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处理反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1700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09: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批处理反应装置,包括处理槽体、用于封闭处理槽体的顶盖、安装在顶盖上的法兰接口及控制器安装口、安装在处理槽体内壁的检测托盘、自顶盖延伸至处理槽体内部的搅拌机、自处理槽体内部延伸至外部的出水管路及排泥管路,所述检测托盘上装设有用于测量ph值的探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污泥沉降率,避免了探头的损坏,防止了过多的污泥进入出水管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批处理反应装置
本技术涉及废水处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批处理反应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国家对环保越来越重视,批处理反应槽作为工业水处理的重要设备,其处于可靠高效的运行状态对于污水达标处理有直接的影响。目前,市场上的批处理反应槽设计存在许多缺陷,最终导致的问题有排泥管堵塞、无法直接观察泥水分离情况、出水管易吸入过多污泥等,这样最终的出水水质很难达到标准排放要求,同时,ph控制器作为批处理反应槽的必要设备,其关键部件—ph探头属于精密的测量装置,不能长期处于无水状态,一般的批处理槽在停止运行时对ph控制器进行拆卸难免磕碰,很容易导致探头损坏。因此,我们需要一种新型的批处理反应槽,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保障出水达标的同时降低设备的运行维护成本。因此有必要在此基础上做出改进,提供一种批处理反应装置,解决排泥管出泥彻底的问题,保障ph探头精密且长期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批处理反应装置,仪表设备安全可靠运行并进一步提高污泥沉降率,使得出水水质达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批处理反应装置,其包括处理槽体、用于封闭处理槽体的顶盖、安装在顶盖上的法兰接口及控制器安装口、安装在处理槽体内壁的检测托盘、自顶盖延伸至处理槽体内部的搅拌机、自处理槽体内部延伸至外部的出水管路及排泥管路,所述检测托盘上装设有用于测量ph值的探头。优选地,所述法兰接口与所述检测托盘焊接,所述控制器安装口通过一法兰固定在所述顶盖上。优选地,所述处理槽体的底部形成有锥部,所述锥部的角度设为50-60°。优选地,所述锥部中设有锥斗,所述排泥管路的一端为弧形弯头,所述弧形弯头设置在所述锥斗内。优选地,所述锥部的上端设有用于防止污泥吸入的泵吸口挡板,所述泵吸口挡板设置在所述出水管的下端。优选地,所述处理槽体内壁上设有数个折流板,所述折流板设置在锥部的上方。优选地,所述出水管路设置成三条并联的管路,且每条并联的管路上均设有第二阀门。优选地,所述出水管路为透明PVC管路。优选地,所述顶盖上设有用于工作人员进入处理槽体内和投加药剂的人孔。优选地,所述处理槽体上还设有溢流管路,所述溢流管路一端设置在所述处理槽体的内部,另一端设置在处理槽体的外部并与一排空管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提供一种批处理反应装置,提高了污泥沉降率,避免了探头发生损坏,实现了出泥更加彻底。2、本技术防止了过多的污泥进入出水管路,便于人工观察出水水质状态。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批处理反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批处理反应装置,11、处理槽体,111、锥部,112、锥斗,113、泵吸口挡板,114、折流板,12顶盖,121、人孔,13、法兰接口,14、控制器安装口,15、检测托盘,16、搅拌机,17、出水管路,171、并联管路,172、排水管路,173、第二阀门,18、排泥管路,181、弧形弯头,182、第一阀门,19、溢流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结合图1及图2所示,本技术所揭示的一种批处理反应装置1,包括处理槽体11、顶盖12、法兰接口13、控制器安装口14、检测托盘15、搅拌机16、出水管路17及排泥管路18。所述处理槽体11呈圆柱状,且底部形成有锥部111,所述锥部111的角度根据需要设置,本技术的角度设置为50-60°,使得污泥更容易沉降。所述锥部111内设有锥斗112,所述锥斗112用于收集污泥,所述排泥管路18一端设置在所述锥斗112内,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处理槽体11的外部,污泥通过所述排泥管路18输送至处理槽体11的外部,设置在锥斗112一端的排泥管路18设置为弧形弯头181,使得处理槽体11出泥更彻底,同时不易出现直角弯头内部堵塞的问题。所述锥部111的上端还设有泵吸口挡板113,且设置在出水管路17的下端,所述泵吸口挡板113用于隔断污泥,在上清液排水至出水管路17时能有效防止下层污泥被吸出。