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控制电路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08731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8:17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源控制电路及电子设备,电源控制电路包括:电源输入端,连接外部电源;电源输出端,连接待供电设备;第一开关电路,其输入端连接电源输入端,其输出端连接电源输出端,其控制端连接控制信号输入端;第二开关电路,其输入端连接电源输入端,其输出端连接电源输出端。通过上述方式,一方面整个电路未使用热惰性器件,且改善了多余功耗和在短时间内频繁开关机的问题;另一方面整个电路是由通用器件组成,成本低,且有效解决抑制浪涌电流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源控制电路及电子设备
本申请涉及电子电路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源控制电路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电子设备供电时,由于许多电子设备巨大的电容效应,在接通电源时会产生很大的浪涌冲击电流,导致供电电源瞬间进入过流保护状态,电源电压下降,设备复位、重启,并且瞬态过大的电流影响系统可靠性以及设备使用寿命。特别对于越来越多的集成产品,具有多路直流电源控制时,当设备上造成的瞬态过流,会导致整个设备重启,影响整个产品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源控制电路及电子设备,一方面整个电路未使用热惰性器件,且改善了多余功耗和在短时间内频繁开关机的问题;另一方面整个电路是由通用器件组成,成本低,且有效解决抑制浪涌电流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源控制电路,包括:电源输入端,连接外部电源;电源输出端,连接待供电设备;第一开关电路,其输入端连接电源输入端,其输出端连接电源输出端,其控制端连接控制信号输入端,第一开关电路在控制信号输入端输入第一控制信号时开启,形成外部电源和待供电设备之间的第一供电通路,并限制供电电流;第二开关电路,其输入端连接电源输入端,其输出端连接电源输出端,其控制端通过第一电阻连接电源输出端,第二开关电路在待供电设备的工作电压达到设定阈值时开启,形成外部电源和待供电设备之间的第二供电通路。其中,电源控制电路还包括二极管;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二开关电路的控制端,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控制信号输入端,第一开关电路和第二开关电路在控制信号输入端输入第二控制信号时关闭。其中,第一控制信号为高电平控制信号,第二控制信号为低电平控制信号。其中,第一开关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二电阻;第一开关管的第一控制端连接第二开关管的第二输入端,第一开关管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电源输入端,第一开关管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第二电阻;第二开关管的第二控制端连接控制信号输入端,第二开关管的第二输入端连接第一开关管的第一控制端,第二开关管的第二输出端接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开关管的第一开关管,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电源输出端;其中,第一开关管为PMOS管,第二开关管为NMOS管。其中,第一开关电路还包括:第三电阻,其第一端连接电源输入端,其第二端连接第一开关管的第一控制端;第四电阻,其第一端连接控制信号输入端,其第二端接地。其中,第二开关电路包括: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的第三控制端连接第四开关管的第四输入端,第三开关管的第三输入端连接电源输入端,第三开关管的第三输出端连接第一电阻的第一端;第四开关管的第四控制端连接第一电阻的第二端,第四开关管的第四输入端连接第三开关管的第三控制端,第四开关管的第四输出端接地;其中,第三开关管为PMOS管,第四开关管为NMOS管。其中,第二开关电路还包括:第五电阻,其第一端连接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其第二端接地。其中,第二开关电路还包括:第六电阻,其第一端连接电源输入端,其第二端连接第三开关管的第三控制端。其中,第二电阻、第三电阻或第六电阻的阻值为10~20KΩ。本申请采用的另一种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电源控制电路,用于连接外部电源以对电子设备供电,其中,电源控制电路是上述的电源控制电路;控制器,连接电源控制电路的控制信号输入端,用于向电源控制电路输入控制信号,以控制电源控制电路的开启或关闭。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的一种电源控制电路,包括:电源输入端,连接外部电源;电源输出端,连接待供电设备;第一开关电路,其输入端连接电源输入端,其输出端连接电源输出端,其控制端连接控制信号输入端,第一开关电路在控制信号输入端输入第一控制信号时开启,形成外部电源和待供电设备之间的第一供电通路,并限制供电电流;第二开关电路,其输入端连接电源输入端,其输出端连接电源输出端,其控制端通过第一电阻连接电源输出端,第二开关电路在待供电设备的工作电压达到设定阈值时开启,形成外部电源和待供电设备之间的第二供电通路。通过上述方式,在供电初期,第一开关电路导通并通过第一开关电路限制供电电流,抑制通电瞬间浪涌电流,在待供电设备的工作电压达到设定阈值后,第二开关电路导通以形成外部电源和待供电设备之间的第二供电通路,采用正常电流进行供电,一方面整个电路未使用热惰性器件,且改善了多余功耗和在短时间内频繁开关机的问题;另一方面整个电路是由通用器件组成,成本低,且有效解决抑制浪涌电流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电源控制电路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电源控制电路第一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电源控制电路第一实施例中第一开关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电源控制电路第一实施例中第二开关电路与第一电阻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3和图4结合的电源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电源控制电路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电源控制电路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电源控制电路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电源控制电路10包括电源输入端A、电源输出端B、第一开关电路11、第二开关电路12、控制信号输入端C和第一电阻R1。其中,电源输入端A连接外部电源20,以接收外部电源提供的电能;电源输出端B连接待供电设备30,给待供电设备30提供电能。其中,第一开关电路11包括输入端a1、输出端c1和控制端b1,其输入端a1连接电源输入端A,其输出端c1连接电源输出端B,其控制端b1连接控制信号输入端C,第一开关电路11在控制信号输入端C输入第一控制信号S1时开启,形成外部电源20和待供电设备30之间的第一供电通路,并限制供电电流,并且使电流流经第一电阻R1。其中,第一控制信号S1为高电平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源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n电源输入端,连接外部电源;/n电源输出端,连接待供电设备;/n第一开关电路,其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输入端,其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源输出端,其控制端连接控制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在所述控制信号输入端输入第一控制信号时开启,形成所述外部电源和所述待供电设备之间的第一供电通路,并限制供电电流;/n第二开关电路,其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输入端,其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源输出端,其控制端通过第一电阻连接所述电源输出端,所述第二开关电路在所述待供电设备的工作电压达到设定阈值时开启,形成所述外部电源和所述待供电设备之间的第二供电通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源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源输入端,连接外部电源;
电源输出端,连接待供电设备;
第一开关电路,其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输入端,其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源输出端,其控制端连接控制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在所述控制信号输入端输入第一控制信号时开启,形成所述外部电源和所述待供电设备之间的第一供电通路,并限制供电电流;
第二开关电路,其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输入端,其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源输出端,其控制端通过第一电阻连接所述电源输出端,所述第二开关电路在所述待供电设备的工作电压达到设定阈值时开启,形成所述外部电源和所述待供电设备之间的第二供电通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源控制电路还包括二极管;
所述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控制端,所述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控制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和所述第二开关电路在所述控制信号输入端输入第二控制信号时关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为高电平控制信号,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为低电平控制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二电阻;
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输入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
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控制端连接所述控制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控制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输出端接地;
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所述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源输出端;
其中,所述第一开关管为PMOS管,所述第二开关管为NMOS管。


5.根据权利要求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小青王可郑佳明余斐
申请(专利权)人: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