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向寻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2313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09: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角向寻位装置,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弹簧筒和定位板,弹簧筒垂直固定连接在机架的顶面上,弹簧筒内设置有压缩弹簧,定位板的一端插入弹簧筒,并与压缩弹簧连接,定位板的另一端上设置有寻位头,寻位头上设置有用于与带轮齿形适配的卡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转动的过程中,寻位机构的寻位头卡住带轮,使得从动带轮轴停止转动,在特定的角度将带轮固定,再加工带轮,避免加工完成后,同步带轮间不能配合的情况,便于后续加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角向寻位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定位装置,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角向寻位装置。
技术介绍
在对带轮进行加工过程时,为了提高加工精度,一些加工工艺会选择将带轮安装在从动带轮轴上,再进行加工。一般这类带轮为同步带轮,而在对带轮轴进行钻孔、铣槽之类的加工时,为了提高之后装配后的精度,需要对加工位置的角度进行定位,避免进行装配时带轮之间难以配合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角向寻位装置,该装置能够对带轮加工位置的角度进行定位。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角向寻位装置,包括有机架,机架的顶面上安装有用于与从动带轮轴的一端连接的固定顶尖机构、用于与从动带轮轴的另一端连接的活动顶尖机构、用于带动从动带轮轴上转动的滚轮驱动装置和用于定位从动带轮轴上带轮位置的寻位机构,寻位机构设置在固定顶尖机构和活动顶尖机构之间,滚轮驱动装置设置在寻位机构的一侧上,寻位机构包括弹簧筒和定位板,弹簧筒垂直固定连接在机架的顶面上,弹簧筒内设置有压缩弹簧,定位板的一端插入弹簧筒,并与压缩弹簧连接,定位板的另一端上设置有寻位头,寻位头上设置有用于与带轮齿形适配的卡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寻位机构还包括有外罩,外罩上设置有限位口,定位板穿过限位口,并与限位口滑移设置,寻位头设置在外罩外。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弹簧筒上设置有传感器,传感器上连接有感应片,感应片连接在定位板的底端上。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弹簧筒上设置有长条孔,定位板的底端连接有第一弹簧垫,感应片连接在第一弹簧垫上。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弹簧筒的底端安装有安装座,安装座上设置有与弹簧筒适配的安装槽,安装槽上设置有第二弹簧垫。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弹簧筒上安装有支架,传感器通过支架安装在弹簧筒上,感应片呈U型。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机架上设置有电气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滚轮驱动装置包括有用于驱动的电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活动顶尖机构包括有用于驱动的气缸。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操作者将从动带轮轴的一端连接在固定顶尖机构上,将从动带轮轴的另一端连接在活动顶尖机构上,滚轮驱动装置上的滚轮与带动从动带轮轴上的带轮抵接,带动从动带轮轴转动,在转动的过程中,寻位机构的寻位头卡住带轮,使得从动带轮轴停止转动,在特定的角度将带轮固定,再加工带轮,避免加工完成后,同步带轮间不能配合的情况,便于后续加工。弹簧筒内的压缩弹簧推动定位板,使得限位板上的寻位头与从动带轮轴上的带轮接触,当从动带轮轴转动时,带动带轮转动,使得寻位头上的卡槽与带轮上的齿形卡合,通过带轮的齿形确定角度,定位准确,便于后续打孔、铣槽等加工。本技术还能用于齿轮轴等结构的寻位加工。附图说明图1为角向寻位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角向寻位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角向寻位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参照图1-3所示,角向寻位装置,包括有机架1,机架1的顶面上安装有用于与从动带轮轴的一端连接的固定顶尖机构2、用于与从动带轮轴的另一端连接的活动顶尖机构3、用于带动从动带轮轴上转动的滚轮驱动装置4和用于定位从动带轮轴上带轮位置的寻位机构5,寻位机构5设置在固定顶尖机构2和活动顶尖机构3之间,滚轮驱动装置4设置在寻位机构5的一侧上,寻位机构5包括弹簧筒51和定位板52,弹簧筒51垂直固定连接在机架1的顶面上,弹簧筒51内设置有压缩弹簧511,定位板52的一端插入弹簧筒51,并与压缩弹簧511连接,定位板52的另一端上设置有寻位头53,寻位头53上设置有用于与带轮齿形适配的卡槽531。