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测试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线束测试装置,其所述测试平台上设有电源接口、接插件、若干个分接头以及若干个与各所述分接头一一对应的测试灯,所述电源接口与所述接插件电连接,所述分接头与所述测试灯电连接,所述测试灯设置在所述分接头的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提供的线束测试装置结构简单,一次作业即可快速准确地测试线束线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束测试装置
本技术涉及测试装置
,特别是涉及一种线束测试装置。
技术介绍
大部分电子生产厂还是采用人工安装采集线束的方式组织线束。将多个导线单元的一端连接到第一线束连接器,将导线单元的另一端连接到第二线束连接器。由于导线单元数量较多,难免会出现线束线序装错的情况。因此,需要对线束线序进行检测。目前检测人员按照线束图纸手动将待检测的线束中的各导线单元依次插到整机的线路板上,通过检测各电线通电后所实现的功能,来验证线束的线序是否正确。手动逐条测试导线单元容易出现人为漏测及烧坏线路板元器件问题。而且拆除整机中的线路板需要5分钟~8分钟,测试时间较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线束测试装置,其结构简单,一次作业即可快速准确地测试线束线序。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线束测试装置,其包括测试平台,所述测试平台上设有电源接口、接插件、若干个分接头以及若干个与各所述分接头对应的测试灯,所述电源接口与所述接插件电连接,所述分接头与所述测试灯电连接,所述测试灯设置在所述分接头的一侧。作为优选方案,至少两个所述分接头组成一个分接头组,各所述分接头组并列排布。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接插件的数量为两个以上。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电源接口设于所述测试平台的一侧。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测试平台上还设有电源指示灯,所述电源指示灯与所述电源接口电连接。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测试平台上设有至少三根支撑杆,各所述支撑杆均匀分布在所述测试平台上。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线束测试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实施例的线束测试装置包括测试平台,测试平台上有用于接入电源的电源接口,用于接入线束的接插件和多个分接头以及与各分接头对应的测试灯,电源接口与接插件电性连接,分接头与测试灯电性连接。若线序正确,则导线单元的信号与接插件的引脚和分接头匹配,电源接口、接插件、导线单元、分接头和测试灯形成一个完整的通路,测试灯亮起。若线序错误,则测试灯无法连通电源,测试灯不亮。检测时,只需将线束的第一线束连接器接入接插件中,将导线单元远离第一线束连接器的一端分别接入各个分接头上,通过观察对应的测试灯是否全部亮起,即可判断线序是否出错。使用该线束测试装置操作方便,一次测试即可判断线束中全部导线单元的次序是否正确,测试效率较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线束测试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线束测试装置的电路图。图中,1、测试平台;2、电源接口;3、接插件;4、分接头;5、测试灯;6、支撑杆;7、保护电阻。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中采用术语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中采用术语“上”、“下”、“竖直”、“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技术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线束测试装置,其包括测试平台1,测试平台1上设有电源接口2、接插件3、若干个分接头4以及若干个与各分接头4对应的测试灯5,电源接口2与接插件3电连接,分接头4与测试灯5电连接,测试灯5设置在分接头4的一侧。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电源接口2可连接外界电源,可接入24V的直流电,内部再稳压两组供电电源:DC7V和DC5V。接插件3采用DIP封装技术。电源接口2与接插件3电连接,为防止电压或电流过大,烧坏电子元器件,可在电源和接插件3之间设有保护电阻7,保护电阻7分别与电源和接插件3电连接。接插件3具有若干个接插引脚,如图2所示,接插件3从上至下记为第一接插引脚、第二接插引脚、第三接插引脚、第四接插引脚……接插引脚可对应连接保护电阻7。分接头4同样具有若干个分接引脚,一般有四个分接引脚,从上而下分别记为第一分接引脚、第二分接引脚、第三分接引脚和第四分接引脚。多个接插引脚与多个分接引脚形成多条独立的串联电路,互不影响。各接插引脚可电性连接线束中的一条导线单元,导线单元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接插引脚连接,另一端与其中一个分接引脚连接。分接头4与测试灯5电连接或接地。测试灯5可以是发光二极管。电源、保护电阻7、接插件3和分接头4形成一条串联电路。接插件3的第一接插引脚连接一个保护电阻7,外接7V的电源。线材对应线接到分接头4的第一分接引脚,连接到第一个发光二极管,从而连通接插件3的第二接插引脚,第二分接引脚连接第二个发光二极管,再连接到第三接插引脚,第三分接引脚连接到第三个发光二极管,从第四接插引脚连接到第四分接引脚,从第四发光二极管出来接地,形成回路,此电路为串联电路。所以线材的线序错位或者线材开路等原因,都会造成发光二极管不能被点亮。使用时,往电源接口2接入外界电源,将待检测的线束的第一线束连接器接入接插件3,将第二线束连接器拆卸下来,将线束的多根导线单元接入各个分接头4中。若线序正确,线束中的导线单元信号传递不出错,测试灯5通电亮起。若导线单元与分接头4不对应,不匹配,则导线单元插错的位置对应的测试灯5不会亮起。因此,当线序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即线束中的任一导线单元信号传递出错,测试灯5不亮。使用该线束测试装置时,通过观察与分接头4对应的测试灯5是否亮起即可判断线序是否出错,操作简单,缩短了测试时间,避免了漏测及烧坏线路板元器件问题。在本实施例中,接插件3、分接头和测试灯4均设于测试平台1的上表面。其中,至少两个分接头4组成一个分接头组,各分接头组并列排布,排布规整,测试灯5与分接头4一一对应,即测试灯5也呈列排布。在本实施例中,共有四组分接头组,第一组分接头组包括四个分接头4,第二组分接头组包括五个分接头4,第三组分接头组包括三个分接头4,第四组分接头组包括三个分接头4。具体地,接插件3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即该线束测试装置可同时测试两组线束,提高了线束检测效率。为了方便该线束测试装置连通电源,电源接口2设于测试平台1的一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束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测试平台,所述测试平台上设有电源接口、接插件、若干个分接头以及若干个与各所述分接头对应的测试灯,/n所述电源接口与所述接插件电连接,所述分接头与所述测试灯电连接,所述测试灯设置在所述分接头的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束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测试平台,所述测试平台上设有电源接口、接插件、若干个分接头以及若干个与各所述分接头对应的测试灯,
所述电源接口与所述接插件电连接,所述分接头与所述测试灯电连接,所述测试灯设置在所述分接头的一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分接头组成一个分接头组,各所述分接头组并列排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测试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荣丰,陈志曼,张飞,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雅江光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