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温防收缩开裂的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0622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8: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高压、超高压电缆技术领域,针对目前高压、超高压的电缆耐温变能力差,在较大温差下容易出现开裂和收缩破坏的问题,提供一种耐温防收缩开裂的电缆,包括导体本体和包覆导体本体的金属套,所述导体本体包括芯线、包覆芯线的导体屏蔽层、包覆导体屏蔽层的绝缘层、包覆绝缘层的绝缘屏蔽层、包覆绝缘屏蔽层的包带层和设置在金属套和包带层之间的柔性缓冲层,所述柔性缓冲层的表面和内部设有若干分散的微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缆在导体本体上设置包覆的带有纹路的金属套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同时在金属套和导体本体之间设置柔性缓冲层起到形变应力缓冲作用,能够缓解高压、超高压电缆在较大温差下容易出现开裂和收缩破坏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温防收缩开裂的电缆
本技术涉及高压、超高压电缆
,具体涉及一种耐温防收缩开裂的电缆。
技术介绍
目前的高压、超高压电力电缆几乎都是采用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的绝缘层是交联聚乙烯,具有良好的电性能和稳定的耐热耐老化性能。但是交联聚乙烯绝缘绝缘电缆的耐高低温交变能力差,容易在较大温差下出现开裂和收缩破坏,同时交联聚乙烯是热固性材料,需要在生产过程中提供足够热能进行聚乙烯交联,生产成本相对较高。同时交联聚乙烯为热固性材质,不可回收再利用,不利于环保。中国专利CN201820188584.3,专利名称“一种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公开了一种包括导线束和保护层的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导线束由导线和第一绝缘层构成,第一绝缘层包裹在导线外侧,导线由多根铜线绞合而成,保护层包裹在导线束外侧,保护层由内而外依次为填充层、扎带层、内护套、第二绝缘层、外护套,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由交联聚乙烯材料制备而成。该专利的电缆仍然具有目前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目前高压、超高压的电缆耐温变能力差,在较大温差下容易出现开裂和收缩破坏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耐温防收缩开裂的电缆,缓解高压、超高压电缆在较大温差下容易出现开裂和收缩破坏的现象。本技术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耐温防收缩开裂的电缆,包括导体本体和包覆导体本体的金属套,所述导体本体包括芯线、包覆芯线的导体屏蔽层、包覆导体屏蔽层的绝缘层、包覆绝缘层的绝缘屏蔽层、包覆绝缘屏蔽层的包带层和设置在金属套和包带层之间的柔性缓冲层。本技术的耐温防收缩开裂的电缆在导体本体外设置金属起到保护作用,并且在导体本体红色金属套之间设置柔性缓冲层,柔性缓冲层在电缆温差较大出现膨胀或收缩变形时可以被挤压或胀开而起到良好的形变缓冲作用,避免导体本体和金属套之间的硬性接触。作为本技术的改进,所述柔性缓冲层的表面和内部设有若干分散的微孔。微孔起到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增大柔性缓冲层的变形的空间,二是微孔内充满的空气也有利于起到一定的隔温作用。作为本技术的改进,所述柔性缓冲层为聚四氟乙烯缓冲层。聚四氟乙烯缓冲层由厚度为200~300μm的聚四氟乙烯厚膜包覆得到,聚四氟乙烯具有良好的耐温、耐冲击等特性。在聚四氟乙烯缓冲层上设置的微孔可以通过在聚四氟乙烯厚膜的原料中加入一定的乙酸钙,利用乙酸钙受热分解形成。作为本技术的改进,所述金属套由若干同轴线布置的大径凸圈和小径凹圈组成,所述大径凸圈和小径凹圈在导体本体的长度方向上成依次高低起伏相连的纹路,所述小径凹圈的内侧面紧密贴靠导体本体。通过形成高低起伏的纹路可以增强金属套的可变形性,消除或者降低变形应力。作为本技术的改进,所述大径凸圈和小经凹圈在导体本体长度方向上的截面为圆弧状,且大径凸圈的圆弧状截面对应的半径小于小径凹圈对应的半径、大径凸圈的圆弧状截面对应的圆心角小径凹圈对应的圆心角。由于小径凹圈的内侧面紧贴导体本体,在大温差下的小径凹圈处产生的应力更大一些,将小径凹圈的圆心角设置的不小于大径凹圈,且小径凹圈对应更大的半径,小径凹圈的底部两侧更平缓些,能够吸收更多的应力。作为本技术的改进,所述绝缘层为改性聚丙烯绝缘层。改性聚丙烯具有较好的电气性能、抗老化性能和机械物理性能。作为本技术的改进,所述导体屏蔽层、绝缘层和绝缘屏蔽层经三层共挤方式制备得到。作为本技术的改进,所述电缆还包括经抽真空后紧密的包覆在金属套表面的耐低温防护套。耐低温防护套由抽真空工艺处理后紧密贴合金属套的表面,提供更好的耐低温防收缩变形的效果。作为本技术的改进,所述耐低温防护套内还设有若干根绕耐低温防护套的轴线环列布置的芳纶纤维骨架。提供耐低温防滑套更好的抗拉和抗弯强度,强化耐低温防护套的防收缩变形能力。