置若干细孔8与冷却水腔4相通。由前到后,前一个管材成型箱的进水口5与后一个管材成型箱的出水口6连接,第一个管材成型箱的出水口6与最后一个管材成型箱的出水口6之间通过水泵和制冷器连接。管材经过铜管成型后,进入冷却套,冷却套内的循环冷却水一边对内套2进行冷却,一边透过细孔8在冷却水槽7内形成水膜,利用水膜对管材壁进行冷却。由于冷却水槽7是通过若干细孔8与冷却水腔4相通,因此每个冷却水槽7内的水压能达到均衡,避免某处水压过大影响管材外壁的定型。进水口5位置的设置能保证管材外径各处均得到快速冷却,当进水口5水压不稳定,水量加大时,水位增高于缓冲腔10内缓存,从而避免细孔8水压突增影响管材表面光滑度。多段冷却水腔4之间实现冷却水循环使用的同时,由于冷却水的不断吸热,由前向后,进入冷却水腔4的冷却水温度逐渐降低,使得管材稳速定型,成型效果更佳。实施例3:管材生产用冷却成型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管材成型箱,所述管材成型箱内设置真空仓和定径套,所述定径套包括设置于前方的铜管1,铜管1设置于真空仓内,铜管1壁开设条形孔9,所述铜管1一端设置冷却套,所述冷却套包括内套2和外套3,所述内套2内壁与铜管1内壁相接,内套2与外套3之间形成冷却水腔4,外套3开设有相对的进水口5和出水口6,并与冷却水腔4相通。其中出水口6设置于外套3底端,所述进水口5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于外套3上部两侧且高于内套2外壁;所述冷却水腔4顶部连通设置有缓冲腔10,所述缓冲腔10高于进水口5。沿所述的内套2内壁周向设有冷却水槽7,冷却水槽7内设置若干细孔8与冷却水腔4相通。由前到后,前一个管材成型箱的进水口5与后一个管材成型箱的出水口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管材生产用冷却成型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管材成型箱,所述管材成型箱内设置真空仓和定径套,所述定径套包括设置于前方的铜管(1),铜管(1)设置于真空仓内,铜管(1)壁开设条形孔(9),所述铜管(1)一端设置冷却套,所述冷却套包括内套(2)和外套(3),所述内套(2)内壁与铜管(1)内壁相接,内套(2)与外套(3)之间形成冷却水腔(4),外套(3)开设有相对的进水口(5)和出水口(6),并与冷却水腔(4)相通;其特征在于:由前到后,前一个管材成型箱的进水口(5)与后一个管材成型箱的出水口(6)连接,第一个管材成型箱的出水口(6)与最后一个管材成型箱的出水口(6)之间通过水泵和制冷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管材生产用冷却成型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管材成型箱,所述管材成型箱内设置真空仓和定径套,所述定径套包括设置于前方的铜管(1),铜管(1)设置于真空仓内,铜管(1)壁开设条形孔(9),所述铜管(1)一端设置冷却套,所述冷却套包括内套(2)和外套(3),所述内套(2)内壁与铜管(1)内壁相接,内套(2)与外套(3)之间形成冷却水腔(4),外套(3)开设有相对的进水口(5)和出水口(6),并与冷却水腔(4)相通;其特征在于:由前到后,前一个管材成型箱的进水口(5)与后一个管材成型箱的出水口(6)连接,第一个管材成型箱的出水口(6)与最后一个管材成型箱的出水口(6)之间通过水泵和制冷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材生产用冷却成型系统,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的内套(2)内壁周向设有冷却水槽(7),冷却水槽(7)内设置若干细孔(8)与冷却水腔(4)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材生产用冷却成型系统,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新军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甘霖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