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自动施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10761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09: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农业科技用高效自动施肥装置,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顶端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入端与市电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安装架底端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外侧固定连接有储料桶,所述储料桶底端固定连接有混合机构,所述混合机构包括隔板、混合斗、输送管、收集铲、研磨管、研磨锥块、驱动轴、搅拌轴和搅拌桨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隔板、混合斗、输送管、收集铲、研磨管、研磨锥块、驱动轴、搅拌轴和搅拌桨叶之间的相互配合,避免了直接将肥料撒到农田表面上产生升华的现象,同时肥料在土壤内分布均匀,有利于肥料扩撒到农作物的根部,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增强了肥料在土壤中的扩撒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自动施肥装置
本技术涉及农业科技
,具体为一种自动施肥装置。
技术介绍
中国农业发生于新石器时代,中国农业的生产结构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副业,但数千年来一直以种植业为主,由于人口多,耕地面积相对较少,粮食生产尤占主要地位,在传统观念中,种植五谷,几乎就是农业生产的同义语,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在现代农业施肥过程中,已经开始使用自动施肥装置进行施肥;但是目前市场上的自动施肥装置只能将肥料晒在农田的土壤表面或集中埋藏到土壤之下,位于土壤表面的肥料在阳光的照射下容易产生升华,降低了肥料的利用率,而集中埋藏到土壤内肥料,只能被肥料周围的土壤吸收,不利于肥料作用农作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高效自动施肥装置,可以有效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自动施肥装置只能将肥料晒在农田的土壤表面或集中埋藏到土壤之下,位于土壤表面的肥料在阳光的照射下容易产生升华,降低了肥料的利用率,而集中埋藏到土壤内肥料,只能被肥料周围的土壤吸收,不利于肥料作用农作物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自动施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架(1),所述安装架(1)底端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挡板(3),所述挡板(3)外侧固定连接有储料桶(4),所述储料桶(4)底端固定连接有隔板(501),所述隔板(501)底端固定连接有混合斗(502),所述混合斗(502)一侧固定连接有输送管(503),所述输送管(503)一端固定连接有收集铲(504),所述隔板(501)顶端固定连接有研磨管(505),所述研磨管(505)内侧转动连接有研磨锥块(506),所述研磨锥块(506)顶端固定连接有驱动轴(507),所述驱动轴(507)顶端与驱动电机(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研磨锥块(506)底端固定连接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自动施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架(1),所述安装架(1)底端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挡板(3),所述挡板(3)外侧固定连接有储料桶(4),所述储料桶(4)底端固定连接有隔板(501),所述隔板(501)底端固定连接有混合斗(502),所述混合斗(502)一侧固定连接有输送管(503),所述输送管(503)一端固定连接有收集铲(504),所述隔板(501)顶端固定连接有研磨管(505),所述研磨管(505)内侧转动连接有研磨锥块(506),所述研磨锥块(506)顶端固定连接有驱动轴(507),所述驱动轴(507)顶端与驱动电机(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研磨锥块(506)底端固定连接有搅拌轴(508),所述搅拌轴(508)外侧固定连接有搅拌桨叶(509),所述混合斗(502)底端固定连接有出料口(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自动施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磨管(505)内侧均匀开设有螺旋槽,所述研磨锥块(506)外侧均匀开设有研磨槽,所述研磨管(505)内壁与研磨锥块(506)外侧的距离由上至下逐渐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自动施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磨管(505)顶端固定连接有送料管(701),所述送料管(701)外侧底端圆周方向均匀开设有进料口(702),所述进料口(702)一端两侧均开设有滑移槽(703),所述滑移槽(703)内滑动连接有密封板(704),所述密封板(704)外侧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705),所述连接块(705)顶端固定连接有调节螺杆(706),所述调节螺杆(706)外侧顶端套接有调节螺母(707),所述送料管(701)外侧对应调节螺母(707)底端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支撑块(70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自动施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斗(502)底端固定连接有车板(8),所述车板(8)底端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座(901),所述安装座(901)一端转动连接有摆动轴(902),所述摆动轴(902)外侧固定连接有摆动架(903),所述摆动架(903)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架(904),所述连接架(9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敏陈莹莹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