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的电缆在导体本体上设置包覆的带有纹路的金属套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同时在金属套和导体本体之间设置柔性缓冲层起到形变应力缓冲作用,能够缓解高压、超高压电缆在较大温差下容易出现开裂和收缩破坏的现象。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电缆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金属套与导体本体的配合结构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柔性缓冲层的表面结构视图。图中,1、导体本体,11、芯线,12、导体屏蔽层,13、绝缘层,14、绝缘屏蔽层,15、包带层,16、柔性缓冲层,161、微孔,2、金属套,21、大径凸圈,22、小径凹圈,3、耐低温防护套,31、芳纶纤维骨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就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耐温防收缩开裂的电缆,额定电压110kV,包括导体本体1和包覆导体本体的金属套2,其中导体本体包括位于中心的芯线11、包覆芯线的导体屏蔽层12、包覆导体屏蔽层的绝缘层13、包覆绝缘层的绝缘屏蔽层14、包覆绝缘屏蔽层的包带层15和设置在金属套和包带层之间的柔性缓冲层16,其中金属套为铝套,包带层为聚酯包带。通过金属套和柔性缓冲层的设置提升电缆的耐温变和防收缩、开裂性能。为改进现有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所用交联聚乙烯热固性不利回收,且加工成本高的缺陷,绝缘层为改性聚丙烯绝缘层,改性聚丙烯相对交联聚乙烯具有更高的电气性能、抗老化性能和机械物理性能,而且热塑性材质方便回收。进一步的,为更加增强改性聚丙烯层的电气性能、抗老化性能和机械物理性能,所用改性聚丙烯为由丙烯和乙烯共聚得到嵌段共聚体后与乙丙橡胶共混造粒得到超净改性聚丙烯绝缘料。同时导体屏蔽层、绝缘层和绝缘屏蔽层经三层共挤方式制备得到,增强电缆的绝缘屏蔽效果。为了强化电缆的耐温变和防收缩、开裂性能,在金属套外侧还包覆一层柔性的耐低温防护套3,其材质可以为橡胶,经抽真空后紧密的贴合在金属套的表面,在耐低温防护套内还设有芳纶纤维骨架31,芳纶纤维骨架在耐低温防滑套的圆周方向上环列布置。如图2所示,为进一步强化金属套的性能,所用金属套由若干同轴线布置的环状的大径凸圈21和小径凹圈22依次交替连接形成,相邻大径凸圈和小径凹圈之间圆滑过渡连接,这样使金属套在导体本体的长度方向上形成依次高低起伏的纹路。加工中,金属套的这种纹路可由一体压制成型得到。进一步的,大径凸圈和小经凹圈在导体本体长度方向上的截面为圆弧状,且大径凸圈的圆弧状截面对应的半径小于小径凹圈对应的半径、大径凸圈的圆弧状截面对应的圆心角小径凹圈对应的圆心角,使小径凹圈的圆弧状截面相对大径凸圈更加宽、缓,从而吸收更大的变形应力。如图3所示,为进一步强化柔性缓冲层的性,所用柔性缓冲层为聚四氟乙烯缓冲层,该聚四氟乙烯缓冲层由厚度为2000~300μm的聚四氟乙烯厚膜包覆得到,在柔性缓冲层的表面和内部设有若干分散布置的微孔161,这些微孔零散分布,孔的大小可以不同,由聚四氟乙烯厚膜制备中,在原料内加入乙酸钙加热分解气体后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耐温防收缩开裂的电缆,包括导体本体和包覆导体本体的金属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本体包括芯线、包覆芯线的导体屏蔽层、包覆导体屏蔽层的绝缘层、包覆绝缘层的绝缘屏蔽层、包覆绝缘屏蔽层的包带层和设置在金属套和包带层之间的柔性缓冲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温防收缩开裂的电缆,包括导体本体和包覆导体本体的金属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本体包括芯线、包覆芯线的导体屏蔽层、包覆导体屏蔽层的绝缘层、包覆绝缘层的绝缘屏蔽层、包覆绝缘屏蔽层的包带层和设置在金属套和包带层之间的柔性缓冲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温防收缩开裂的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缓冲层的表面和内部设有若干分散的微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耐温防收缩开裂的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缓冲层为聚四氟乙烯缓冲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温防收缩开裂的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套由若干同轴线布置的大径凸圈和小径凹圈组成,所述大径凸圈和小径凹圈在导体本体的长度方向上成依次高低起伏相连的纹路,所述小径凹圈的内侧面紧密贴靠导体本体。


5.根据权利要求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福志黄伟立林荣茜朱金龙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万马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