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氢燃料电池车用去离子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1730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09: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氢燃料电池车用去离子器,属于氢燃料电池领域。该去离子器包括筒体,在筒体内部填充有去离子树脂,筒体的两端均设置有接头,分别作为进水口和出水口;接头连接有流道式支撑骨架,接头和流道式支撑骨架一体成型、同轴设置,接头和流道式支撑骨架中连通的设置有一圆环套另一圆环的水波纹状的水流流道,其中圆环之间、以及圆环与接头和流道式支撑骨架的壳体之间通过加强筋连接;在去离子树脂和流道式支撑骨架之间设置有滤网,滤网连接在流道式支撑骨架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去离子器结构设计合理,空间利用率高,水流中离子去除率高,且滤网能承受更高的水路压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氢燃料电池车用去离子器
本技术涉及燃料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氢燃料电池车用去离子器。
技术介绍
由于氢燃料电池清洁高效的特点,其应用也在逐渐的扩大。PEM燃料电池在使用时需要使用冷却液来对其进行降温,为了提高冷却效率,冷却液直接与燃料电池的单片正负极板接触。因此,为了保证安全,冷却液的电导率需要做的极低。尽管目前部分燃料电池冷却液自身可以做到极低的电导率,但燃料电池冷却系统其他部件(中冷器、散热器等)会向冷却液中析出离子,导致冷却液电导率的持续上升。常见的解决方法是使用去离子器将冷却液中的离子交换吸附以去除。目前,为达到较好的过滤效果,去离子器的阻力会较大。因此大多数去离子器在接口上做的比较小,以便放置在冷却系统旁路上;但同时离子交换树脂占的容积比较大,这样会导致单位时间内通过去离子器不同位置的流量差异较大,长久下去会导致部分位置树脂过早失效,去离子效果变差。由于树脂颗粒较小,为了防止去离子树脂颗粒进入冷却液中,并保证冷却液流经去离子器,一般在树脂的两端设有滤网及滤网的支撑支架。为了提高去离子器内流动的均匀性,现有技术中将去离子器设计成图1的结构。图1中冷却液进入去离子器后先进入一个稳压腔,然后在经过树脂;这样做的方式需要一个较大的稳压腔,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去离子器所占的空间。这对本身空间就紧张的FCS乘用车来说是难以接受的;同时,图1中支撑骨架耐压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氢燃料电池车用去离子器,在没有稳压腔的前提下,通过流道式支撑骨架能均匀的将冷却液分配到去离子树脂的前端面,整体体积更小、适于乘用车使用;同时,该流道式支撑骨架可以支撑滤网,强度更高,滤网能承受更高的水路压力。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在本技术中,提供了一种氢燃料电池车用去离子器,该去离子器包括筒体,在筒体内部填充有去离子树脂,所述筒体的两端均设置有接头,分别作为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接头连接有流道式支撑骨架,接头和流道式支撑骨架一体成型、同轴设置,接头和流道式支撑骨架中连通的设置有一圆环套另一圆环的水波纹状的水流流道,其中圆环之间、以及圆环与接头和流道式支撑骨架的壳体之间通过加强筋连接;在所述去离子树脂和流道式支撑骨架之间设置有滤网,滤网连接在流道式支撑骨架上。本技术去离子器工作时,冷却液通过作为进水口的接头进入,水波纹状的水流流道将冷却液分流,冷却液稳定有序地流过滤网,滤网将冷却液的杂质过滤掉,冷却液再进入筒体内部,去离子树脂将冷却液中的离子去除,冷却液再次经过滤网过滤后从作为出水口的接头排出。由于滤网的支撑骨架不再是平面结构,其结构强度得到较大的提升,因此耐压能力也得到提升。进一步的,所述一体成型的接头和流道式支撑骨架中,接头的直径小于流道式支撑骨架的直径。冷却液先进入接头的小径段,再进入流道式支撑骨架的大径段,通流面积增大后,冷却液更容易通过。进一步的,所述流道式支撑骨架内、各圈圆环壁上开设有均衡孔。流道式支撑骨架各分支水流流道之间设有均衡孔,能自动平衡各流道间压力与流量。进一步的,在所述接头和流道式支撑骨架连接段再设置一道滤网。为提升去离子器的过滤能力,并防止去离子器筒体内的去离子树脂进入到冷却液中,在进、出水口接头和去离子树脂间设置两道滤网。