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0449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8: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第一石墨烯导热塑料板和第二石墨烯导热塑料板,所述第二石墨导热塑料板可拆卸连接在所述第一石墨烯导热塑料板上;所述第一石墨烯导热塑料板上设有安装区域,所述安装区域用于安装光源;所述第二石墨烯导热塑料板上设有通光孔,所述通光孔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的周沿设置有让位槽,所述让位槽的内部和所述第一开口的内侧组成放置空间,所述放置空间用于放置光学膜片组;所述第二开口围设于所述安装区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不仅达到降低背光模组的重量同时保证背光模组的散热效果的目的,还达到方便维护光源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本技术属于显示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液晶显示装置作为电子设备的显示部件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电子产品中,随着电子产品轻薄化的发展,电子设备的边框被设计的越来越窄。而背光模组则是液晶显示装置中的一个重要部件,背光模组的边框也势必越来越窄。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屏和背光模组,背光模组包括安装板、光源、导光板、反光片、扩散片和偏光膜,安装板上设有安装槽,光源、导光板、反光片、扩散片和偏光膜设置在安装槽内,显示屏固定在安装槽且覆盖于偏光膜,安装板设为铁合金板,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但是铁合金板的重量较重,影响用户使用液晶显示装置的体验。且当光源发生损坏时,需要将显示屏从安装槽上拆除,然后将导光板、反光片、扩散片和偏光膜从安装槽中取出,再对光源进行更换,非常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铁合金板的重量较重以及光源不易更换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之一,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第一石墨烯导热塑料板和第二石墨烯导热塑料板,所述第二石墨导热塑料板可拆卸连接在所述第一石墨烯导热塑料板上;所述第一石墨烯导热塑料板上设有安装区域,所述安装区域用于安装光源;所述第二石墨烯导热塑料板上设有通光孔,所述通光孔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的周沿设置有让位槽,所述让位槽的内部和所述第一开口的内侧组成放置空间,所述放置空间用于放置光学膜片组;<br>所述第二开口围设于所述安装区域。进一步地,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铰接件,所述铰接件避开所述安装区域和所述通光孔,所述铰接件具有固定部和转动部,所述固定部和所述转动部可拆卸连接,所述转动部能在所述固定部上转动,所述固定部固定在所述第一石墨烯导热塑料板上,所述转动部固定在所述第二石墨烯导热塑料板上,所述第二石墨烯导热塑料板通过所述铰接件转动以远离或靠近所述安装区域;当所述第二石墨烯导热塑料板靠近所述安装区域时,所述第二开口围设于所述安装区域。进一步地,所述转动部包括第一弹性板和第二弹性板,所述第一弹性板和所述第二弹性板固定在所述第二石墨烯导热塑料板上;所述固定部包括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和旋转轴,所述第一固定块和所述第二固定块固定在所述第一石墨烯导热塑料板上,所述旋转轴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块和所述第二固定块之间,所述旋转轴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块上,另外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固定块上,所述旋转轴夹持于所述第一弹性板和所述第二弹性板之间。进一步地,所述铰接件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铰接件的所述固定部沿着所述第一石墨烯导热塑料板的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所述固定部和所述转动部一一对应。进一步地,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卡接块,所述卡接块避开所述安装区域和所述通光孔;所述卡接块固定在所述第一石墨烯导热塑料板上,所述卡接块卡接在所述第二石墨烯导热塑料板上;或所述卡接块固定在所述第二石墨烯导热塑料板上,所述卡接块卡接在所述第一石墨烯导热塑料板上。进一步地,所述卡接块设为钩块,所述钩块具有连接部和钩部,所述连接部固定在所述第二石墨烯导热塑料板上,所述钩部卡接在所述第一石墨烯导热塑料板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石墨烯导热塑料板上设有卡接槽,所述卡接槽位于所述第一石墨烯导热塑料板的外侧壁上,所述钩部卡接在所述卡接槽内。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当需要安装光源时,将第二石墨烯导热塑料板从第一石墨烯导热塑料板脱离,实现将光学膜片组全部同时脱离第一石墨烯导热塑料板,提高了光学膜片脱离第一石墨烯导热塑料板的速度,从而提高更换光源的速度。第一石墨烯导热塑料板和第二石墨导热塑料板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重量比铁合金低,有利于保证背光模组散热效果的同时降低背光模组的重量。