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黏虫幼虫饲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11844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09: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昆虫饲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黏虫幼虫饲养装置。一种黏虫幼虫饲养装置,包括:筒体、基座、虫粪收集皿、饲养皿和换料件,其中:所述筒体为中空且下端开口的圆柱结构;所述基座螺纹连接所述筒体的下端;所述虫粪收集皿与所述基座螺纹连接;所述饲养皿设置在所述筒体的内部;所述换料件包括圆锥件、连接杆、第一圆板和第二圆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黏虫幼虫饲养装置具有筛孔的饲养皿避免虫粪与虫体和饲料混杂在一起;另外设置换料件可以方便更换和添加饲料;基座的底部螺纹连接虫粪收集皿,便于收集和清理虫粪;筒体外壁上开设通气孔,保证筒体内部空气的新鲜度;通过以上设置可以改善黏虫幼虫饲养的环境,提高黏虫幼虫饲养的成活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黏虫幼虫饲养装置
本技术涉及昆虫饲养
,具体涉及一种黏虫幼虫饲养装置。
技术介绍
黏虫Mythimnaseparata(Walker)属鳞翅目夜蛾科昆虫,具有迁飞性、暴食性、群聚性和杂(广)食性发生危害特点,决定了其是我国农业最重要的害虫。寄主植物以玉米、小麦、水稻等禾本科作物为主,包括了16个科在内的100余种植物。幼虫食叶,共6龄。初孵幼虫有群集性,仅能啃食叶肉,使叶片呈现白色斑点;3龄后可蚕食叶片成缺刻。粘虫幼虫具有迁徙性和暴食性,特别是4龄以上幼虫迁徙能力极大提升、取食量骤增,严重发生时可将寄主植物叶片全部吃光,只留叶脉,造成显著减产甚至绝收。目前对黏虫的防治主要以喷施化学农药为主,传统的化学防治手段存在污染环境、杀伤天敌以及使害虫产生抗性等诸多不足,且无法进行长期可持续的治理。在农业农村部提出“两减一增”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的大环境下,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治技术已成为黏虫防治发展的方向。在进行黏虫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中,需要对黏虫幼虫进行饲养。现有的技术中常利用纸箱或纸盒等进行简单改造后作为饲养装置,但这种饲养方法常会导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黏虫幼虫饲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基座、虫粪收集皿、饲养皿和换料件,其中:/n所述筒体为中空且下端开口的圆柱结构,所述筒体上端中部开设容置孔;所述基座螺纹连接所述筒体的下端,所述基座的中间位置开设有连接孔,在所述基座上沿所述连接孔边缘均设多个垂直于基座的限位杆;/n所述虫粪收集皿利用所述连接孔与所述基座螺纹连接;/n所述饲养皿的外壁上设有与所述限位杆数量相等且相配合的限位管,所述限位管套设在所述限位杆上;/n所述饲养皿底部的中间位置开设有穿置孔,所述饲养皿底部的其他位置开设筛孔;/n所述换料件穿置在所述穿置孔中,所述换料件包括圆锥件、连接杆、第一圆板和第二圆板;沿所述圆锥件的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黏虫幼虫饲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基座、虫粪收集皿、饲养皿和换料件,其中:
所述筒体为中空且下端开口的圆柱结构,所述筒体上端中部开设容置孔;所述基座螺纹连接所述筒体的下端,所述基座的中间位置开设有连接孔,在所述基座上沿所述连接孔边缘均设多个垂直于基座的限位杆;
所述虫粪收集皿利用所述连接孔与所述基座螺纹连接;
所述饲养皿的外壁上设有与所述限位杆数量相等且相配合的限位管,所述限位管套设在所述限位杆上;
所述饲养皿底部的中间位置开设有穿置孔,所述饲养皿底部的其他位置开设筛孔;
所述换料件穿置在所述穿置孔中,所述换料件包括圆锥件、连接杆、第一圆板和第二圆板;沿所述圆锥件的轴向开设有螺纹槽,所述连接杆螺纹连接所述圆锥件,所述第一圆板设置在所述连接杆的顶端,所述第二圆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圆板的上表面上且所述第二圆板的外径大于所述容置孔的孔径;当所述第二圆板的下表面与所述筒体的上表面相抵接时,所述圆锥件的下表面与所述饲养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琦段云李世民侯艳红范志业沈海龙刘迪陈莉李雷雷王文豪
申请(专利权)人:漯河市农业科学院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