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耐磨路面标线涂料生产混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1854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09: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高耐磨路面标线涂料生产混合装置,包括反应罐,还包括:A料传输机构,所述A料传输机构设置在所述反应罐的上端且与所述反应罐连通设置;B料传输机构,所述B料传输机构位于所述反应罐的内部;以及混料机构,所述混料机构与所述B料传输机构连接,且内置于所述A料传输机构的输出部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无法实现增稠剂与浆液均匀调和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耐磨路面标线涂料生产混合装置
本技术涉及标线涂料
,尤其涉及高耐磨路面标线涂料生产混合装置。
技术介绍
水性道路标线涂料主要是以水为稀释剂,就保护环境而言,相对于热熔型涂料和溶剂型涂料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也同时由于其以水为稀释剂,其涂膜的固化表干速率,耐磨性和耐水性以及与地面基材结合附着力等方面一直是人们致力于希望能够提升的水性标线涂料的性能。更重要的是,无论何种标线,都会不断受到往来车辆的碾压,因此具有很好的耐磨性就成为了判断标线性能好坏的根本性指标。专利号为CN2019103727148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环保型高耐磨水性标线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涂料领域,涂料为单组份涂料,其中包含的成分及其重量份数分别为:丙烯酸或水性丙烯酸乳液:30~40份;润湿分散剂;0.4~0.9份;颜料:5~15份;氨水:0.1~0.15份;填料:45~50份;纯水:10~15份;醇类溶剂:1~2份;成膜助剂:1~2份;消泡剂:0.4~0.6份;增稠剂:0.1~0.4份。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无法实现增稠剂与浆液均匀调和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通过设置A料传输机构传输配合B料传输机构的离心上料,进而实现B料均匀上料至A料的表面,同时利用快速甩出的B料,将其充分与A料混合,而不会发生相对位移滑落,再利用机构与B料传输机构同步传动,实现一方面对混合后的A料以及B料进行再次的充分搅拌混合,从而解决了无法实现增稠剂与浆液均匀调和的技术问题。针对以上技术问题,采用技术方案如下:高耐磨路面标线涂料生产混合装置,包括反应罐,还包括:A料传输机构,所述A料传输机构设置在所述反应罐的上端且与所述反应罐连通设置;B料传输机构,所述B料传输机构位于所述反应罐的内部;以及混料机构,所述混料机构与所述B料传输机构连接,且内置于所述A料传输机构的输出部分。作为优选,所述A料传输机构包括匹配固定设置在所述反应罐上的储料壳体,所述储料壳体沿着A料自上而下的流径方向依次包括进料部分、送料部分、粘合部分以及出料部分。作为优选,所述进料部分及出料部分均位于所述送料部分的轴中心位置。作为优选,所述送料部分与所述反应罐的外壁过渡连接;所述送料部分为双层结构,所述粘合部分为单层结构。作为优选,所述储料壳体的进料部分设置有若干组缓冲板。作为优选,所述反应罐的上端口口径为L1,所述进料部分及出料部分的口径均为L2,L2<L1。作为优选,所述B料传输机构包括:进料筒,所述进料筒与所述储料壳体同轴设置且内嵌于所述进料部分内,所述进料筒通过转环转动设置在所述储料壳体上;喷料盒,所述喷料盒朝向所述送料部分的一面均匀设置有若干组出料孔;以及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转动设置在所述出料部分内;以及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搅拌组件圆周转动。作为优选,所述搅拌组件包括: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与所述喷料盒的下端固定连接且同轴设置;以及搅动叶片,所述搅动叶片设置若干组且均匀设置在所述驱动轴上。作为优选,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锥齿a,所述锥齿a与所述驱动轴的下端同轴且固定连接;锥齿b,所述锥齿b与所述锥齿a啮合设置;以及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安装在所述反应罐内且通过连接轴驱动所述锥齿b圆周转动;所述锥齿a以及锥齿b外套设有保护罩,该保护罩为六棱柱结构设置。作为又优选,所述反应罐为广口瓶且为圆柱体结构,该反应罐的下端设置有出料口。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中通过设置A料传输机构传输配合B料传输机构的离心上料,进而实现B料均匀上料至A料的表面,同时利用快速甩出的B料,将其充分与A料混合,而不会发生相对位移滑落,进一步提高其充分反应,使用效率高;(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混料机构与B料传输机构同步传动,实现一方面对混合后的A料以及B料进行再次的充分搅拌混合,使其混料更加均匀,另一方面通过一个驱动力完成两个工作,节省额外动力输出。综上所述,该设备具有结构简单、混合充分的优点,尤其适用于标线涂料