所述排泥管路18上设有第一阀门182,通过打开或关闭第一阀门182通过外接抽吸泵实现对污泥的排出。所述处理槽体11上设有顶盖12,所述顶盖12上设有一人孔121,所述人孔121用于投加药剂,还用于若批处理反应装置1内部出故障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所述人孔121进入处理槽体11内,进行检修。所述顶盖12延伸至所述处理槽体11的内部设有搅拌机16,所述搅拌机16用于对废水进行搅拌处理,使得实现泥水分离,所述搅拌机16设置于所述锥部111的上端,所述搅拌机16搅拌时,会出现漩涡,实现废水与药剂的反应。所述处理槽体11的内壁设有数个折流板114,所述折流板114设置在所述锥部111的上端,用于破坏搅拌机16搅拌时产生的漩涡,使得搅拌机16工作时水流循环更均匀、稳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折流板114设置为两个,且位于对称面,这样设计,可以使得搅拌更加充分,当然,所述折流板114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设置,能实现搅拌更加充分即可。所述法兰接口13和控制器安装口14均设置在所述顶盖12上,所述法兰接口13与检查托盘15焊接,所述控制器安装口14通过一法兰(图未示)安装在所述顶盖12上,所述废水通过法兰接口13经过所述检测托盘15流入所述处理槽体11内,所述检测托盘15焊接在所述处理槽体11的内壁,所述检测托盘15设置成有凹槽倾角,所述凹槽倾角的设计使得检测托盘15内在槽体进水后能保留适当水量。通过所述控制器安装口14安装一探头(图未示)在所述检测托盘15上,所述探头一直处于有水的状态,从而防止了探头的损坏,所述探头用于测试ph值。所述出水管路17设置在处理槽体11内部延伸至外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出水管路17设置成三条并联管路171,且三条并联后汇集一起形成一条排水管路172,当然,管路的数量可根据需要设置,包括但不限于本实施例中的三条管路。所述三条并联管路171均设置有第二阀门173,且设置成透明PVC管路,工作人员可通过透明的PVC管路看出上清液流入哪条管路,从而打开哪条管路的第二阀门173,所述出水管路17的启闭通过一总阀门(图未示)控制,通过先开启总阀门,再开启第二阀门173实现排水,这样的设计相比传统安装污泥检测仪等方案操作更直观简便,同时降低了成本。在没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一般是先打开第二阀门173进行排水,待排水完成后,再关闭第二阀门173打开第一阀门182进行排泥管路18排泥。所述处理槽体11上还设有溢流管19,所述溢流管19的一端设置在靠近顶盖12的位置,且与处理槽体11的内部相连通,另一端设置在靠近处理槽体11底部的位置,且根据需要接入对应的排空管(图未示),所述溢流管19用于防止槽体内液体溢出引发安全事故。本技术的批处理反应装置1的反应过程为: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批处理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槽体、用于封闭处理槽体的顶盖、安装在顶盖上的法兰接口及控制器安装口、安装在处理槽体内壁的检测托盘、自顶盖延伸至处理槽体内部的搅拌机、自处理槽体内部延伸至外部的出水管路及排泥管路,所述检测托盘上装设有用于测量ph值的探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批处理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槽体、用于封闭处理槽体的顶盖、安装在顶盖上的法兰接口及控制器安装口、安装在处理槽体内壁的检测托盘、自顶盖延伸至处理槽体内部的搅拌机、自处理槽体内部延伸至外部的出水管路及排泥管路,所述检测托盘上装设有用于测量ph值的探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批处理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法兰接口与所述检测托盘焊接,所述控制器安装口通过一法兰固定在所述顶盖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批处理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槽体的底部形成有锥部,所述锥部的角度设为50-6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批处理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部中设有锥斗,所述排泥管路的一端为弧形弯头,所述弧形弯头设置在所述锥斗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批处理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通刘伟丽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依斯倍环保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