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声器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1001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8: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扬声器模组,包括壳体和收容于所述壳体空间内的扬声器单体,所述扬声器单体将所述壳体空间分隔为前声腔和后声腔,所述壳体上对应所述前声腔的位置设有贯穿壳体的通孔,所述扬声器模组还包括覆盖所述通孔的盖板,所述盖板至少包含一层泡沫金属层和一层金属片层。与相关技术相比,所述盖板采用泡沫金属层,减弱所述扬声器模组的共振效果以及降低其失真,进而提高了所述扬声器模组的声学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扬声器模组
本技术属于扬声器
,尤其涉及一种扬声器模组。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消费者对电子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基于消费者对于电子产品的要求,手机等电子产品的设计趋于轻薄化。扬声器模组作为便携式电子设备的重要声学部件,用于完成电信号与声信号之间的转换,是一种能量转换器件。扬声器模组包括壳体和收容于所述壳体空间内的扬声器单体,扬声器单体将所述壳体空间分隔为前声腔和后声腔。现有技术中,壳体采用坚硬的塑质材料和金属材料制成,前声腔对应的区域为刚性壁。刚性壁的阻尼小,并且振动幅度小,辐射能量有限,无法将腔体能量有效传播出去,扬声器模组发声时产生前腔谐振,在高频谐振附近,能量过高,通常会明显放大失真及噪声,影响听感。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扬声器模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减弱前腔谐振、降低谐振峰、改善失真的扬声器模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扬声器模组,包括壳体和收容于所述壳体空间内的扬声器单体,所述扬声器单体将所述壳体空间分隔为前声腔和后声腔,所述壳体上对应所述前声腔的位置设有贯穿壳体的通孔,所述扬声器模组还包括覆盖所述通孔的盖板,所述盖板至少包含一层泡沫金属层和一层金属片层。优选地,所述扬声器模组的所述前声腔包括与外界连通的导声通道,所述盖板设置于正对所述扬声器单体的位置和/或所述导声通道的位置。优选地,所述盖板设置于正对所述扬声器单体的位置。优选地,所述盖板注塑或粘接固定于所述壳体。优选地,所述盖板包括一层泡沫金属层和一层金属片层,所述金属片层设于靠近所述扬声器单体的一侧或者远离所述扬声器单体的一侧。优选地,所述盖板包括两层金属片层和一层泡沫金属层,所述金属片层分别位于所述泡沫金属层的两侧表面。优选地,所述盖板包括两层泡沫金属层和一层金属片层,所述泡沫金属层分别位于所述金属片层的两侧表面。优选地,所述泡沫金属为泡沫铝、泡沫铜、泡沫铁、泡沫镍、泡沫合金中的任意一种。优选地,所述泡沫金属是通孔、半通孔或者闭孔形态。优选地,所述泡沫金属是通孔形态。优选地,所述金属片为铝、铜、铁、镍或合金材料中的任意一种。优选地,所述泡沫金属层的厚度为0.05mm-1mm。优选地,所述金属片层的厚度为0.05mm-1mm。本技术中扬声器模组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模组壳体包括对应所述前声腔区域形成的通孔和覆盖所述通孔的盖板,所述盖板采用泡沫金属层,泡沫金属具有高模量、低密度和优异的冲击能量吸收特性,用于吸收特定谐振频率下的振动的能量,从而减弱所述扬声器模组的共振效果以及改善其失真,进而提高了所述扬声器模组的声学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扬声器模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扬声器模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扬声器模组盖板C处的结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扬声器模组沿A-A线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与现有技术频响曲线对比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与现有技术失真曲线对比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扬声器模组盖板C处的剖视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三扬声器模组盖板C处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上”、“下”等描述结构位置的词语,仅针对本技术部件的放置方式,并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实施例一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4,扬声器模组100包括壳体1、收容于壳体1内的扬声器单体2。