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图1为高耐磨路面标线涂料生产混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高耐磨路面标线涂料生产混合装置的剖视示意图。图3为图2在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2在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2在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为图2在D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7为A料传输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A料传输机构的俯视示意图。图9为搅拌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图2所示,高耐磨路面标线涂料生产混合装置,包括反应罐1,还包括:A料传输机构2,所述A料传输机构2设置在所述反应罐1的上端且与所述反应罐1连通设置;B料传输机构3,所述B料传输机构3位于所述反应罐1的内部;以及混料机构4,所述混料机构4与所述B料传输机构3连接,且内置于所述A料传输机构2的输出部分。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A料传输机构2传输配合B料传输机构3的离心上料,进而实现B料均匀上料至A料的表面,同时利用快速甩出的B料,将其充分与A料初级混合,而不会发生相对位移滑落,进一步提高其充分反应,使用效率高。另外,A料与B料的混合方式为A料撒在B料的上表面,附着与粘合部分203一面的A料与B料非接触,因此设置混料机构4,通过设置混料机构4与B料传输机构3同步传动,实现一方面对混合后的A料以及B料进行二级的充分搅拌混合,使其混料更加均匀,另一方面通过一个驱动力完成两个工作,节省额外动力输出。需要说明的是,A料为分散均匀的浆液;B料为增稠剂。进一步,如图7所示,所述A料传输机构2包括匹配固定设置在所述反应罐1上的储料壳体21,所述储料壳体21沿着A料自上而下的流径方向依次包括进料部分201、送料部分202、粘合部分203以及出料部分204。进一步,如图7所示,所述进料部分201及出料部分204均位于所述送料部分202的轴中心位置。进一步,如图7所示,所述送料部分202与所述反应罐1的外壁过渡连接;所述送料部分202为双层结构,所述粘合部分203为单层结构。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送料部分202为双层结构,起到对A料传输的限位以及导向,并且使得定量的A料向后输送,保证每次配比的混料均同量比;粘合部分203为单层结构的目的在于,让B料充分撒在A料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高耐磨路面标线涂料生产混合装置,包括反应罐(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A料传输机构(2),所述A料传输机构(2)设置在所述反应罐(1)的上端且与所述反应罐(1)连通设置;/nB料传输机构(3),所述B料传输机构(3)位于所述反应罐(1)的内部;以及/n混料机构(4),所述混料机构(4)与所述B料传输机构(3)连接,且内置于所述A料传输机构(2)的输出部分。/n

【技术特征摘要】
1.高耐磨路面标线涂料生产混合装置,包括反应罐(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A料传输机构(2),所述A料传输机构(2)设置在所述反应罐(1)的上端且与所述反应罐(1)连通设置;
B料传输机构(3),所述B料传输机构(3)位于所述反应罐(1)的内部;以及
混料机构(4),所述混料机构(4)与所述B料传输机构(3)连接,且内置于所述A料传输机构(2)的输出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耐磨路面标线涂料生产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A料传输机构(2)包括匹配固定设置在所述反应罐(1)上的储料壳体(21),所述储料壳体(21)沿着A料自上而下的流径方向依次包括进料部分(201)、送料部分(202)、粘合部分(203)以及出料部分(20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耐磨路面标线涂料生产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部分(201)及出料部分(204)均位于所述送料部分(202)的轴中心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耐磨路面标线涂料生产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部分(202)与所述反应罐(1)的外壁过渡连接;
所述送料部分(202)为双层结构,所述粘合部分(203)为单层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耐磨路面标线涂料生产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料壳体(21)的进料部分(201)设置有若干组缓冲板(100)。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耐磨路面标线涂料生产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罐(1)上端口的口径为L1,所述进料部分(201)及出料部分(204)的口径均为L2,L2<L1。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耐磨路面标线涂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秋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天诚交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