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频带转双频带的信号转换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0943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8: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频带转双频带的信号转换电路,第一射频开关的RF2端通过第一电容与第一带通滤波器的输入端电连接,RF1端通过第三电容与第二带通滤波器的输入端电连接;第一带通滤波器的输出端通过第二电容与第二射频开关的RF1端电连接,第二带通滤波器的输出端通过第四电容与第二射频开关的RF2端电连接,第一射频开关的EN端和第二射频开关的EN端均与电源端连接;切换开关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二射频开关的CTRL端以及反相器的输入端电连接,且分别与电源端和接地端可切换地连接,反相器的输出端与第一射频开关的CTRL端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将单频带的输入信号转换为双频带的输出信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频带转双频带的信号转换电路
本技术涉及集成电路
,特别涉及一种单频带转双频带的信号转换电路。
技术介绍
频带,即带宽,指信号所占据的频带宽度;在被用来描述信道时,带宽是指能够有效通过该信道的信号的最大频带宽度。每个工作在高频的传输技术都有一个工作频带,通过调制将基带数据加载到对应的工作频带发射出去,然后在接收端解调出对应的基带数据。但很多应用场景,不需要工作在对应的全频带,有的工作在对应的低频带,有的工作在对应的高频带,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做高频带和低频带两款产品才能满足需求,这样会造成很大的浪费,同时给组网也带来很大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单频带转双频带的信号转换电路。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单频带转双频带的信号转换电路,包括:第一射频开关、第二射频开关、第一带通滤波器、第二带通滤波器、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切换开关以及反相器;第一射频开关的RFC端作为所述信号转换电路的输入端,用于接收输入信号,RF2端通过第一电容与第一带通滤波器的输入端电连接,RF1端通过第三电容与第二带通滤波器的输入端电连接;第一带通滤波器的输出端通过第二电容与第二射频开关的RF1端电连接,第二带通滤波器的输出端通过第四电容与第二射频开关的RF2端电连接,第一射频开关的EN端和第二射频开关的EN端均与电源端连接;切换开关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二射频开关的CTRL端以及反相器的输入端电连接,且分别与电源端和接地端可切换地连接,反相器的输出端与第一射频开关的CTRL端电连接,第二射频开关的RFC端作为所述信号转换电路的输出端,用于输出信号;其中,第二带通滤波器的上限截止频率不大于第一带通滤波器的下限截止频率。较佳地,所述反相器包括NPN三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第一电阻的一端与电源端连接,另一端分别与第二电阻的一端以及NPN三极管的集电极电连接;第三电阻的一端与NPN三极管的基极电连接,另一端与切换开关的输出端电连接;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一射频开关的CTRL端电连接,NPN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较佳地,所述切换开关的输出端通过第四电阻与一控制系统电连接。较佳地,所述切换开关的输出端通过第五电阻与第二射频开关的CTRL端电连接。较佳地,所述第二射频开关的EN端通过第六电阻与电源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射频开关的EN端通过第七电阻与电源端电连接。较佳地,所述切换开关为拨档开关或按键开关。较佳地,所述输入信号的频率为1GHz~2GHz。较佳地,第一带通滤波器的下限截止频率为1.5GHz,上限截止频率为2GHz。较佳地,第二带通滤波器的下限截止频率为1GHz,上限截止频率为1.5GHz。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技术各较佳实例。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切换开关的输出端分别与电源端和接地端可切换地连接。若切换开关的输出端与电源端连接,向第二射频开关的CTRL端输出高电平信号,通过反相器之后,向第一射频开关的CTRL端输出低电平信号。若切换开关的输出端与接地端连接,向第二射频开关的CTRL端输出低电平信号,通过反相器之后,向第一射频开关的CTRL端输出高电平信号。本技术通过切换开关的输出端分别与电源端和接地端可切换地连接,能够使得输入信号经过不同的带通滤波器进行输出,从而实现将单频带的输入信号转换为双频带的输出信号。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单频带转双频带的信号转换电路的局部原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单频带转双频带的信号转换电路的局部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技术,但并不因此将本技术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单频带转双频带的信号转换电路,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射频开关U1、第二射频开关U2、第一带通滤波器F1、第二带通滤波器F2、第一电容C12、第二电容C14、第三电容C15、第四电容C3、切换开关以及反相器。