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生物栽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10731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09: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生物栽培装置,包括多个支撑架构成的立方体形棚体,所述棚体内设有移动滑杆;所述移动滑杆上设有多个连接杆,每个连接杆下端设有耕刀;所述移动滑杆上侧设有上下气缸,该上下气缸与滑轨连接;所述移动滑杆上设有距离感应装置,该距离感应装置下端设有多个传感器头,该传感器头由发射电极模块和接收电极模块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探测下方是否有植物,自动翻动土壤,保持土壤的通气性,无需人工费力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生物栽培装置
本技术属于生物栽培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生物栽培装置。
技术介绍
土壤空气与近地层大气之间不断进行气体交换的现象,也称土壤通透性;土壤和大气间的气体交换也主要是氧与二氧化碳气体的互相交换,即土壤从大气中不断获得新鲜氧气,同时向大气排出二氧化碳,使土壤空气不断得到更新,因而土壤与大气的气体交换,亦称为土壤的呼吸作用;土壤通气性是土壤的重要特性之一,是保证土壤空气质量,使植物正常生长,微生物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等不可缺少的条件,如土壤通气不良,会影响微生物活动,降低有机质的分解速度及养分的有效性;还会使土壤中的有机质分解形成氢,氢能引起富含氧的盐类以及三价铁和四价锰的化学还原作用;土壤中氧少,二氧化碳多时,会使土壤酸度提高,适宜于致病霉菌的发育,易使作物感染病虫害;因此,良好的通气性是作物吸收大量水分必不可少的条件。很多自动翻土设备需要人为操控,费时费力,自动操控的设备存在一个问题,无法准确找到翻动的位置,可能会因此损坏已经栽种完成得植物。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生物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支撑架构成的立方体形棚体,所述棚体内设有移动滑杆(4);所述移动滑杆(4)上设有多个连接杆(10),每个连接杆(10)下端设有耕刀(5);所述移动滑杆(4)上侧设有上下气缸(7),该上下气缸(7)与滑轨连接;所述移动滑杆(4)上设有距离感应装置,该距离感应装置(13)下端设有多个传感器头(12),该传感器头由发射电极模块和接收电极模块组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生物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支撑架构成的立方体形棚体,所述棚体内设有移动滑杆(4);所述移动滑杆(4)上设有多个连接杆(10),每个连接杆(10)下端设有耕刀(5);所述移动滑杆(4)上侧设有上下气缸(7),该上下气缸(7)与滑轨连接;所述移动滑杆(4)上设有距离感应装置,该距离感应装置(13)下端设有多个传感器头(12),该传感器头由发射电极模块和接收电极模块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生物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棚体相对的两个侧面上分别设置第一滑杆(2)和第二滑杆(3),其中,棚体侧面、第一滑杆(2)和第二滑杆(3)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一滑杆(2)两端分别与棚体侧面两端的支撑架(1)连接,且该第一滑杆(2)下侧垂直设有多个第二滑杆(3);所述棚体顶面设有横跨整个棚体的滑轨,该滑轨与第一滑杆(2)在空间内平行;所述第一滑杆(2)上垂直设有移动滑杆(4),该移动滑杆(4)和第一滑杆(2)所在的平面相互垂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娟刘九辉李洪娇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师范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