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泡棉模切成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24574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09: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泡棉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泡棉模切成型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顶端一侧设置有L形结构的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水平段底端安装有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端部设置有底块,所述底块的底端安装有上模,所述工作台的内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底内壁安装有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端部设置有转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通过启动驱动电机,使得转杆随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旋转,转杆带着安装块旋转,安装块通过连杆带着托盘旋转,从而可以将不同托盘上的泡棉间隔性的移动至上模下方,可以对泡棉实现连续化加工,无需人工手动上料操作,大大提高了泡棉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泡棉模切成型装置
本技术涉及泡棉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泡棉模切成型装置。
技术介绍
塑料是以单体为原料,通过加聚或缩聚反应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俗称塑料,可以自由改变成分及形体样式,由合成树脂及填料、增塑剂、稳定剂、润滑剂、色料等添加剂组成,泡棉是塑料粒子发泡过的材料,简称泡棉。泡棉分为PU泡棉,防静电泡棉,导电泡棉,EPE,防静电EPE,PORON,CR,EVA,架桥PE,SBR,EPDM等,泡棉由于其特殊的性能,自重轻,稳定性高,弹性好而被广泛在人们的生活中使用,泡棉在加工过程中需要进行模切成型。但是,现有泡棉模切成型装置结构设计复杂,使用时,需要人工上料和下料,不能实现自动连续化生产,导致泡棉加工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泡棉模切成型装置,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结构设计简单,有效的解决了需要人工上料和下料,不能实现自动连续化生产,导致泡棉加工效率低下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泡棉模切成型装置,包括工作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的顶端一侧设置有L形结构的安装架(2),所述安装架(2)的水平段底端安装有气缸(3),所述气缸(3)的活塞杆端部设置有底块(4),所述底块(4)的底端安装有上模(5),所述工作台(1)的内部开设有安装槽(6),所述安装槽(6)的底内壁安装有驱动电机(7),且驱动电机(7)的输出轴端部设置有转杆(8),所述转杆(8)的顶端延伸至工作台(1)的顶部并设置有圆形结构的安装块(9),所述安装块(9)的外壁设置有四个呈环形分布的连杆(10),且连杆(10)远离安装块(9)的一端安装有托盘(11),所述工作台(1)的一边外壁设置有C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泡棉模切成型装置,包括工作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的顶端一侧设置有L形结构的安装架(2),所述安装架(2)的水平段底端安装有气缸(3),所述气缸(3)的活塞杆端部设置有底块(4),所述底块(4)的底端安装有上模(5),所述工作台(1)的内部开设有安装槽(6),所述安装槽(6)的底内壁安装有驱动电机(7),且驱动电机(7)的输出轴端部设置有转杆(8),所述转杆(8)的顶端延伸至工作台(1)的顶部并设置有圆形结构的安装块(9),所述安装块(9)的外壁设置有四个呈环形分布的连杆(10),且连杆(10)远离安装块(9)的一端安装有托盘(11),所述工作台(1)的一边外壁设置有C形结构的固定架(13),所述固定架(13)的顶端安装有马达(14),所述马达(14)的输出轴端部设置有传动轴(15),且传动轴(15)的底端延伸至固定架(13)的内部并安装有剥离板(16),所述工作台(1)的一边外壁设置有卸料板(1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泡棉模切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荣程姚海军张来住查晓莉郑振飞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杰扬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