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的去离子器结构设计合理、空间利用率更高;该去离子器能够将进入筒体内的冷却液分流,使得冷却液稳定有序地通过去离子树脂,使得冷却液与去离子树脂充分接触,提高离子去除率;该去离子器中流道式支撑骨架作为滤网的支撑,保证滤网平整,提升耐压能力。附图说明附图仅用于示出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图1为现有技术中燃料电池去离子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氢燃料电池车用去离子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一体成型的接头和流道式支撑骨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2中两道滤网的布置示意图。附图标记:1-筒体;2-去离子树脂;3-接头;31-流道式支撑骨架;32-加强筋;33-均衡孔;4-滤网。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描述。请参考图2,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氢燃料电池车用去离子器,该去离子器包括筒体1,在筒体1内部填充有去离子树脂2,筒体1的两端均设置有接头3,分别作为进水口和出水口。如图3和图4所示,接头3后端连接有流道式支撑骨架31,接头3和流道式支撑骨架31一体成型、同轴设置。接头3和流道式支撑骨架31中连通的设置有一圆环套另一圆环的水波纹状的水流流道,其中圆环之间、以及圆环与接头3和流道式支撑骨架31的壳体之间通过加强筋32连接。接头3的直径小于流道式支撑骨架31的直径,冷却液先进入接头3的小径段,再进入流道式支撑骨架31的大径段,通流面积增大后,冷却液更容易通过。为了能自动平衡流道式支撑骨架31各分支水流流道之间的压力与流量,在所述流道式支撑骨架31内、各圈圆环壁上开设有均衡孔33,均衡孔33连通各分支水流流道中的冷却液。在所述去离子树脂2和流道式支撑骨架31之间还设置有滤网4,滤网4连接在流道式支撑骨架31上。由于滤网4的支撑骨架不再是平面结构,其结构强度得到较大的提升,因此耐压能力也得到提升。为提升本技术实施例中去离子器的过滤能力,并防止去离子器筒体1内的去离子树脂2进入到冷却液中,在进、出水口接头3和去离子树脂2间设置两道滤网4;具体的,在所述接头3和流道式支撑骨架31连接段再设置一道滤网4,如图5所示。工作过程:本技术实施例中去离子器工作时,冷却液通过作为进水口的接头3进入,水波纹状的水流流道将冷却液分流,冷却液稳定有序地流过滤网4,滤网4将冷却液的杂质过滤掉,冷却液再进入筒体1内部,去离子树脂2将冷却液中的离子去除,冷却液再次经过滤网4过滤后从作为出水口的接头3排出。在本文中,所涉及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中零部件位于图中以及零部件相互之间的位置来定义的,只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所述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文中上述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氢燃料电池车用去离子器,其特征在于,该去离子器包括筒体,在所述筒体内部填充有去离子树脂,所述筒体的两端均设置有接头,分别作为进水口和出水口;/n所述接头连接有流道式支撑骨架,所述接头和流道式支撑骨架一体成型、同轴设置,所述接头和流道式支撑骨架中连通的设置有一圆环套另一圆环的水波纹状的水流流道,其中圆环之间、以及圆环与接头和流道式支撑骨架的壳体之间通过加强筋连接;/n在所述去离子树脂和流道式支撑骨架之间设置有滤网,滤网连接在流道式支撑骨架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氢燃料电池车用去离子器,其特征在于,该去离子器包括筒体,在所述筒体内部填充有去离子树脂,所述筒体的两端均设置有接头,分别作为进水口和出水口;
所述接头连接有流道式支撑骨架,所述接头和流道式支撑骨架一体成型、同轴设置,所述接头和流道式支撑骨架中连通的设置有一圆环套另一圆环的水波纹状的水流流道,其中圆环之间、以及圆环与接头和流道式支撑骨架的壳体之间通过加强筋连接;
在所述去离子树脂和流道式支撑骨架之间设置有滤网,滤网连接在流道式支撑骨架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超田杰安汪江贠海涛陈帅刘新海张泽远陈梓瑞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格罗夫氢能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