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池塘内循环水槽的智能冲污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111821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09: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池塘内循环水槽的智能冲污系统,包括养殖池、喂料装置、推水装置、吸污装置、集污池和高压冲污管道,喂料装置设置在养殖池的进水口,推水装置安装在喂料装置的下方,在推水装置的下方安装有高压冲污管道,在养殖池的出水口设置有吸污装置和集污池,推水装置的底部高于集污池底部,整个装置主要解决残饵粪便在池底的堆积,影响养殖池的含氧量,污染水环境,造成鱼类等水产品的产量下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池塘内循环水槽的智能冲污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智能养殖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池塘内循环水槽的智能冲污系统。
技术介绍
池塘内循环水养殖模式是利用池塘面积3%左右的水面,建设具有气提推水充气和集污装备的系列水槽作为养殖区。鱼类产生的粪便、残饵随着系统中水体的流动,逐渐沉积在系统末端,通过底部吸尘式废弃物收集装置,将粪便、残饵从系统中移至池塘外污物沉淀池中,并加以处理利用。其余97%水面进行适当改造作为污物沉淀区和水质净化区。运行过程中发现,一旦池塘循环水槽的养殖密度过大,系统极易出现缺氧。研究发现,这与系统中的残饵和粪便未能及时清除密切相关。现有循环水槽的养殖系统中,气提式推水装置位于循环水槽的前端,起到推水、增加水中溶解氧的目的。推水装置主要推动中上层水,对底层水的推动作用不强。循环水槽的养殖密度高,投喂量多,残饵粪便产生量大。残饵粪便会沉积在推水装置的下方区域,成了细菌和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大量消耗循环水槽的氧气。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养殖池密度过大,残饵粪便堆积过多,造成系统容易出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池塘内循环水槽的智能冲污系统,包括养殖池(1)、喂料装置(7)和推水装置(8),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吸污装置(5)、集污池(6)和高压冲污管道(9);所述的喂料装置(7)、推水装置(8)、吸污装置(5)和高压冲污管道(9)均与养殖池(1)连接;所述喂料装置(7)设置在养殖池(1)的进水端;所述的推水装置(8)安装在养殖池(1)的进水端内部;所述的高压冲污管道(9)安装在推水装置(8)的下面,靠近池底,高压冲污管道(9)上还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冲污孔(10),冲污孔(10)的朝向为推水装置(8)的推水方向;所述的吸污装置(5)设置在养殖池(1)的出水端,吸污装置(5)用于将残饵和粪便抽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池塘内循环水槽的智能冲污系统,包括养殖池(1)、喂料装置(7)和推水装置(8),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吸污装置(5)、集污池(6)和高压冲污管道(9);所述的喂料装置(7)、推水装置(8)、吸污装置(5)和高压冲污管道(9)均与养殖池(1)连接;所述喂料装置(7)设置在养殖池(1)的进水端;所述的推水装置(8)安装在养殖池(1)的进水端内部;所述的高压冲污管道(9)安装在推水装置(8)的下面,靠近池底,高压冲污管道(9)上还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冲污孔(10),冲污孔(10)的朝向为推水装置(8)的推水方向;所述的吸污装置(5)设置在养殖池(1)的出水端,吸污装置(5)用于将残饵和粪便抽送至集污池(6)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池塘内循环水槽的智能冲污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质检测装置(2)、微孔增氧装置(3)和铁丝网(4);所述的水质检测装置(2)设置在养殖池(1)的中间;多个所述的微孔增氧装置(3)均匀的设置在养殖池(1)的两个侧面的底部;所述的铁丝网(4)设置在养殖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饶勇吴宗文邓玉平陈章文华李坤廖欣杨春来张黄军张玉军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渔光物联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