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废水检测用排水机构,包括泵体,所述泵体与检测装置的出水管之间连接有收集罐,收集罐的罐体上设有进水口、进气口和排出口,进气口与外界大气连通,进水口与检测装置的出水管连通;进水口和进气口的位置均高于排出口的位置,排出口与泵体的进水端连接。本方案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泵体将检测完成的洗涤废水直接泵入海洋中存在的使得检测装置对洗涤废水的检测不准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废水检测用排水机构
本技术涉及废水处理
,具体是废水检测用排水机构。
技术介绍
船舶航运中需要产生废气,现有技术中对废气的处理有采用洗涤脱硫的方式进行,在对废气进行洗涤脱硫后会剩下洗涤废水,洗涤废水在经过气水分离罐后需要经过检测装置检测合格后再排入海洋中(气水分离罐对洗涤废水中的水和气进行分离,分离后剩下的水经过气水分离罐内的排水管进入检测装置进行检测)。目前将检测完成的洗涤废水排入海洋中的方式有多种,如果是直接多次单独取样进行洗涤废水的检测,则将检测后的洗涤废水直接排入海洋中,如若是对洗涤废水采用的是实时在线检测,则需要采用泵体将洗涤废水泵入海洋中。因在船舶航运中时刻都在产生废气,对废气采用洗涤脱硫处理也是连续进行的,因而多次单独取样的检测方式使得成本太高,因而现有技术中一般是对洗涤废水进行实时在线检测,实时在线检测完成的洗涤废水被泵体泵入海洋的过程中,因检测装置的出水管(即洗涤废水检测完后便于排出洗涤废水的管道)是与泵体连通的,泵体在泵送洗涤废水的过程中产生的负压会影响进入检测装置内的洗涤废水的流动情况,造成检测装置对洗涤废水的检测不准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意在提供废水检测用排水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泵体将检测完成的洗涤废水直接泵入海洋中存在的使得检测装置对洗涤废水的检测不准确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基础方案如下:废水检测用排水机构,包括泵体,所述泵体与检测装置的出水管之间连接有收集罐,收集罐的罐体上设有进水口、进气口和排出口,进气口与外界大气连通,进水口与检测装置的出水管连通;进水口和进气口的位置均高于排出口的位置,排出口与泵体的进水端连接。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采用本方案时,在泵体与检测装置之间增设收集罐,收集罐上设有与大气连通的进气口,因而收集罐内的压强能与大气压强始终保持一致,使得泵体在对洗涤废水进行泵送时,只能对收集罐内的洗涤废水进行泵送,而不会影响收集罐内的压强,进而也就不会通过与检测装置连通的进水口影响检测装置内正在进行的检测,避免了泵体泵送洗涤废水影响检测装置检测结果准确性的问题。进一步,所述泵体的出水端连接有球阀;通过球阀控制泵体的出水端与外界的连通,避免外界杂物直接从泵体的出水端进入到泵体内。进一步,所述收集罐的进气口上连接有进气阀;进气阀方便外界气体通过进气阀进入到收集罐内,以保证收集罐内的气压与外界大气压保持一致;此外,进气阀还具有很好的密封性,避免收集罐内的洗涤废水从进气口排出。进一步,所述收集罐的罐体包括罐身和将罐身盖合的上盖,上盖固定连接在罐身上;罐身和上盖分开构成罐体,方便罐体的成型。进一步,所述进水口和进气口均位于罐身上部,排出口位于罐身下部;增大进水口、进气口与排出口之间的距离,使得罐身内能够容纳的洗涤废水更多。进一步,所述进水口和进气口均位于上盖上;只需要在上盖上加工进气口和排气口,加工简单。进一步,所述罐身包括外管和下盖,下盖与外管固定连接;进一步拆分罐体结构,便于罐体的成型。进一步,所述排出口设在下盖上;便于带有气体的洗涤废水直接从下盖上排出。进一步,所述上盖上设有环形柱,罐身套在上盖的环形柱内。有益效果:环形柱一方面使得收集罐的罐身与上盖的连接更加牢固,另一方面,罐身套在环形柱内便于对罐身与上盖的密封。进一步,所述下盖上设有延伸柱,延伸柱呈环形,外管套在下盖的延伸柱内;有利于加强外管与下盖的连接强度,同时有利于密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收集罐的主视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收集罐的主视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收集罐1、上盖2、外管3、下盖4、环形柱21、延伸柱41、进水口5、进气口6、通孔一22、通孔二23、排出口42、进气阀7、泵体8、球阀9。