通过上述方案,操作者将从动带轮轴的一端连接在固定顶尖机构2上,将从动带轮轴的另一端连接在活动顶尖机构3上,滚轮驱动装置4上的滚轮与带动从动带轮轴上的带轮抵接,带动从动带轮轴转动,在转动的过程中,寻位机构5的寻位头53卡住带轮,使得从动带轮轴停止转动,在特定的角度将带轮固定,再加工带轮,避免加工完成后,同步带轮间不能配合的情况,便于后续加工。弹簧筒51内的压缩弹簧511推动定位板52,使得限位板52上的寻位头53与从动带轮轴上的带轮接触,当从动带轮轴转动时,带动带轮转动,使得寻位头53上的卡槽531与带轮上的齿形卡合,通过带轮的齿形确定角度,定位准确,便于后续打孔、铣槽等加工。本技术还能用于齿轮轴等结构的寻位加工。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寻位机构5还包括有外罩54,外罩54上设置有限位口541,定位板52穿过限位口541,并与限位口541滑移设置,寻位头53设置在外罩54外。通过上述方案,外罩将弹簧筒51保护在内,避免后续加工产生的碎屑进入弹簧筒51内,避免故障的发生。限位口541为定位板52导向,并且与弹簧筒51内腔配合,使得定位板52稳定地直线运动。寻位头53设置在外,便于与带轮接触。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弹簧筒51上设置有传感器55,传感器55上连接有感应片551,感应片551连接在定位板52的底端上。通过上述方案,传感器55便于对定位板52的位移进行检测,从而获得是否定位的信息,也能够对带轮的齿形进行检测。感应片551通过形变改变电阻,检测精度高,有利于进行准确地测量。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弹簧筒51上设置有长条孔515,定位板52的底端连接有第一弹簧垫521,感应片551连接在第一弹簧垫521上。通过上述方案,长条孔515便于第一弹簧垫521或感应片551穿过,便于连接。便于感应片551检测定位板的形变,连接结构通过第一弹簧垫521配合连接,简化定位板52或感应片551的零件结构,便于加工。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弹簧筒51的底端安装有安装座512,安装座512上设置有与弹簧筒51适配的安装槽513,安装槽513上设置有第二弹簧垫514。通过上述方案,弹簧筒51通过安装座512固定安装,便于加强安装强度,简化零件结构,便于加工。安装槽513便于限位弹簧筒51,避免弹簧筒51便宜,也便于第二弹簧垫514放置。第二弹簧垫514便于压缩弹簧511受力,避免压缩弹簧511变形损坏。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弹簧筒51上安装有支架552,传感器55通过支架552安装在弹簧筒51上,感应片551呈U型。通过上述方案,通过支架552安装传感器55,有利于调节传感器55的位置,便于传感器55采集感应片551的形变。U型结构易于变形,加大形变的程度,提高检测精度。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机架1上设置有电气板12。通过上述方案,电气板12便于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角向寻位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有机架(1),所述机架(1)的顶面上安装有用于与从动带轮轴的一端连接的固定顶尖机构(2)、用于与从动带轮轴的另一端连接的活动顶尖机构(3)、用于带动从动带轮轴上转动的滚轮驱动装置(4)和用于定位从动带轮轴上带轮位置的寻位机构(5),所述寻位机构(5)设置在固定顶尖机构(2)和活动顶尖机构(3)之间,所述滚轮驱动装置(4)设置在寻位机构(5)的一侧上,所述寻位机构(5)包括弹簧筒(51)和定位板(52),所述弹簧筒(51)垂直固定连接在机架(1)的顶面上,所述弹簧筒(51)内设置有压缩弹簧(511),所述定位板(52)的一端插入弹簧筒(51),并与压缩弹簧(511)连接,所述定位板(52)的另一端上设置有寻位头(53),所述寻位头(53)上设置有用于与带轮齿形适配的卡槽(531)。/n

【技术特征摘要】
1.角向寻位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有机架(1),所述机架(1)的顶面上安装有用于与从动带轮轴的一端连接的固定顶尖机构(2)、用于与从动带轮轴的另一端连接的活动顶尖机构(3)、用于带动从动带轮轴上转动的滚轮驱动装置(4)和用于定位从动带轮轴上带轮位置的寻位机构(5),所述寻位机构(5)设置在固定顶尖机构(2)和活动顶尖机构(3)之间,所述滚轮驱动装置(4)设置在寻位机构(5)的一侧上,所述寻位机构(5)包括弹簧筒(51)和定位板(52),所述弹簧筒(51)垂直固定连接在机架(1)的顶面上,所述弹簧筒(51)内设置有压缩弹簧(511),所述定位板(52)的一端插入弹簧筒(51),并与压缩弹簧(511)连接,所述定位板(52)的另一端上设置有寻位头(53),所述寻位头(53)上设置有用于与带轮齿形适配的卡槽(5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向寻位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寻位机构(5)还包括有外罩(54),所述外罩(54)上设置有限位口(541),所述定位板(52)穿过限位口(541),并与限位口(541)滑移设置,所述寻位头(53)设置在外罩(54)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角向寻位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弹簧筒(51)上设置有传感器(55),所述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灵赵俊汀朱鑫城程旗凯陈卸件王京朱希涯徐振宇俞兴朱振盛晓祥俞妙春胡志通潘浩雷陈源通张晋黄兴何昊天傅延昊凌辉李进扬徐文韬陈晓平
申请(专利权)人:金华硕和自动化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