壳体1包括上壳11、中壳12和下壳10,合围成收容空间,扬声器单体2收容于收容空间内,扬声器单体2将收容空间分隔为前声腔113和后声腔115,所述前声腔113还包括连通前声腔113与外界的导声通道114。所述中壳12开设后声腔115与外界导通的泄声孔(图中未示出),调节后声腔115声阻,平衡腔体气压。如图2和图4,上壳11侧壁和中壳12侧壁围合成侧出声孔120,上壳11和中壳12的一侧侧壁正对扬声器单2的位置各设有凹型槽,上壳11盖合于所述中壳12之后,与中壳12相对应的侧壁围合成侧出声孔120,所述侧出声孔120正对前声腔113。上壳11上对应前声腔113的位置设有贯穿上壳11的通孔112,所述扬声器模组100还包括覆盖通孔112的盖板13,所述上壳11在所述通孔112处设有凹槽1121,所述盖板13固定在凹槽1121上,盖板13可通过粘接或者注塑的方式固定在凹槽1121上。优选的,所述通孔112与所述扬声器单体2正对设置,当然,所述通孔112还可以设置于所述导声通道114的位置,也可以同时设置于正对扬声器单体2的位置和导声通道114的位置。另外,盖板13的厚度相对于上壳11的厚度较小,可以增大扬声器模组100的前声腔113的空间,进而提升发声装置的声学性能。本实施例盖板13采用一层泡沫金属层132和两层金属片层131,金属片层131粘接在泡沫金属层132的两侧表面,即盖板13的两侧表面是金属片层131,两层金属片层131可以为同一种金属片也可以为两种不同的金属片。所述泡沫金属可以为泡沫铝、泡沫铜、泡沫铁、泡沫镍、泡沫合金中的任意一种或者多种,所述金属片可以为铝、铜、铁、镍或合金材料中的任意一种。实际使用中,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材料不同的特性及产品具体的需求选择其中一种或几种复合材料使用。为减小盖板整体厚度,泡沫金属层厚度范围为0.05mm-1mm,金属片层厚度范围为0.05mm-1mm。泡沫金属可以为通孔、半通孔或闭孔形态,本实施例优选通孔形态,有助于降低盖板密度,减轻盖板质量,提升盖板的模量密度比,减小前声腔谐振,参照图4和图5,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扬声器模组在4kHz-5kHz之间的频响曲线和失真曲线得到明显改善。扬声器单体2还包括磁路系统,所述磁路系统包括磁轭221和容置于磁轭的磁钢和贴设于磁钢上的极芯,为减小扬声器模组整体高度,增大磁路系统空间,下壳10对应磁轭221开设贯穿壳体的通孔101,磁轭221底面外漏于下壳10,并且磁轭221底面与下壳10底面位于同一水平面。实施例二请参阅图7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盖板13包括一层金属片层131和一层泡沫金属层132,金属片层131粘接于泡沫金属层132的上表面。和实施例一的区别是盖板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扬声器模组,包括壳体和收容于所述壳体空间内的扬声器单体,所述扬声器单体将所述壳体空间分隔为前声腔和后声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对应所述前声腔的位置设有贯穿壳体的通孔,所述扬声器模组还包括覆盖所述通孔的盖板,所述盖板至少包含一层泡沫金属层和一层金属片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扬声器模组,包括壳体和收容于所述壳体空间内的扬声器单体,所述扬声器单体将所述壳体空间分隔为前声腔和后声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对应所述前声腔的位置设有贯穿壳体的通孔,所述扬声器模组还包括覆盖所述通孔的盖板,所述盖板至少包含一层泡沫金属层和一层金属片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模组的所述前声腔包括与外界连通的导声通道,所述盖板设置于正对所述扬声器单体的位置和/或所述导声通道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注塑或粘接于所述壳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包括一层泡沫金属层和一层金属片层,所述金属片层设于靠近所述扬声器单体的一侧或者远离所述扬声器单体的一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包括两层金属片层和一层泡沫金属层,所述金属片层分别位于所述泡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德跃梁贺邵明辉
申请(专利权)人: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