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拆卸的断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0686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8: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便于拆卸的断路器,包括底座,底座的上侧安装有断路器盖板,底座上安装有断路开关,底座的两个相对的侧面上均设置有两条第一凹槽,断路器盖板的两个相对的侧面上设置有两条第二凹槽,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位于同一垂线上,底座的内部设置有两个空腔,空腔的内部嵌入有扭簧杆,扭簧杆的两端固定有弹簧压杆,弹簧压杆呈“U”形,扭簧杆的外部嵌入有扭簧,扭簧杆上固定有固定片,空腔的内壁上设置有圆孔,扭簧的一端固定在固定片上,扭簧的另一端嵌入在圆孔的内部,弹簧压杆的两侧均嵌入在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的内部,弹簧压杆的顶部与断路器盖板的上侧抵接。该便于拆卸的断路器使用方便、安全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拆卸的断路器
本技术涉及烟气除尘
,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拆卸的断路器。
技术介绍
断路器是指能够关合、承载和开断正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并能关合、在规定的时间内承载和开断异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的开关装置。断路器按其使用范围分为高压断路器与低压断路器,高低压界线划分比较模糊,一般将3kV以上的称为高压电器。断路器可用来分配电能,不频繁地启动异步电动机,对电源线路及电动机等实行保护,当它们发生严重的过载或者短路及欠压等故障时能自动切断电路,其功能相当于熔断器式开关与过欠热继电器等的组合。而且在分断故障电流后一般不需要变更零部件。目前,已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电的产生、输送、使用中,配电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配电系统包括变压器和各种高低压电器设备,低压断路器则是一种使用量大面广的电器。现有的断路器大多接线柱均设置在断路器外部,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安全性有待提高。对于有些接线柱设置在内部的断路器,大多需要拆卸外部螺丝才可取下盖板接线,断路器盖板拆卸麻烦,使用不便。因此需要一种使用方便、安全性高的便于拆卸的断路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使用方便、安全性高的便于拆卸的断路器。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便于拆卸的断路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侧安装有断路器盖板,所述底座上安装有断路开关,所述底座的两个相对的侧面上均设置有两条第一凹槽,所述断路器盖板的两个相对的侧面上设置有两条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位于同一垂线上,所述底座的内部设置有两个空腔,所述空腔的内部嵌入有扭簧杆,所述扭簧杆的两端固定有弹簧压杆,所述弹簧压杆呈“U”形,所述扭簧杆的外部嵌入有扭簧,所述扭簧杆上固定有固定片,所述空腔的内壁上设置有圆孔,所述扭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片上,所述扭簧的另一端嵌入在所述圆孔的内部,所述弹簧压杆的两侧均嵌入在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的内部,所述弹簧压杆的顶部与所述断路器盖板的上侧抵接。优选地,上述的便于拆卸的断路器,其中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设置有定位柱,所述断路器盖板的内部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定位柱嵌入在所述定位孔的内部。优选地,上述的便于拆卸的断路器,其中所述底座的上侧设置有多个接线柱,所述接线柱位于所述断路器盖板的内部,适于防止外部接触漏电。优选地,上述的便于拆卸的断路器,其中所述断路器盖板的侧面设置有多个线孔,适于穿入电线。优选地,上述的便于拆卸的断路器,其中所述断路器盖板上设置有矩形孔,所述断路开关嵌入在所述矩形孔的内部。优选地,上述的便于拆卸的断路器,其中所述弹簧压杆的折弯处设置有倒角。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使用该便于拆卸的断路器时,底座的上侧设置有多个接线柱,接线柱位于断路器盖板的内部,可避免接线外漏,安全性更高。在将断路器盖板拆卸下来时,直接用手将两个弹簧压杆向外侧掰开,使其与断路器盖板脱离接触,即可取下断路器盖板。接线完成后将断路器盖板装上时,先将两个弹簧压杆向外侧掰开,使定位柱与定位孔对准,将断路器盖板扣合后松开弹簧压杆,弹簧压杆自动回弹,将断路器盖板顶部压紧。