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校直电缆工装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2154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09: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校直电缆工装夹具,包括能够相互靠近或远离设置的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用于驱动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相互靠近或远离的调节机构、设置在第一底板上的且沿电缆的输送方向设置的多个第一校直轮及设置在第二底板上的且沿电缆的输送方向设置的多个第二校直轮,第一校直轮、第二校直轮上分别沿各自的圆周方向向内凹陷形成凹槽,电缆安装在第一校直轮的凹槽和第二校直轮的凹槽之间。通过调节机构调节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的相对运动,进而调节第一校直轮的凹槽与第二校直轮的凹槽之间的间隙大小,以适配不同规格的电缆,使用范围广泛,且便于携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校直电缆工装夹具
本技术属于通信行业射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校直电缆工装夹具,能够校直射频电缆。
技术介绍
射频电缆应用在各大领域,如电力系统、信息传输系统、电工装备、电器仪表等。半刚性电缆组件外导体由有色金属材料(主要为铜)制成,所以在铜管的成型、电镀、运输都可能造成电缆弯曲,电缆弯曲对后期电缆组件的加工,用户的使用都会造成影响。现有技术中,也有用于校直电缆的装置,如中国专利CN207857723U公开了一种半刚性电缆校直装置,该装置包括支撑底板和转动轴,所述支撑底板上安装有固定架和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位于固定架之间,所述固定架上固定有进线管和出线管,所述进线管和出线管关于支撑底板的中心轴相互对称,所述固定架的顶端安装有顶板,所述顶板内均匀分布有螺纹管套,所述螺纹管套内插有螺柱,所述螺柱上设置有六角螺母,所述六角螺母与螺纹管套通过螺纹相连,所述螺柱的一端设置有小型压轮,所述小型压轮与大型压轮的表面均设置有耐磨塑料层。然而该校直装置结构复杂、不便于携带,且调节操作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改进的校直电缆工装夹具。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校直电缆工装夹具,所述工装夹具包括能够相互靠近或远离设置的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相互靠近或远离的调节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底板上的且沿电缆的输送方向设置的多个第一校直轮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底板上的且沿所述电缆的输送方向设置的多个第二校直轮,所述第一校直轮、第二校直轮上分别沿各自的圆周方向向内凹陷形成凹槽,所述电缆安装在所述第一校直轮的凹槽和第二校直轮的凹槽之间,通过所述调节机构调节所述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之间的相对运动,进而调节所述第一校直轮的凹槽与第二校直轮的凹槽之间的间隙大小。在进一步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校直轮、第二校直轮分别为滑轮。在进一步地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电缆的输送方向上,所述第一校直轮和第二校直轮错位设置,相邻二个所述第一校直轮之间设置一个所述第二校直轮,相邻二个所述第二校直轮之间设置一个所述第一校直轮。优选地,所述第一校直轮、第二校直轮的个数相同。在进一步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校直轮、第二校直轮分别绕各自的轴心线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底板、第二底板上。在进一步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校直轮、第二校直轮分别沿各自轴向依次设置多个凹槽。在进一步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调节机构设置二个,二个所述调节机构对称设置在所述工装夹具的相对二侧。在进一步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开设在所述第一底板、第二底板中的一个部件上的且沿二者的运动方向延伸的通孔,开设在所述第一底板、第二底板中的另一个部件上且对应所述通孔位置的螺纹孔及可活动穿过所述通孔且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的调节螺钉,所述螺纹孔与所述通孔的延伸方向一致。优选地,所述调节螺钉包括能够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的螺钉本体及固定设置在所述螺钉本体一端部的螺帽,所述螺钉本体穿过所述通孔且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螺帽位于所述通孔外且所述螺帽的外径大于所述通孔的孔径。优选地,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之间用于使所述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趋于相互远离的弹性件。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技术的校直电缆工装夹具通过将电缆安装在第一、第二校直轮的凹槽之间,调节机构调节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的相对运动,进而调节第一校直轮的凹槽与第二校直轮的凹槽之间的间隙大小,以适配不同规格的电缆,使用范围广泛,且便于携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校直电缆工装夹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调节螺钉;1a、螺钉本体;1b、螺帽;2、第一底板;3、第一校直轮;4、第二底板;5、第二校直轮;6、固定螺钉;7、通孔;8、螺纹孔;9、凹槽;10、弹性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如图1所示的校直电缆工装夹具,能够用于各个型号的射频半钢同轴电缆的校直。