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电压增益的多电平升压变换电路及变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09273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8: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微电网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电压增益的多电平升压变换电路及变换器,包括交错变换器前端单元和电压倍增器;交错变换器前端单元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一电感器和第二电感器;电压倍增器包括至少两个升压单元,一个升压单元的一端连接交错变换器前端单元,另一端依次并联其余升压单元。通过交错变换器前端结构减小输入电流纹波,电压倍增器增大电压增益,基于电压倍增器的多个升压单元的并连结构,随着电平数的增加,电容器的额定电压不会随之增加,进而减少装置体积及成本,并且只需要一个电容器和一个二极管即可增加一个电平,方便扩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电压增益的多电平升压变换电路及变换器
本技术属于微电网
,涉及一种高电压增益的多电平升压变换电路及变换器。
技术介绍
在含有可再生能源及燃料电池的微电网系统中,由于可再生能源输出电压低,所以需要具有高电压增益的DC-DC升压转换器将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能输送至用电系统。传统升压变换器具有以下缺点:1、由于高压开关的需要,导致开关管导通损耗高;2、由于高占空比,二极管产生的反向恢复问题难以解决;3、由于半导体器件和无功元件的导通电阻或寄生电阻引起的变换器性能下降问题;4、理论上,电压增益是无穷大的,但实际上,电压增益是有限的;5、转换器效率低等缺点,这些缺点导致传统升压转换器无法满足高压微电网的运行控制要求,因此需要高增益的DC-DC变换器。有学者提出利用电压倍增器2或其他技术实现更高电压增益的变换器,与现有的变换器相比,该变换器具有串联电容器叠加的优点,使用低压额定电容器器产生更高的电压,可以实现高压供电,但是电容器器的额定值随着输出电压的增加而增加,由此会增加电容器器数量及电路体积。还有学者提出了利用变压器和耦合电感器实现高电压增益的若干隔离转换器,但是这种转换器具有复杂性、变压器的铁芯饱和、存在电压尖峰等缺点,大量的绕组匝数在二次侧增加了变换器的成本,由于钳位技术被用来限制电压峰值,这也会增加元件的数量,增加电路结构复杂性。此外,在基于耦合电感器的结构中,当变换器的电压增益增加时,会产生较大的输入电流波动,所以需要额外的滤波器来平抑输入电流的波动。综上所述,目前现有升压变换器存在电压增益低、电容器器额定电压高、所需元件数量多以及成本高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现有升压变换器电压增益低、电容器器额定电压高、所需元件数量多以及成本高的缺点,提供一种高电压增益的多电平升压变换电路及变换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本技术一方面,一种高电压增益的多电平升压变换电路,包括交错变换器前端单元和电压倍增器;交错变换器前端单元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一电感器和第二电感器;第一电感器的一端和第二电感器的一端均连接电压源正极,第一电感器的另一端连接第一开关管的漏极,第二电感器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开关管的漏极,第一开关管的源极和第二开关管的源极均连接电压源负极;电压倍增器包括至少两个升压单元,其中一个升压单元的一端连接交错变换器前端单元,另一端依次并联其余升压单元;每个升压单元均包括串联的电容器和二极管,二极管负极与电容器负极连接;定义与交错变换器前端单元连接的升压单元为连接升压单元,连接升压单元二极管正极与第一电感器和第一开关管的连接线连接,连接升压单元的电容器正极与第二电感器和第二开关管的连接线连接;定义相邻两个升压单元中靠近交错变换器前端单元的一个为第一升压单元,另一个为第二升压单元;第一升压单元包括第一电容器和第一二极管,第二升压单元包括第二电容器和第二二极管,第二电容器和第二二极管串联后与第一二极管并联,第二电容器正极连接第一二极管正极,第二二极管正极连接第一二极管负极。本技术高电压增益的多电平升压变换电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均为MOSFET开关管。所述MOSFET开关管为型号为MOSFET-IRF540N的功率开关管。所述电压源为直流电压源,电压值为15V。所述第一电感器和第二电感器的型号均为CD127,电感值均为15μH。本技术另一方面,一种高电压增益的多电平升压变换器,包括电压传感器、DSP芯片、PWM控制器和上述的升压变换电路;电压传感器一端连接升压变换电路的电压倍增器,另一端依次连接DSP芯片和PWM控制器,PWM控制器上设置两个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一开关管的栅极和第二开关管的栅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升压变换电路,通过设置交错变换器前端单元和电压倍增器,利用交错变换器前端单元减小输入电流纹波,再通过电压倍增器实现电压增益,基于电压倍增器内部设置的升压单元,升压单元的个数越多,电压倍增器的电压增益越高,在需要高的电压增益时,只需要增加升压单元的个数,电容器的额定电压不用随之增加,这样极大的减少电路的体积及成本,并且只需要一个电容器和一个二极管即可增加一个电平,方便扩展,整个升压变换电路的结构简单,便于实现,成本低。