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肥深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1089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09: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水肥深施装置,包括行走车架,在行走车架上设有多个悬臂,悬臂上设有可转动的水肥深施装置;所述的水肥深施装置上设有由压缩空气驱动的滑动水肥杆,滑动水肥杆用于插入到土壤中,滑动水肥杆为中空结构,滑动水肥杆通过管路与水肥储箱连接。将行走车架行走至工作现场,根据现场状况将水肥深施装置调整为朝下合适的倾角,以使水肥施放在靠近植物根部合适的位置;给各个悬臂的水肥深施装置的活塞腔通入压缩空气,使滑动水肥杆的自由端进入到土壤中。通过采用以上方案,实现了水肥深施作业的自动操作,大幅降低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便于实现水肥深施作业的推广。能够大幅提高作物质量,减少施肥过量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肥深施装置
本技术涉及农田管理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水肥深施装置。
技术介绍
水肥深施,能够直接向作物根部提供养料,且能避免肥料的浪费,并确保作物高产和优质,减少因施肥过量对土壤性质的影响。现有的水肥深施操作多采用人工操作的作业方式,将水肥管扎入土中,然后压入水肥。作业效率低,劳动强度高。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2664363Y记载的一种液压式水肥枪,中国专利文献CN204014480U记载的一种移动式灌溉深施肥装置,这些结构都需要人工将装置插入土壤,人工注入,人工移动,导致劳动强度高,效率低,推广非常困难。难以使施肥作业方式发挥出优势。现有技术中未见能够实现自动水肥深施的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肥深施装置,能够实现自动化的水肥深施作业,降低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能够大幅提高作物质量,减少施肥过量对土壤性质的影响。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肥深施装置,包括行走车架,在行走车架上设有多个悬臂,悬臂上设有可转动的水肥深施装置;所述的水肥深施装置上设有由压缩空气驱动的滑动水肥杆,滑动水肥杆用于插入到土壤中,滑动水肥杆为中空结构,滑动水肥杆通过管路与水肥储箱连接。优选的方案中,水肥深施装置的结构为:筒体上设有活塞腔,活塞腔的两端固设有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滑动水肥杆上固设有活塞,活塞滑动安装在活塞腔内,滑动水肥杆的两端分别穿过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滑动水肥杆并与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滑动密封连接,在活塞腔靠近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的内侧设有进气口,两个进气口分别与活塞腔的两端连通,两个进气口通过管路与电磁换向阀连接,电磁换向阀与压缩空气源连通。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电磁换向阀安装在靠近活塞腔的位置;在电磁换向阀的进口还设有缓冲气罐。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筒体端头设有转销,转销与悬臂可转动的连接;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中的一个位于筒体端头的位置,另一个位于筒体中间的位置。优选的方案中,两个进气口分别与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之间具有一段缓冲高度,以缓冲滑动水肥杆的滑动冲击。优选的方案中,水肥深施装置的结构为:活塞腔的一端与两个悬挂板连接,悬挂板端头设有转销,转销与悬臂可转动的连接;活塞腔的两端固设有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滑动水肥杆上固设有活塞,活塞滑动安装在活塞腔内,滑动水肥杆的两端分别穿过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滑动水肥杆并与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滑动密封连接,在活塞腔靠近第一端盖的内侧设有进气口,进气口与电磁截止阀连通,电磁截止阀与压缩空气源连通;在活塞与第二端盖之间设有弹簧。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水肥深施装置与悬臂通过转销折叠连接,当折起时,滑动水肥杆的自由端朝上,当放下时,滑动水肥杆的自由端倾斜朝下;每个悬臂分别设有两个水肥深施装置,每个水肥深施装置放下时分别倾斜朝向悬臂的两侧。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行走车架上设有燃油机,燃油机与发电机连接,发电机与行走装置电连接,用于驱动行走装置行走;发电机还与空压机连接,空压机作为压缩空气源;水肥的驱动方式包括设置在水肥管路上的水肥泵;或者空压机通过管路与水肥储箱连接,通过压缩空气将水肥压入到滑动水肥杆。优选的方案中,还设有主控装置,主控装置与行程传感器和光电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多种电连接,行程传感器用于检测行走车架的行驶里程,光电传感器用于检测植株;主控装置与行走装置电连接,用于控制行走车架的行走和停止动作;主控装置与电磁换向阀或电磁截止阀电连接,用于控制气路的通断以使水肥深施装置的滑动水肥杆扎入到土壤中或者从土壤中拔出;主控装置与水肥自动阀电连接,用于控制水肥注入到土壤中。