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储能集装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07145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8: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储能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储能集装箱。其中储能集装箱包括多个隔仓、风道组件和制冷组件,每个隔仓内均存放有电池模组;且每个所述隔仓内均设置有风道组件,风道组件设置有出风口和回风口;每个隔仓内均设置有制冷组件,制冷组件与风道组件连通,制冷组件通过出风口能够向隔仓内提供冷空气,以对电池模组冷却降温;隔仓内冷却电池模组后的热空气通过回风口回至风道组件内,再由制冷组件冷却降温,以形成冷空气。该储能集装箱解决了局部温差大的问题,提高了储能集装箱的实用性,提高了系统稳定性,且散热均匀,提高了电池模组的散热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储能集装箱
本技术涉及储能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储能集装箱。
技术介绍
目前,储能集装箱内的电池在实际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而且当户外温度高时也会积聚大量的热量,积累过多的热量后会导致电池的充放电倍率降低,影响电池的正常工作,并且降低电池的使用寿命,因此散热成为集装箱的最大难点。现有技术中,传统储能集装箱采用空调制冷散热的方式,直接通过空调将冷空气输入于集装箱,这种方案散热效率不高,各区域的温差较大,且容易使冷空气堆积在风道末端,造成局部温差大,存在着散热效率低和温差大等缺点。而且,传统储能集装箱安装一台或两台空调,在空调出现故障不制冷的时候,储能集装箱容易出线宕机或必须停机检修,生产效率降低。基于此,亟需一种储能集装箱,以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以上所述,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储能集装箱,使储能集装箱内部散热均匀,显著提高了系统稳定性,提高电池模组散热性能及冷却效果。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储能集装箱,包括:多个隔仓,每个所述隔仓内均存放有电池模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在于,包括/n多个隔仓(1),每个所述隔仓(1)内均存放有电池模组(100);/n风道组件(2),每个所述隔仓(1)内均设置有所述风道组件(2),所述风道组件(2)设置有出风口和回风口;/n制冷组件(3),每个所述隔仓(1)内均设置有所述制冷组件(3),所述制冷组件(3)与所述风道组件(2)连通,所述制冷组件(3)用于通过所述出风口向所述隔仓(1)内提供冷空气,以对所述电池模组(100)冷却降温;/n所述隔仓(1)内冷却所述电池模组(100)后的热空气通过所述回风口回至所述风道组件(2)内,再由所述制冷组件(3)冷却降温,以形成所述冷空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隔仓(1),每个所述隔仓(1)内均存放有电池模组(100);
风道组件(2),每个所述隔仓(1)内均设置有所述风道组件(2),所述风道组件(2)设置有出风口和回风口;
制冷组件(3),每个所述隔仓(1)内均设置有所述制冷组件(3),所述制冷组件(3)与所述风道组件(2)连通,所述制冷组件(3)用于通过所述出风口向所述隔仓(1)内提供冷空气,以对所述电池模组(100)冷却降温;
所述隔仓(1)内冷却所述电池模组(100)后的热空气通过所述回风口回至所述风道组件(2)内,再由所述制冷组件(3)冷却降温,以形成所述冷空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组件(2)包括上风道板(21),其设置于所述电池模组(100)的上方,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上风道板(21)上,所述制冷组件(3)的排风口连通于所述上风道板(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风道板(21)的底壁和侧壁上均匀设置有多个所述出风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组件(2)还包括下风道板(22),其位于所述电池模组(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银涛蔡鹏郭燕春陆毅成许勇创李闽健蒙玉宝刘金成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