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人体防护安全气囊服,包括外套服装、气囊、气瓶、气囊触发装置、气瓶刺破装置以及直流电源,所述气囊装配在外套服装夹层内,且所述气囊上装有气阀阀门,所述气阀阀门连接所述气瓶,所述气瓶刺破装置安装在所述气阀阀门与所述气瓶的连接处,所述气瓶刺破装置包括依次电连接的电刺破控制电路、驱动电路以及执行构件,所述执行构件内置有探针,用于刺破气瓶,所述气囊触发装置与所述电刺破控制电路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穿着舒适,透气性好,使用简便,重量轻,触发气囊开启的灵敏度更高,能够保护使用者的颈椎、前胸、后背、臀部、肋部等要害位置,有效提高使用者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体防护安全气囊服
本技术涉及安全保护
,具体涉及一种人体防护安全气囊服。
技术介绍
由于驾驶摩托车人员碰到意外事故造成伤亡人员每年增加,按有关资料介绍年达二十万之多。摩托车与汽车相比,从驾驶的安全性来说摩托车有自身的弱点:一是没有驾驶舱把人员和外部环境隔离,天然的保护性差;二是没有安全保护带;三是没有安全气囊。这三个弱点均是摩托车驾驶人员安全性差的主要原因。虽然安全头盔对头部能够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鉴于摩托车发生车祸时驾驶员通常是被弹射出去的,而对驾驶员身体的其它部分该如何保护却没有做出更多的考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人体防护安全气囊服,穿着舒适,透气性好,使用简便,重量轻,触发气囊开启的灵敏度更高,能够保护使用者的颈椎、前胸、后背、臀部、肋部等要害位置,有效提高使用者的安全性。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人体防护安全气囊服,包括外套服装、气囊、气瓶、气囊触发装置、气瓶刺破装置以及直流电源,所述气囊装配在外套服装夹层内,且所述气囊上装有气阀阀门,所述气阀阀门连接所述气瓶,所述气瓶刺破装置安装在所述气阀阀门与所述气瓶的连接处,所述气瓶刺破装置包括依次电连接的电刺破控制电路、驱动电路以及执行构件,所述执行构件内置有探针,用于刺破气瓶,所述气囊触发装置与所述电刺破控制电路电连接。优选地,所述气囊为TPU复合布制作的单囊状结构,所述TPU复合布包括尼龙纺材料制作的外层布以及单面胶布制作的里层布,所述单面胶布由TPU薄膜制作而成。优选地,所述气囊至少包括头部气囊、胸部气囊、肋部气囊以及臀部气囊。优选地,所述气瓶为二氧化碳钢瓶。优选地,所述气囊触发装置包括核心主控板以及嵌设在所述核心主控板上的六轴加速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所述核心主控板采用STM32单片机。优选地,所述直流电源为锂电池。优选地,人体防护安全气囊服还包括电量提示装置,所述电量提示装置与所述直流电源电连接,用于提示使用者电量剩余情况。优选地,人体防护安全气囊服还包括异常报警装置,用于在所述人体防护安全气囊服出现异常情况时进行报警以提示使用者对所述人体防护安全气囊服进行检查。优选地,所述电量提示装置和所述异常报警装置均为声音报警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通过气囊触发装置可以精准的判断使用者的高空坠落情况,从而快速的触发气瓶刺破装置将气瓶刺破使气瓶内的气体充满气囊,达到保护人体安全的目的。本技术的气囊触发装置可以更加灵敏的产生触发气囊开启的信号,使得气囊的开启更加准确和及时,气瓶内的二氧化碳气体在释放的时候气瓶温度会下降,这样就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安全性能更高,气囊结构的设计也使得本技术的气囊服能够更加全面的保护人体的要害部位,起到更好的安全防护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人体防护安全气囊服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人体防护安全气囊服的原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描述。参见图1~图2,一种人体防护安全气囊服,包括外套服装、气囊2、气瓶3、气囊触发装置4、气瓶刺破装置5以及直流电源6,气囊2装配在外套服装夹层内,且气囊2上装有气阀阀门20,气阀阀门20连接气瓶3,气瓶刺破装置5安装在气阀阀门20与气瓶3的连接处,气瓶刺破装置5包括依次电连接的电刺破控制电路51、驱动电路52以及执行构件53,执行构件内置有探针,用于刺破气瓶,气囊触发装置4与电刺破控制电路51电连接。本实施例中,将气囊装配在外套服装夹层内既不影响外套服装的正常穿着,同时外套服装又会对气囊形成保护,使得气囊不会发生破损的情况而影响正常使用,进而延长安全气囊服的使用寿命。本实施例设置气囊触发装置可以准确及时的检测出使用者是否处于高空坠落的危险状况下,如果是,则气囊触发装置就会及时的向气瓶刺破装置发送气囊开启的信号,这时气瓶刺破装置就会驱动执行构件弹出内置探针将气瓶刺破,从而使气瓶内的气体将气囊充满,安全气囊服就能够更加全面及时的保护使用者的身体不受伤害,使得安全防护作用更加强大,使用安全气囊服的安全性更强。