该工装夹具包括能够相互靠近或远离设置的第一底板2和第二底板4、用于驱动第一底板2和第二底板4相互靠近或远离的调节机构、设置在第一底板2上的且沿电缆的输送方向设置的多个第一校直轮3及设置在第二底板4上的且沿电缆的输送方向设置的多个第二校直轮5,第一校直轮3、第二校直轮5上分别沿各自的圆周方向向内凹陷形成凹槽9,电缆安装在第一校直轮3的凹槽9和第二校直轮5的凹槽9之间,通过调节机构调节第一底板2和第二底板4之间的相对运动,进而调节第一校直轮3的凹槽9与第二校直轮5的凹槽9之间的间隙大小,以适应不同规格型号的电缆。在电缆的输送方向上,第一校直轮3和第二校直轮5错位设置,相邻二个第一校直轮3之间设置一个第二校直轮5,相邻二个第二校直轮5之间设置一个第一校直轮3。本例中,第一校直轮3、第二校直轮5的个数相同,具体为4个。第一校直轮3、第二校直轮5分别通过固定螺钉6绕各自的轴心线转动设置在第一底板2、第二底板4上。在第一校直轮3、第二校直轮5上分别沿各自轴向依次设置多个凹槽9。同一校直轮上的凹槽可设置不同的大小,以适配不同规格的电缆。具体地,第一校直轮3、第二校直轮5可以是滑轮。本例中,调节机构设置二个,二个调节机构对称设置在工装夹具的相对二侧。各调节机构包括开设在第一底板2上且沿第一底板2、第二底板4的相互运动方向延伸的通孔7,开设在第二底板4上且对应通孔7位置的螺纹孔8及可活动穿过通孔7且与螺纹孔8螺纹连接的调节螺钉1,螺纹孔8与通孔7的延伸方向一致。调节螺钉1包括能够与螺纹孔8螺纹连接的螺钉本体1a及固定设置在螺钉本体1a一端部的螺帽1b,螺钉本体1a穿过通孔7且与螺纹孔8螺纹连接,螺帽1b位于通孔7外且螺帽1b的外径大于通孔7的孔径。具体地,螺钉本体1a包括具有外螺纹的螺纹部和无外螺纹的圆柱部,圆柱部位于螺纹部和螺帽1b之间。该调节机构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底板2和第二底板4之间用于使第一底板2和第二底板4趋于相互远离的弹性件10,该弹性件10为弹簧,弹簧套设在调节螺钉1上且弹簧的一端作用于第一底板2上、另一端作用于第二底板4上。具体地,在第一底板2的对应螺纹孔8处开设孔径大于螺纹孔的孔径的台阶孔,弹簧置于台阶孔内。本例中,第一底板2、第二底板4分别采用金属材质一体加工而成,保证其平行度等机械公差,表面设置螺纹孔用于安装校直轮。具体地,第一、第二校直轮分别采用固定螺钉6安装,使得第一、第二校直轮分别可绕固定螺钉6旋转,同时又防止第一、第二校直轮脱落。该工装夹具在校直电缆时,电缆由工装夹具的一端装入二侧校直轮的凹槽之间,另一端拉出即可完成电缆校直的作用。通过上述设置,该工装夹具具体至少如下优点:1)可适配各个型号的射频半钢同轴电缆,通用型强;2)工装夹具整个体积小,便于携带,适合各种工作场所;3)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校直电缆工装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装夹具包括能够相互靠近或远离设置的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相互靠近或远离的调节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底板上的且沿电缆的输送方向设置的多个第一校直轮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底板上的且沿所述电缆的输送方向设置的多个第二校直轮,所述第一校直轮、第二校直轮上分别沿各自的圆周方向向内凹陷形成凹槽,所述电缆安装在所述第一校直轮的凹槽和第二校直轮的凹槽之间,通过所述调节机构调节所述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之间的相对运动,进而调节所述第一校直轮的凹槽与第二校直轮的凹槽之间的间隙大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校直电缆工装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装夹具包括能够相互靠近或远离设置的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相互靠近或远离的调节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底板上的且沿电缆的输送方向设置的多个第一校直轮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底板上的且沿所述电缆的输送方向设置的多个第二校直轮,所述第一校直轮、第二校直轮上分别沿各自的圆周方向向内凹陷形成凹槽,所述电缆安装在所述第一校直轮的凹槽和第二校直轮的凹槽之间,通过所述调节机构调节所述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之间的相对运动,进而调节所述第一校直轮的凹槽与第二校直轮的凹槽之间的间隙大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校直电缆工装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校直轮、第二校直轮分别为滑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校直电缆工装夹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缆的输送方向上,所述第一校直轮和第二校直轮错位设置,相邻二个所述第一校直轮之间设置一个所述第二校直轮,相邻二个所述第二校直轮之间设置一个所述第一校直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校直电缆工装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校直轮、第二校直轮的个数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校直电缆工装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校直轮、第二校直轮分别绕各自的轴心线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周武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诺克斯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