本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之一,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意的一种背光模组,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光源、光学膜片组和显示屏;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安装区域上,所述光源的发光侧朝向所述第二开口;所述光学膜片组设置在所述放置空间内,所述光学膜片组具有入光侧和出光侧,所述入光侧朝向所述光源;所述显示屏固定在所述第二石墨烯导热塑料板上且覆盖于所述光学膜片组的出光侧。进一步地,所述光学膜片组包括反射片、导光板、扩散片和偏光膜,所述反射片、所述导光板、所述扩散片和所述偏光膜依次叠放设置,所述反射片设有通孔,所述光源的所述发光侧位于所述通孔内。进一步地,所述光源包括LED和柔性电路板,所述LED设置有多个,所有所述LED电连接在所述柔性电路板且位于所述通孔内,所述柔性电路板固定在所述安装区域上,所述柔性电路板具有通电端,所述通电端用于连接外部电源,所述通电端穿设于所述第一石墨烯导热塑料板。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光源的发光侧向第二开口发光,使光源的光线从光学膜片组的入光侧进入到光学膜片组中,光线经过光学膜片组处理后得到均匀光,均匀光从光学膜片组的出光侧照射在显示屏上。将第二石墨烯导热塑料板从第一石墨烯导热塑料板上脱离,使第二石墨烯导热塑料板远离安装区域,显示屏和光学膜片组随着第二石墨烯导热塑料板同步活动而远离安装区域,用户在安装和拆卸光源时不需要拆卸显示屏和光学膜片组,起到保护显示屏和光学膜片组的作用。第一石墨烯导热塑料板和第二石墨导热塑料板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重量比铁合金低,有利于保证背光模组散热效果的同时降低背光模组的重量,从而保证液晶显示装置散热效果的同时降低液晶显示装置的重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图1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二;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1、第一石墨烯导热塑料板;111、安装区域;112、卡接槽;12、第二石墨烯导热塑料板;121、通光孔;1211、让位槽;1212、第二开口;13、铰接件;131、固定部;1311、第一固定块;1312、第二固定块;1313、旋转轴;132、转动部;1321、第一弹性板;1322、第二弹性板;14、卡接块;141、连接部;142、钩部;2、光源;21、LED;22、柔性电路板;221、通电端;3、光学膜片组;31、反射片;311、通孔;32、导光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石墨烯导热塑料板和第二石墨烯导热塑料板,所述第二石墨导热塑料板可拆卸连接在所述第一石墨烯导热塑料板上;/n所述第一石墨烯导热塑料板上设有安装区域,所述安装区域用于安装光源;/n所述第二石墨烯导热塑料板上设有通光孔,所述通光孔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n所述第一开口的周沿设置有让位槽,所述让位槽的内部和所述第一开口的内侧组成放置空间,所述放置空间用于放置光学膜片组;/n所述第二开口围设于所述安装区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石墨烯导热塑料板和第二石墨烯导热塑料板,所述第二石墨导热塑料板可拆卸连接在所述第一石墨烯导热塑料板上;
所述第一石墨烯导热塑料板上设有安装区域,所述安装区域用于安装光源;
所述第二石墨烯导热塑料板上设有通光孔,所述通光孔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
所述第一开口的周沿设置有让位槽,所述让位槽的内部和所述第一开口的内侧组成放置空间,所述放置空间用于放置光学膜片组;
所述第二开口围设于所述安装区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铰接件,所述铰接件避开所述安装区域和所述通光孔,所述铰接件具有固定部和转动部,所述固定部和所述转动部可拆卸连接,所述转动部能在所述固定部上转动,所述固定部固定在所述第一石墨烯导热塑料板上,所述转动部固定在所述第二石墨烯导热塑料板上,所述第二石墨烯导热塑料板通过所述铰接件转动以远离或靠近所述安装区域;
当所述第二石墨烯导热塑料板靠近所述安装区域时,所述第二开口围设于所述安装区域。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包括第一弹性板和第二弹性板,所述第一弹性板和所述第二弹性板固定在所述第二石墨烯导热塑料板上;
所述固定部包括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和旋转轴,所述第一固定块和所述第二固定块固定在所述第一石墨烯导热塑料板上,所述旋转轴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块和所述第二固定块之间,所述旋转轴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块上,另外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固定块上,所述旋转轴夹持于所述第一弹性板和所述第二弹性板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件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铰接件的所述固定部沿着所述第一石墨烯导热塑料板的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所述固定部和所述转动部一一对应。


5.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贞荣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新柯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