该便于拆卸的断路器使用方便、安全性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断路器盖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侧视图的半刨视图;图5为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断路器盖板,2、断路开关,3、定位孔,4、第一凹槽,5、弹簧压杆,6、线孔,7、第二凹槽,8、矩形孔,9、底座,10、接线柱,11、定位柱,12、扭簧杆,13、扭簧,14、固定片,15、圆孔,16、空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便于拆卸的断路器,包括底座9,底座9的上侧安装有断路器盖板1。底座9上安装有断路开关2,断路器盖板1上设置有矩形孔8,断路开关2嵌入在矩形孔8的内部。底座9的两个相对的侧面上均设置有两条第一凹槽4,断路器盖板1的两个相对的侧面上设置有两条第二凹槽7,第一凹槽4与第二凹槽7位于同一垂线上,每个第一凹槽4与第二凹槽7一一对应,宽度一致。如图1、图4、图5所示,底座9的内部设置有两个空腔16,空腔16位于底座9的两个第一凹槽4之间。空腔16的内部嵌入有扭簧杆12,扭簧杆12穿过空腔16的侧壁,扭簧杆12的两端焊接固定有弹簧压杆5,弹簧压杆5呈“U”形。或弹簧压杆5与扭簧杆12一体成型。扭簧杆12的外部嵌入有扭簧13,扭簧杆12上焊接固定有固定片14,空腔16的内壁上设置有圆孔15,扭簧13的一端固定在固定片14上,扭簧13的另一端嵌入在圆孔15的内部。在弹簧压杆5转动时位于圆孔15内的一端固定不动,另一端随固定片14的转动而转动。在断路器盖板1盖紧时,弹簧压杆5的两侧均嵌入在第一凹槽4、第二凹槽7的内部,弹簧压杆5的顶部与断路器盖板1的上侧抵接。此时扭簧13对弹簧压杆5施加一个向断路器中心方向的扭力,使弹簧压杆5保持压紧状态。在将断路器盖板1拆卸下来时,直接用手将两个弹簧压杆5向外侧掰开,使其与断路器盖板1脱离接触,即可取下断路器盖板1。如图1、图2、图3所示,底座9的上表面设置有定位柱11,断路器盖板1的内部设置有定位孔3,定位柱11嵌入在定位孔3的内部,便于准确安装。底座9的上侧设置有多个接线柱10,接线柱10位于断路器盖板1的内部,适于防止外部接触漏电,断路器盖板1的内部呈内凹状。断路器盖板1的侧面设置有多个线孔6,适于穿入电线。弹簧压杆5的折弯处设置有倒角,断路器盖板1与弹簧压杆5顶部接触的边棱处也设置有倒角,便于卡扣和拆卸,使卡扣更流畅。在使用该便于拆卸的断路器时,底座9的上侧设置有多个接线柱10,接线柱10位于断路器盖板1的内部,可避免接线外漏,安全性更好。在将断路器盖板1拆卸下来时,直接用手将两个弹簧压杆5向外侧掰开,使其与断路器盖板1脱离接触,即可取下断路器盖板1。接线完成后将断路器盖板1装上时,先将两个弹簧压杆5向外侧掰开,使定位柱11与定位孔3对准,将断路器盖板1扣合后松开弹簧压杆5,弹簧压杆5自动回弹,将断路器盖板1顶部压紧。该便于拆卸的断路器使用方便、安全性高。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拆卸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9),所述底座(9)的上侧安装有断路器盖板(1),所述底座(9)上安装有断路开关(2),所述底座(9)的两个相对的侧面上均设置有两条第一凹槽(4),所述断路器盖板(1)的两个相对的侧面上设置有两条第二凹槽(7),所述第一凹槽(4)与所述第二凹槽(7)位于同一垂线上,所述底座(9)的内部设置有两个空腔(16),所述空腔(16)的内部嵌入有扭簧杆(12),所述扭簧杆(12)的两端固定有弹簧压杆(5),所述弹簧压杆(5)呈“U”形,所述扭簧杆(12)的外部嵌入有扭簧(13),所述扭簧杆(12)上固定有固定片(14),所述空腔(16)的内壁上设置有圆孔(15),所述扭簧(13)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片(14)上,所述扭簧(13)的另一端嵌入在所述圆孔(15)的内部,所述弹簧压杆(5)的两侧均嵌入在所述第一凹槽(4)、第二凹槽(7)的内部,所述弹簧压杆(5)的顶部与所述断路器盖板(1)的上侧抵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拆卸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9),所述底座(9)的上侧安装有断路器盖板(1),所述底座(9)上安装有断路开关(2),所述底座(9)的两个相对的侧面上均设置有两条第一凹槽(4),所述断路器盖板(1)的两个相对的侧面上设置有两条第二凹槽(7),所述第一凹槽(4)与所述第二凹槽(7)位于同一垂线上,所述底座(9)的内部设置有两个空腔(16),所述空腔(16)的内部嵌入有扭簧杆(12),所述扭簧杆(12)的两端固定有弹簧压杆(5),所述弹簧压杆(5)呈“U”形,所述扭簧杆(12)的外部嵌入有扭簧(13),所述扭簧杆(12)上固定有固定片(14),所述空腔(16)的内壁上设置有圆孔(15),所述扭簧(13)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片(14)上,所述扭簧(13)的另一端嵌入在所述圆孔(15)的内部,所述弹簧压杆(5)的两侧均嵌入在所述第一凹槽(4)、第二凹槽(7)的内部,所述弹簧压杆(5)的顶部与所述断路器盖板(1)的上侧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翘楚周浩然余春燕宋翰彪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欣泰宇电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