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壶盖及加热壶
本技术涉及加热壶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壶盖及加热壶。
技术介绍
现有的加热壶,大多数都选择将触发元件设置在加热壶的外壁上,通过如触发按钮、触发开关等触发元件触发加热壶的加热、发光、保温等功能,大多数触发元件突兀地设置在加热壶的外壁上,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误触的情况,导致加热壶的功能出现误开启的问题,比如会导致加热壶出现空烧的问题,不仅会影响加热壶的使用寿命,严重的甚至会引发如火灾等安全事故,危害使用者的人生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壶盖及加热壶,所述加热壶基于开关触发机构开启相应的功能,且所述开关触发机构内置在所述加热壶的内部,能有效避免误触的情况,解决加热壶的功能出现误开启的问题,保证使用者的人身安全。相应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壶盖,所述壶盖的顶部转动设置有旋盖,所述壶盖的内部一侧竖直设置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设置在所述壶盖底部的第一穿孔中,所述旋盖旋转时,所述传动杆在所述旋盖的驱动下沿竖直方向运动。可选的实施方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壶盖的顶部转动设置有旋盖,所述壶盖的内部一侧竖直设置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设置在所述壶盖底部的第一穿孔中,所述旋盖旋转时,所述传动杆在所述旋盖的驱动下沿竖直方向运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壶盖的顶部转动设置有旋盖,所述壶盖的内部一侧竖直设置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设置在所述壶盖底部的第一穿孔中,所述旋盖旋转时,所述传动杆在所述旋盖的驱动下沿竖直方向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壶盖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旋盖相适配的壶盖凹槽,所述旋盖转动设置在所述壶盖凹槽中;
所述旋盖的底部沿第一圆周的顺时针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限位柱和第二限位柱,所述第一限位柱的底面设置有第一限位凸点,所述第二限位柱的底面设置有第二限位凸点;所述壶盖凹槽的底面沿所述第一圆周的顺时针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限位凹陷和第二限位凹陷;所述第一圆周的圆心设置在所述旋盖的旋转轴线上;
所述旋盖转动至初始位置时,所述第二限位凸点陷入至所述第一限位凹陷中;
所述旋盖转动至旋转位置时,所述第二限位凸点陷入至所述第二限位凹陷中,所述第一限位凸点陷入至所述第一限位凹陷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旋盖的旋转轴线上设置有旋盖转轴,所述旋盖转轴伸入至所述壶盖的内部,所述旋盖转轴上连接有第一楔块,所述第一楔块包括第一滑移斜面;
所述壶盖的内部沿所述壶盖的径向滑动设置有传动块,所述传动块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滑移斜面配合的第一导向斜面,所述传动块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导向斜面;所述传动杆的顶端设置有第二楔块,所述第二楔块包括与所述第二导向斜面配合的第二滑移斜面;
所述旋盖从所述初始位置旋转至所述旋转位置时,所述传动块在所述第一导向斜面与所述第一滑移斜面的配合下沿所述壶盖的径向滑动,所述传动杆在所述第二滑移斜面与所述第二导向斜面的配合下沿竖直方向运动;
所述旋盖从所述旋转位置旋转至所述初始位置时,所述第一滑移斜面与所述第一导向斜面脱离配合,所述传动杆沿竖直方向复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壶盖的内顶面沿第二圆周的顺时针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限位挡板和第二限位挡板,所述第二圆周的圆心设置在所述旋盖的旋转轴线上;
当所述旋盖处于初始位置时,所述第一限位挡板与所述第一楔块接触限位;当所述旋盖沿顺时针方向旋转至旋转位置时,所述第二限位挡板与所述第一楔块接触限位;
所述第二限位挡板与所述传动块的一侧接触限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杆的外周缠绕有第一复位弹簧,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楔块的底面连接,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壶盖的底部连接;
所述旋盖从所述旋转位置旋转至所述初始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海波,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申海汇鑫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