实施例一实施例一基本如附图1和图2所示:废水检测用排水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机架上的泵体8和收集罐1,泵体8采用隔膜泵,泵体8与检测装置的出水管之间连接着收集罐1;泵体8的出水端连接有球阀9。收集罐1的罐体由上盖2、外管3和下盖4组成,外管3呈筒形,外管3上下开口,外管3呈透明状,上盖2、下盖4分别位于外管3的上下两端,上盖2和下盖4均通过粘结的方式与外管3形成固定连接,上盖2上一体成型有环形柱21,外管3的顶部套在上盖2的环形柱21内;下盖4上一体成型有延伸柱41,延伸柱41呈环形,外管3的底部套在下盖4的延伸柱41内。外管3的上部开设有进水口5和进气口6,上盖2的环形柱21上开设有通孔一22和通孔二23,通孔一22与进气口6连通,通孔二23与进水口5连通(具体安装方式为:在上盖2与外筒粘接好后,再从上盖2上开始钻孔直至钻头将外管3也穿透,得到外管3上的进水口5和进气口6,上盖2的通孔一22和通孔二23),通孔一22和通孔二23上均开设有内螺纹,通孔一22上通过接头安装有进气阀7(进气阀7用于供气体从外界大气中进入到收集罐1内),接头螺纹连接在通孔一22上;通孔二23通过接头和检测装置的出水管连接,该接头螺纹连接在通孔二23上。下盖4上一体成型有排出口42,排出口42上成型有内螺纹,排出口42通过接头连接泵体8进水端。具体实施过程如下:采用本实施例一时,在泵体8与检测装置之间增设收集罐1,收集罐1上设有与大气连通的进气口6和进气阀7,因而收集罐1内的压强能与大气压强始终保持一致。在需要将检测装置检测完成的洗涤废水通入海洋时,开启球阀9,开启泵体8,检测装置检测完成的洗涤废水从进水口5进入到收集罐1的罐体内,泵体8将收集罐1罐体内的洗涤废水以负压的形式从排出口42经过管道和球阀9泵出到海洋中;整个过程中泵体8只能对收集罐1内的洗涤废水进行泵送,而不会影响收集罐1内的压强,进而也就不会通过与检测装置连通的进水口5影响检测装置内正在进行的检测,避免了泵体8泵送洗涤废水影响检测装置检测结果准确性的问题。实施例二结合图3,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收集罐1的进气口6和进水口5并不是开设在外管3上的,而是开设在上盖2上的。采用这种方式,相比于实施例一,有利于外管3与上盖2的密封,同时降低加工难度,不需要同时在外管3和上盖2上加工开孔;也降低了装配难度,不需要考虑实施例一中外管3上的进气口6与上盖2上的通孔一22的对准问题。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技术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废水检测用排水机构,包括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与检测装置的出水管之间连接有收集罐,收集罐的罐体上设有进水口、进气口和排出口,进气口与外界大气连通,进水口与检测装置的出水管连通;进水口和进气口的位置均高于排出口的位置,排出口与泵体的进水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废水检测用排水机构,包括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与检测装置的出水管之间连接有收集罐,收集罐的罐体上设有进水口、进气口和排出口,进气口与外界大气连通,进水口与检测装置的出水管连通;进水口和进气口的位置均高于排出口的位置,排出口与泵体的进水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检测用排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的出水端连接有球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废水检测用排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罐的进气口上连接有进气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检测用排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罐的罐体包括罐身和将罐身盖合的上盖,上盖固定连接在罐身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废水检测用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盛,刘念,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国环绿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