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螺离心机多功能降噪壳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1967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09:46
一种卧螺离心机用多功能降噪壳体,包括位于卧螺离心机排渣口处的排渣罩壳、位于溢流口处的溢流罩壳以及位于机身上的机身罩壳;排渣罩壳中,排渣罩壳内壳消音室位于排渣罩壳主壳体内部且是由若干个劈尖构成,排渣罩壳平面百叶位于主壳体表面;溢流罩壳其结构与排渣罩壳完全相同;机身罩壳中,主壳体与卧螺离心机机身固定连接,降噪模块为卧式结构,包括信号采集装置、信号处理装置和信号输出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使用隔离降噪的模式防止噪音扩散的同时,罩壳内部运用了消音室,提升了降噪效果,最后运用了主动降噪的方法,进一步对噪音进行了减弱,进而有效的控制卧螺离心机运行时产生的噪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卧螺离心机多功能降噪壳体
本技术属于离心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卧螺离心机多功能降噪壳体。
技术介绍
卧螺离心机的振动噪音问题对于安全生产有着重要意义。卧螺离心机的振动噪音由离心机本身转鼓失衡、加料时分布不均和卸料的外加力产生的振动所产生。传统工艺中,卧螺离心机首先通过动平衡试验解决离心机本身的转鼓失衡问题,其次在支柱下加入带弹簧的减震器,通过减小支柱的振动来降低噪音。通过减小支座的振动来降低噪音,该降噪方式只是将卧螺离心机底部的振动降低来减小噪音。存在对其他部分的振动降低不到位且不能提供一种主动的解决振动产生噪音的方案的问题。因此,为了降低卧螺离心机的噪音,需要对卧螺离心机的罩壳结构进行一定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传统降噪方案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卧螺离心机多功能降噪壳体,通过主动降噪与隔离降噪的综合运用,可以有效减小振动,从而为该问题提供一种解决途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卧螺离心机用多功能降噪壳体,包括位于卧螺离心机排渣口处的排渣罩壳、位于溢流口处的溢流罩壳以及位于机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卧螺离心机多功能降噪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降噪壳体包括位于卧螺离心机排渣口处的排渣罩壳、位于溢流口处的溢流罩壳以及位于机身上的机身罩壳;/n所述排渣罩壳包括排渣罩壳主壳体、排渣罩壳内壳消音室和排渣罩壳平面百叶,所述排渣罩壳主壳体为箱体结构,所述排渣罩壳内壳消音室位于排渣罩壳主壳体内部且是由若干个劈尖构成,所述排渣罩壳平面百叶位于主壳体表面;/n所述溢流罩壳包括溢流罩壳主壳体、溢流罩壳内壳消音室和溢流罩壳平面百叶,所述溢流罩壳主壳体为箱体结构,所述溢流罩壳内壳消音室位于溢流罩壳主壳体内部且是由若干个劈尖构成,所述溢流罩壳平面百叶位于溢流罩壳主壳体表面;/n所述机身罩壳包括主壳体和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卧螺离心机多功能降噪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降噪壳体包括位于卧螺离心机排渣口处的排渣罩壳、位于溢流口处的溢流罩壳以及位于机身上的机身罩壳;
所述排渣罩壳包括排渣罩壳主壳体、排渣罩壳内壳消音室和排渣罩壳平面百叶,所述排渣罩壳主壳体为箱体结构,所述排渣罩壳内壳消音室位于排渣罩壳主壳体内部且是由若干个劈尖构成,所述排渣罩壳平面百叶位于主壳体表面;
所述溢流罩壳包括溢流罩壳主壳体、溢流罩壳内壳消音室和溢流罩壳平面百叶,所述溢流罩壳主壳体为箱体结构,所述溢流罩壳内壳消音室位于溢流罩壳主壳体内部且是由若干个劈尖构成,所述溢流罩壳平面百叶位于溢流罩壳主壳体表面;
所述机身罩壳包括主壳体和降噪模块,所述主壳体与卧螺离心机机身固定连接,所述降噪模块为卧式结构,包括信号采集装置、信号处理装置和信号输出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螺离心机多功能降噪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渣口处的排渣罩壳、位于溢流口处的溢流罩壳以及位于机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伟娅杨柯周水清周华欣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