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真正线阵列的排笔式辐射成象气体探测装置,属辐射检测
目前对大型物体进行辐射检测的数字照像系统,通常用阵列探测器来实现扫描成象,如中国专利“气体电离型高能X、γ辐射成象阵列探测装置”,专利号9310272814。其结构如图1所示,图中,1是射线入射窗,2是耐压密封外壳,3是电极片支撑体,4是电极片,5是绝缘子,6是导气管。其结构特点在于模块外壳是一个高压气密的整体结构,通过导气管对整个模块充气。模块内部由电极片将有效空间分隔成相互平行且紧挨排列的条形电离室,构成以模块为单位的电离室阵列。电极片以负高压片和收集极片间隔排列,每个收集极片与一个绝缘子相连,保证电荷信号的输出。采用该种结构的缺点是使模块边缘存在引起象素丢失的死区(高压气密外壳在该处的厚度),从而使多探测器模块排列时无法形成真正的探测器线性阵列而需左右交替排列。另外,为提高探测效率,需充气到几十个大气压,因而模块盒的室壁较厚(厘米量级),左右排列的距离大,使扫描成象中存在错位现象。由于辐射源是点源,左右探测模块和辐射源形成一定夹角,使得在集装箱厚度方向的不同位置具有不同的图象错位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排笔式辐射成象气体探测装置,包括入射窗口、信号处理模块、电离室母板、侧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笔型气体电离室;入射窗口位于探测装置的前端,信号处理模块置于另一端,笔型气体电离室单行排列于探测装置的中部,通过电离室上的安装件固定在电离室母板上电离室母板通过固定柱与探测装置的侧板相对固定;所述的笔型气体电离室由入射窗、电离室薄壁外筒、导气管、绝缘子陶瓷头和绝缘子顶盖组成;入射窗口位于端部,与探测装置的入射窗口相对,导气管的一端通过固定环与电离室外筒相对固定,导气管的另一端伸出电离室外,导气管与外筒之间位置为绝缘子陶瓷管和绝缘子封头,绝缘子陶瓷管端部为绝缘子顶盖,电离室外筒的外壁上设有安装件。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经瑾,张静懿,李文,庄人遴,钱永庚,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