本实施例中的外套服装可以是马甲服、也可以是外套服,本实施例不做限定,但是本实施例的外套服装需要有中空的衣领,这样才能满足将本实施例的安全服中的气囊用于保护头部的头部气囊装在衣领中的要求。可选的,气囊2为TPU复合布制作的单囊状结构,TPU复合布包括尼龙纺材料制作的外层布以及单面胶布制作的里层布,单面胶布由TPU薄膜制作而成。通过上述结构,单囊状结构的气囊可以更加方便快速的向气囊内充气,使得气囊开启的时间大大的缩短,也为安全气囊服保护使用者身体不受伤害做好更充分的准备,极大提升了使用者发生危险时使用安全气囊服带来的安全防护作用,安全性更高。采用TPU复合布制作气囊可以使气囊更加轻便,透气性也更好,这样使用者的穿着体验会更好,同时TPU复合布还具有防水、耐洗涤、耐磨损的优点,这样会极大的增强气囊的使用寿命,进而延长了本实施例的安全气囊服的使用寿命。可选的,气囊2至少包括头部气囊21、胸部气囊22、肋部气囊23以及臀部气囊24。本实施例的气囊的设计形状可以根据人体的身体构造去设计,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具体的形状去保护人体的要害部位。头部气囊在未充气之前可以折叠在衣领里面进行封装,胸部气囊分成左右位于胸部两边,肋部气囊分布在身体两端,臀部气囊位于尾椎和脊椎部位,用于保护尾椎和脊椎。可选的,气瓶3为二氧化碳钢瓶。本实施例的气瓶内装有二氧化碳气体,比起传统的气瓶来说,二氧化碳气瓶在释放二氧化碳时气瓶温度会下降,这样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而且二氧化碳在释放时也不会轻易发生爆炸,这就为使用者安全使用安全气囊服提供了保障,使得安全气囊服的安全性更高,使用效果和使用体验都更好。可选的,气囊触发装置4包括核心主控板以及嵌设在核心主控板上的六轴加速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核心主控板采用STM32单片机。通过上述结构,可以使气囊触发装置功耗变低,更加稳定可靠,在核心主控板上可以嵌入高精度坠落预警算法,以及时采集并反馈使用者的身体坠落情况。上述六轴加速度传感器用于实时采集使用者的运动信息,以便全面分析使用者的身体姿态,压力传感器可以检测突发数据,完善使用者的身体姿态分析结果,使得气囊触发装置能够更加准确及时的发出气囊开启信号。进一步的,气囊触发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六轴加速度传感器在100毫秒内检测使用者的运动数据,对数据进行处理之后判断使用者出现危险事件的概率,当到达出现危险事件的临界值时,气囊触发装置就会向气瓶刺破装置发送气囊开启信号,电刺破控制电路在接收到气瓶刺破信号之后40毫秒内向驱动电路发送指令,驱动电路随即会驱动执行构件弹出内置探针,探针会采用机械方式刺破气瓶给气囊充气,在130毫秒内气囊将被充满,充分展开保护人体特定要害部位,达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人体防护安全气囊服,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套服装、气囊、气瓶、气囊触发装置、气瓶刺破装置以及直流电源,所述气囊装配在外套服装夹层内,且所述气囊上装有气阀阀门,所述气阀阀门连接所述气瓶,所述气瓶刺破装置安装在所述气阀阀门与所述气瓶的连接处,所述气瓶刺破装置包括依次电连接的电刺破控制电路、驱动电路以及执行构件,所述执行构件内置有探针,用于刺破气瓶,所述气囊触发装置与所述电刺破控制电路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体防护安全气囊服,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套服装、气囊、气瓶、气囊触发装置、气瓶刺破装置以及直流电源,所述气囊装配在外套服装夹层内,且所述气囊上装有气阀阀门,所述气阀阀门连接所述气瓶,所述气瓶刺破装置安装在所述气阀阀门与所述气瓶的连接处,所述气瓶刺破装置包括依次电连接的电刺破控制电路、驱动电路以及执行构件,所述执行构件内置有探针,用于刺破气瓶,所述气囊触发装置与所述电刺破控制电路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体防护安全气囊服,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为TPU复合布制作的单囊状结构,所述TPU复合布包括尼龙纺材料制作的外层布以及单面胶布制作的里层布,所述单面胶布由TPU薄膜制作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人体防护安全气囊服,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至少包括头部气囊、胸部气囊、肋部气囊以及臀部气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体防护安全气囊服,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承佩,谭杜康,洪维,张明,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汇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