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铁芯组装生产线
本技术涉及自动化设备
,尤其是一种针对型号为EV350的动铁芯组装生产线。
技术介绍
目前,EV350动铁芯组装生产工艺为全人工进行组装,然而,人工配具有工序多、劳动强度大、耗时久、成本高、生产效率低,而且,随着EV350产量的逐年增加,工人的需求量也随之加大,人员招聘难,工人数量多、难管理,接触器生产的人力成本高,市场竞争力低。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动铁芯组装生产线,一方面实现了EV350动铁芯生产工艺的机械化和自动化,另外,显著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减少从业工人数量,降低了人力成本和管理难度,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所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组装动铁芯、长压簧、静铁芯、长轴套、卡簧、大垫圈、小垫圈、轴套、同轴套、动接头、垫圈、铁芯套筒的全自动动铁芯组装生产线,该动铁芯组装生产线可以实现自动送料、装配、铆压、装配检测、次品输出、良品输出堆垛等功能,而且在整个组装生产过程中实现了零部件逐个自动上料装配,实现了全自动、高效率、节约成本、降低劳动强度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铁芯组装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动铁芯组装生产线按照生产过程依次包括动铁芯长压簧检测组装机(1)、静铁芯卡簧垫片短压簧组装机(2)、轴套动接头组装机(3)和铁芯套筒组装机(4);所述铁芯长压簧检测组装机(1)、静铁芯卡簧垫片短压簧组装机(2)、轴套动接头组装机(3)和铁芯套筒组装机(4)依次相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铁芯组装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动铁芯组装生产线按照生产过程依次包括动铁芯长压簧检测组装机(1)、静铁芯卡簧垫片短压簧组装机(2)、轴套动接头组装机(3)和铁芯套筒组装机(4);所述铁芯长压簧检测组装机(1)、静铁芯卡簧垫片短压簧组装机(2)、轴套动接头组装机(3)和铁芯套筒组装机(4)依次相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铁芯组装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动铁芯长压簧检测组装机(1)包括用于支撑的第一机架(11)、动铁芯自动上料装置(12)、动铁芯垂直度检测装置(13)、长压簧自动上料装置(14)、长压簧检测装置(15)、第一下料机械手(16)、工装治具吹灰部件(17)、垂直输送轨道装置(18)和转盘装置(19);所述转盘装置(19)设置于所述第一机架(11)上;所述转盘装置(19)外侧沿着转盘装置(19)旋转方向依次设有动铁芯自动上料装置(12)、动铁芯垂直度检测装置(13)、长压簧自动上料装置(14)、长压簧检测装置(15)、第一下料机械手(16)、工装治具吹灰部件(17);所述垂直输送轨道装置(18)位于第一下料机械手(16)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铁芯组装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静铁芯卡簧垫片短压簧组装机(2)包括第二机架(21)以及安装在第二机架(21)上的第二输送轨道(22)、静铁芯上料装置(23)、长轴套上料装置(24)、气动立柱铆压机构(25)、铆压组件(26)、轴套组件取件机构(27)、卡簧上料工位(28)、工装定位组件(29)、卡簧检测组件(210)、大垫圈振动上料装置(211)、第一下压检测(212)第二下压检测(213)、小垫圈振动上料装置(214)、下压装置(215)、不良品下料装置(216)和第三输送轨道(217);沿着所述第二输送轨道(22)的移动方向依次设有静铁芯上料装置(23)、长轴套上料装置(24)、气动立柱铆压机构(25)、铆压组件(26)和轴套组件取件机构(27);沿着第三输送轨道(217)移动方向依次设有工装定位组件(29)、卡簧检测组件(210)、大垫圈振动上料装置(211)、第一下压检测(212)第二下压检测(213)、小垫圈振动上料装置(214)、下压装置(215)、不良品下料装置(216);所述卡簧上料工位(28)与所述第三输送轨道(217)相互垂直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动铁芯组装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静铁芯卡簧垫片短压簧组装机(2)还包括不良品下料部件(218)、吹灰装置(219)和压花检测装置(220);所述吹灰装置(219)设置于所述第二输送轨道(22)上;用于对轨道上的工装治具进行除尘处理;所述不良品下料部件(218)设于所述第二输送轨道(22)一端,用于收集不良品;所述压花检测装置(220)设置于所述铆压组件(26)右侧,用于对铆后的轴套组件进行检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铁芯组装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动接头组装机(3)包括第三机架(31)以及安装在第三机架(31)上的第二转盘机构(32)、轴套上料装置(33)、轴套检测部件(34)、同轴套上料装置(35)、同轴套检测部件(36)、气动侧向铆压装置(37)、翻转装置(38)、轴套组件下料装置(39)、第二吹灰装置(310)、第四输送轨道(311)、动接头上料装置(312)、动接头光纤检测部件(313)、垫圈上料装置(314)、第三下压检测(315)、旋铆辅助压紧机构(316)、下压模块装置(317)、成品下料装置(318)和检测机构(319);沿着所述第二转盘机构(32)旋转方向的周侧上依次设有轴套上料装置(33)、轴套检测部件(34)、同轴套上料装置(35)、同轴套检测部件(36)、气动侧向铆压装置(37)、翻转装置(38)、轴套组件下料装置(39)和第二吹灰装置(310);所述第四输送轨道(311)设于所述轴套组件下料装置(39)下方;沿着所述第四输送轨道(311)运输方向依次设有动接头上料装置(312)、动接头光纤检测部件(313)、垫圈上料装置(314)、第三下压检测(315)、旋铆辅助压紧机构(316)、检测机构(319)、下压模块装置(31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绍祥,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博奥特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