第一射频开关U1的RFC端作为所述信号转换电路的输入端,用于接收输入信号RFC1,第一射频开关U1的RF2端通过第一电容C12与第一带通滤波器F1的输入端电连接,第一射频开关U1的RF1端通过第三电容C15与第二带通滤波器F2的输入端电连接。在一个具体的例子中,输入信号RFC1的频率为1G~2GHz。第一带通滤波器F1的输出端通过第二电容C14与第二射频开关U2的RF1端电连接,第二带通滤波器F2的输出端通过第四电容C3与第二射频开关U2的RF2端电连接。第一射频开关U1的EN端和第二射频开关U2的EN端均与电源端VCC1.8V连接。切换开关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二射频开关U2的CTRL端以及反相器的输入端电连接,且分别与电源端和接地端可切换地连接,反相器的输出端与第一射频开关U1的CTRL端电连接,第二射频开关U2的RFC端作为所述信号转换电路的输出端,用于输出信号RFC2。其中,第二带通滤波器F2的上限截止频率不大于第一带通滤波器F1的下限截止频率。在一个具体的例子中,第一带通滤波器的下限截止频率为1.5GHz,上限截止频率为2GHz;第二带通滤波器的下限截止频率为1GHz,上限截止频率为1.5GHz。本实施例中,第一带通滤波器F1为高频带通滤波器,第二带通滤波器F2为低频带通滤波器。本实施例中,切换开关的输出端分别与电源端和接地端可切换地连接。若切换开关的输出端与电源端连接,向第二射频开关U2的CTRL端输出高电平信号,通过反相器之后,向第一射频开关U1的CTRL端输出低电平信号。若切换开关的输出端与接地端连接,向第二射频开关U2的CTRL端输出低电平信号,通过反相器之后,向第一射频开关U1的CTRL端输出高电平信号。第一射频开关U1中的EN端与电源端连接,为高电平。第二射频开关U2中的EN端与电源端连接,为高电平。第一射频开关U1和第二射频开关U2的控制逻辑如下表1所示:表1参考表1和图1,若切换开关的输出端与电源端连接,对于第一射频开关U1而言,CTRL端为低电平,EN端为高电平,RF路径为RFC—RF1;对于第二射频开关U2而言,CTRL端为高电平,EN端为高电平,RF路径为RFC—RF2。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从RFC1→F2→RFC2的通路。由于F2为低频带通滤波器,故此时工作在低频带。若切换开关的输出端与接地端连接,对于第一射频开关U1而言,CTRL端为高电平,EN端为高电平,RF路径为RFC—RF2;对于第二射频开关U2而言,CTRL端为低电平,EN端为高电平,RF路径为RFC—RF1。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从RFC1→F1→RFC2的通路。由于F1为高频带通滤波器,故此时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频带转双频带的信号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射频开关、第二射频开关、第一带通滤波器、第二带通滤波器、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切换开关以及反相器;/n第一射频开关的RFC端作为所述信号转换电路的输入端,用于接收输入信号,RF2端通过第一电容与第一带通滤波器的输入端电连接,RF1端通过第三电容与第二带通滤波器的输入端电连接;/n第一带通滤波器的输出端通过第二电容与第二射频开关的RF1端电连接,第二带通滤波器的输出端通过第四电容与第二射频开关的RF2端电连接,/n第一射频开关的EN端和第二射频开关的EN端均与电源端连接;/n切换开关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二射频开关的CTRL端以及反相器的输入端电连接,且分别与电源端和接地端可切换地连接,反相器的输出端与第一射频开关的CTRL端电连接,第二射频开关的RFC端作为所述信号转换电路的输出端,用于输出信号;/n其中,第二带通滤波器的上限截止频率不大于第一带通滤波器的下限截止频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频带转双频带的信号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射频开关、第二射频开关、第一带通滤波器、第二带通滤波器、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切换开关以及反相器;
第一射频开关的RFC端作为所述信号转换电路的输入端,用于接收输入信号,RF2端通过第一电容与第一带通滤波器的输入端电连接,RF1端通过第三电容与第二带通滤波器的输入端电连接;
第一带通滤波器的输出端通过第二电容与第二射频开关的RF1端电连接,第二带通滤波器的输出端通过第四电容与第二射频开关的RF2端电连接,
第一射频开关的EN端和第二射频开关的EN端均与电源端连接;
切换开关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二射频开关的CTRL端以及反相器的输入端电连接,且分别与电源端和接地端可切换地连接,反相器的输出端与第一射频开关的CTRL端电连接,第二射频开关的RFC端作为所述信号转换电路的输出端,用于输出信号;
其中,第二带通滤波器的上限截止频率不大于第一带通滤波器的下限截止频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相器包括NPN三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
第一电阻的一端与电源端连接,另一端分别与第二电阻的一端以及NPN三极管的集电极电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剑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