一种采用上所述的水肥深施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行走车架行走至工作现场,根据现场状况将水肥深施装置调整为朝下合适的倾角,以使水肥施放在靠近植物根部合适的位置;S2、设定不同的步进方式,以步进的方式行走;S3、在预设的位置,轮流给各个悬臂的水肥深施装置的活塞腔通入压缩空气,使滑动水肥杆的自由端进入到土壤中;S4、依次开启水肥自动阀,通过各个滑动水肥杆在土壤内注入预设的量的水肥;通过以上步骤实现自动化的水肥深施作业。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肥深施装置,通过采用将水肥深施装置安装在行走车架上,并利用压缩空气驱动水肥深施装置的方案,实现了水肥深施作业的自动操作,大幅降低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便于实现水肥深施作业的推广。能够大幅提高作物质量,减少施肥过量对土壤性质的影响。本技术的控制方法简便易行,可靠性高。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立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悬臂和水肥深施装置的局部放大立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悬臂和水肥深施装置的局部放大侧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水肥深施装置的剖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水肥深施装置另一可选方案的的剖视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控制部分的连接框图。图7为本技术中动力部分的连接框图。图中:行走车架1,水肥储箱2,悬臂3,锁扣31,限位块32,倾角限位螺栓33,水肥深施装置4,转销41,筒体42,第一端盖43,滑动水肥杆44,活塞腔45,活塞46,水肥深施头47,悬挂板48,弹簧49,第二端盖40,电磁换向阀5,水肥管路6,压缩空气管路7,缓冲高度8,电磁截止阀9,水肥自动阀10,缓冲气罐11。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4中,一种水肥深施装置,包括行走车架1,在行走车架1上设有多个悬臂3,悬臂3上设有可转动的水肥深施装置4;所述的水肥深施装置4上设有由压缩空气驱动的滑动水肥杆44,滑动水肥杆44用于插入到土壤中,滑动水肥杆44为中空结构,滑动水肥杆44通过管路与水肥储箱2连接。由此结构,利用行走车架1行走在田间的垄间,利用压缩空气使滑动水肥杆44插入到土壤中,并将水肥储箱2中的水肥自动输入到靠近根部的土壤中。从而实现大规模的自动化水肥深施操作。采用本技术的系统还能避免某些水肥的气味对空气造成污染,例如气味较大的人畜粪便以及利用榨油残渣生产的沤肥。优选的方案如图1、7中,所述的行走车架1上设有燃油机,燃油机与发电机连接,发电机与行走装置电连接,用于驱动行走装置行走,行走装置采用由电机驱动的轮式行走装置;采用燃油机发电驱动的方案,能够提高行走车架1的控制精度,尤其是在水肥深施作业过程中,需要行走车架1停止运行,这样频繁启停的步进行走方式,采用燃油机发电驱动的方案能够大幅降低能耗。还设有电池系统,用于储存发电机发出的电能,以进一步提高燃油机的能量转化效率。发电机还与空压机连接,空压机采用活塞式空压机,压力为0.3~0.6兆帕,空压机作为压缩空气源;水肥的驱动方式包括设置在水肥管路6上的水肥泵,例如隔膜泵或离心泵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肥深施装置,包括行走车架(1),其特征是:在行走车架(1)上设有多个悬臂(3),悬臂(3)上设有可转动的水肥深施装置(4);/n所述的水肥深施装置(4)上设有由压缩空气驱动的滑动水肥杆(44),滑动水肥杆(44)用于插入到土壤中,滑动水肥杆(44)为中空结构,滑动水肥杆(44)通过管路与水肥储箱(2)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肥深施装置,包括行走车架(1),其特征是:在行走车架(1)上设有多个悬臂(3),悬臂(3)上设有可转动的水肥深施装置(4);
所述的水肥深施装置(4)上设有由压缩空气驱动的滑动水肥杆(44),滑动水肥杆(44)用于插入到土壤中,滑动水肥杆(44)为中空结构,滑动水肥杆(44)通过管路与水肥储箱(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肥深施装置,其特征是:水肥深施装置(4)的结构为:筒体(42)上设有活塞腔(45),活塞腔(45)的两端固设有第一端盖(43)和第二端盖(40),滑动水肥杆(44)上固设有活塞(46),活塞(46)滑动安装在活塞腔(45)内,滑动水肥杆(44)的两端分别穿过第一端盖(43)和第二端盖(40),滑动水肥杆(44)并与第一端盖(43)和第二端盖(40)滑动密封连接,在活塞腔(45)靠近第一端盖(43)和第二端盖(40)的内侧设有进气口,两个进气口分别与活塞腔(45)的两端连通,两个进气口通过管路与电磁换向阀(5)连接,电磁换向阀(5)与压缩空气源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肥深施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电磁换向阀(5)安装在靠近活塞腔(45)的位置;
在电磁换向阀(5)的进口还设有缓冲气罐(1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肥深施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筒体(42)端头设有转销(41),转销(41)与悬臂(3)可转动的连接;
第一端盖(43)和第二端盖(40)中的一个位于筒体(42)端头的位置,另一个位于筒体(42)中间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肥深施装置,其特征是:两个进气口分别与第一端盖(43)和第二端盖(40)之间具有一段缓冲高度(8),以缓冲滑动水肥杆(44)的滑动冲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肥深施装置,其特征是:水肥深施装置(4)的结构为:活塞腔(45)的一端与两个悬挂板(48)连接,悬挂板(48)端头设有转销(41),转销(41)与悬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望飞勇邓立宝覃初贤覃欣广邢钇浩温东强罗瑞鸿刘芸姜新李一伟阮经宙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