本技术升压变换器,通过电压传感器、DSP芯片和PWM控制器实现升压变换电路中开关管的控制,技术成熟,便于实现,结构简单,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升压变换电路拓扑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第一种工作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第二种工作状态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第三种工作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第四种工作状态示意图。其中:1-交错变换器前端单元;2-电压倍增器;S1和S2为开关管;D1、D2、D3、D4、……和DN均为二极管;C1、C2、C3、……和CN均为电容器;L1和L2均为电感器;R1为电阻。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1,本技术高电压增益的多电平升压变换电路,包括交错变换器前端单元1和电压倍增器2。交错变换器前端结构1用于减少输入电流纹波;电压倍增器2的作用是用于扩展电压等级,增大电压增益。具体的,交错变换器前端单元1包括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S2、第一电感器L1和第二电感器L2;第一电感器L1的一端和第二电感器L2的一端均连接电压源正极,第一电感器L1的另一端连接第一开关管S1的漏极,第二电感器L2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开关管S2的漏极,第一开关管S1的源极和第二开关管S2的源极均连接电压源负极。电压倍增器2包括至少两个升压单元,其中一个升压单元的一端连接交错变换器前端单元1,另一端依次并联其余升压单元;每个升压单元均包括串联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电压增益的多电平升压变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交错变换器前端单元(1)和电压倍增器(2);/n交错变换器前端单元(1)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一电感器和第二电感器;第一电感器的一端和第二电感器的一端均连接电压源正极,第一电感器的另一端连接第一开关管的漏极,第二电感器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开关管的漏极,第一开关管的源极和第二开关管的源极均连接电压源负极;/n电压倍增器(2)包括至少两个升压单元,其中一个升压单元的一端连接交错变换器前端单元(1),另一端依次并联其余升压单元;每个升压单元均包括串联的电容器和二极管,二极管负极与电容器负极连接;定义与交错变换器前端单元(1)连接的升压单元为连接升压单元,连接升压单元二极管正极与第一电感器和第一开关管的连接线连接,连接升压单元的电容器正极与第二电感器和第二开关管的连接线连接;定义相邻两个升压单元中靠近交错变换器前端单元(1)的一个为第一升压单元,另一个为第二升压单元;第一升压单元包括第一电容器和第一二极管,第二升压单元包括第二电容器和第二二极管,第二电容器和第二二极管串联后与第一二极管并联,第二电容器正极连接第一二极管正极,第二二极管正极连接第一二极管负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电压增益的多电平升压变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交错变换器前端单元(1)和电压倍增器(2);
交错变换器前端单元(1)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一电感器和第二电感器;第一电感器的一端和第二电感器的一端均连接电压源正极,第一电感器的另一端连接第一开关管的漏极,第二电感器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开关管的漏极,第一开关管的源极和第二开关管的源极均连接电压源负极;
电压倍增器(2)包括至少两个升压单元,其中一个升压单元的一端连接交错变换器前端单元(1),另一端依次并联其余升压单元;每个升压单元均包括串联的电容器和二极管,二极管负极与电容器负极连接;定义与交错变换器前端单元(1)连接的升压单元为连接升压单元,连接升压单元二极管正极与第一电感器和第一开关管的连接线连接,连接升压单元的电容器正极与第二电感器和第二开关管的连接线连接;定义相邻两个升压单元中靠近交错变换器前端单元(1)的一个为第一升压单元,另一个为第二升压单元;第一升压单元包括第一电容器和第一二极管,第二升压单元包括第二电容器和第二二极管,第二电容器和第二二极管串联后与第一二极管并联,第二电容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景文张文倩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