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臭氧接触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18079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09: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臭氧接触池,包括池体、导流墙、防水驱动马达和曝气装置,所述池体的左右两端表面分别连通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前后两端表面均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导流墙的内部开设有内腔,所述导流墙的内端表面连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内腔的内部穿插有第一通氧管,所述外壳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封板,且封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水驱动马达,所述封板的外表面连接有第二通氧管,且第二通氧管的外端连接有曝气装置,所述防水驱动马达的下表面固定有焊接在池体内部底端的底盘。该臭氧接触池,可以避免气泡积聚在曝气装置的周围,同时可以使得曝气装置对池体内部多个位置进行曝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臭氧接触池
本技术涉及制水
,具体为一种臭氧接触池。
技术介绍
在制水厂进行制水时,往往需要对水体内部的细菌等进行处理,此时就会用到臭氧接触池,使得接触池内部的水体可以充分的接触到氧气,从而进行消毒处理;但是市面上现有的臭氧接触池在使用时,曝气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气泡会大量聚集的曝气装置附近,导致池体内部水体不同位置氧气浓度不同,使得净化处理不充分,同时由于曝气点固定,也无法均匀的曝气,所以现开发出一种臭氧接触池,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臭氧接触池,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市面上现有额臭氧接触池在使用时,曝气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气泡会大量聚集的曝气装置附近,导致池体内部水体不同位置氧气浓度不同,使得净化处理不充分,同时由于曝气点固定,也无法均匀的曝气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臭氧接触池,包括池体、导流墙、防水驱动马达和曝气装置,所述池体的左右两端表面分别连通有进水管和出水管,且池体的内部左右对称设置导流墙,所述出水管的前后两端表面均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臭氧接触池,包括池体(1)、导流墙(4)、防水驱动马达(10)和曝气装置(12),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的左右两端表面分别连通有进水管(2)和出水管(3),且池体(1)的内部左右对称设置导流墙(4),所述出水管(3)的前后两端表面均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5),且第一连接杆(5)的外端与池体(1)的内壁相连接,所述导流墙(4)的内部开设有内腔(6),且内腔(6)的深度尺寸与导流墙(4)的宽度尺寸相同,所述导流墙(4)的内端表面连接有第二连接杆(15);/n所述内腔(6)的内部穿插有第一通氧管(7),且第一通氧管(7)的底端连接有外壳(8),所述外壳(8)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臭氧接触池,包括池体(1)、导流墙(4)、防水驱动马达(10)和曝气装置(12),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的左右两端表面分别连通有进水管(2)和出水管(3),且池体(1)的内部左右对称设置导流墙(4),所述出水管(3)的前后两端表面均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5),且第一连接杆(5)的外端与池体(1)的内壁相连接,所述导流墙(4)的内部开设有内腔(6),且内腔(6)的深度尺寸与导流墙(4)的宽度尺寸相同,所述导流墙(4)的内端表面连接有第二连接杆(15);
所述内腔(6)的内部穿插有第一通氧管(7),且第一通氧管(7)的底端连接有外壳(8),所述外壳(8)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封板(9),且封板(9)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水驱动马达(10),所述封板(9)的外表面连接有第二通氧管(11),且第二通氧管(11)的外端连接有曝气装置(12),所述防水驱动马达(10)的下表面固定有焊接在池体(1)内部底端的底盘(13),且底盘(13)的上表面开设有凹口(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臭氧接触池,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文雄蒋跃杰曹莲余兴孙凯
申请(专利权)人:海宁长河水务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