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00884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换热器,属于换热器技术领域,包括换热箱、两个介质槽和并排架设在换热箱内的若干个换热装置;两个介质槽分别设置在换热箱的两侧,一侧介质槽为介质输入端,另一侧介质槽为介质输出端;换热装置包括换热管和套管;换热管穿入套管内部,并沿轴向螺旋缠绕在套管外部,相邻两个换热装置的换热管首尾连通;套管内部设置有螺旋隔板,换热箱的两侧开设有与套管配合的通孔。该装置结构简单,传热均匀,充分利用传热介质的热量,传热效率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换热器
本技术涉及换热器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换热器。
技术介绍
换热器,又称作为热交换器,是一种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以满足工艺条件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主要设备之一。由于适用场合,以及介质和工况等条件不同,换热器有不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有管式换热器。现阶段的管式换热器是通过热腔、冷腔以及管道构成,通过迂回的管道将被换热流体与传热介质接触传热,来进行热交换。然而,现有的管式换热器的结构较为复杂,无法较大程度地利用传热介质导致传热效率较差,并且无法使被传热流体均匀受热。因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新的换热器。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器。该装置结构简单,传热均匀,充分利用传热介质的热量,传热效率较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换热器,包括换热箱、两个介质槽和并排架设在所述换热箱内的若干个换热装置;两个所述介质槽分别设置在所述换热箱的两侧,一侧所述介质槽为介质输入端,另一侧所述介质槽为介质输出端;所述换热装置包括换热管和套管;所述换热管穿入所述套管内部,并沿轴向螺旋缠绕在所述套管外部,相邻两个所述换热装置的换热管首尾连通;所述套管内部设置有螺旋隔板,所述换热箱的两侧开设有与所述套管配合的通孔。优选地,一侧所述介质槽顶部开设有介质入口,另一侧所述介质槽的底部开设有介质出口,所述介质入口和介质出口处均设置有管道和阀门。优选地,还包括入口管道和出口管道;所述入口管道和出口管道分别设置在一个所述介质槽的外侧两端,所述入口管道依次穿过所述介质槽和换热箱,并与一端所述换热装置的换热管连通,所述出口管道穿过所述介质槽,并与另一端所述换热装置的换热管连通。优选地,所述入口管道和出口管道上均设置有阀门。优选地,还供有传热介质和被传热流体;所述传热介质从所述介质入口流入,从所述介质出口流出;所述被传热流体从所述入口管道流入,从所述出口管道流出。优选地,所述介质槽与换热箱均为双层壳体,所述双层壳体间为真空。本技术有益效果: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换热器。该装置能够通过螺旋隔板形成的螺旋腔体来限制传热介质的流速,能够热量充分进行传递,并且使换热管内的被传热流体受热均匀;同时在套管外部螺旋缠绕,用外部余热进行热交换,并且可以保证被传热流体保持温度,提高热转换效率;该装置结构较为简单,热交换作业流程也较为简便。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换热器的整体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换热器的安装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换热器的换热装置结构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换热器的套管内部结构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换热器的套管内部剖视图。图中:1、出口管道;2、介质槽;3、入口管道;4、介质入口;5、换热箱;6、换热管;7、套管;8、介质出口;9、螺旋隔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换热器,如图1-5所示,包括换热箱5、两个介质槽2和并排架设在换热箱5内的若干个换热装置;两个介质槽2分别设置在换热箱5的两侧,一侧介质槽2为介质输入端,另一侧介质槽2为介质输出端;换热装置包括换热管6和套管7;换热管6穿入套管7内部,并沿轴向螺旋缠绕在套管7外部,相邻两个换热装置的换热管6首尾连通,使换热管6与套管7有最大的接触面积,如图4所示;套管7内部设置有螺旋隔板9,换热箱5的两侧开设有与套管7配合的通孔,螺旋隔板9将套管7内部分割成螺旋腔体,有效的降低换热介质的流速,提高换热效率,如图5所示。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一侧介质槽2顶部开设有介质入口4,另一侧介质槽2的底部开设有介质出口8,介质入口4和介质出口8处均设置有管道和阀门,通过阀门控制介质,较佳的,可通过泵来辅助介质的出入。较佳的,还包括入口管道3和出口管道1;入口管道3和出口管道1分别设置在一个介质槽2的外侧两端,入口管道3依次穿过介质槽2和换热箱5,并与一端换热装置的换热管6连通,出口管道1穿过介质槽2,并与另一端换热装置的换热管6连通;整个装置形成一个循环,实现了较大程度的热交换;此外,入口管道3和出口管道1上均设置有阀门,通过阀门控制被传热流体的出入;还供有传热介质和被传热流体;传热介质从介质入口4流入,从介质出口8流出;被传热流体从入口管道3流入,从出口管道1流出。另外,介质槽2与换热箱5均为双层壳体,双层壳体间为真空,能有效隔热保温,提高换热效率。本实施例中,将装置平置,传热介质通过介质入口8输入至一侧介质槽2,传热介质通过各个传热装置入口进入套管7内;由于受到螺旋隔板9的阻挡作用传热介质的流速较慢,缓慢地通过套管7,并流至另一侧介质槽2,并从介质出口8流出;被换热流体从入口管道3流入,通过多个换热装置换热后,最后通过出口管道1流出。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箱(5)、两个介质槽(2)和并排架设在所述换热箱(5)内的若干个换热装置;两个所述介质槽(2)分别设置在所述换热箱(5)的两侧,一侧所述介质槽(2)为介质输入端,另一侧所述介质槽(2)为介质输出端;所述换热装置包括换热管(6)和套管(7);所述换热管(6)穿入所述套管(7)内部,并沿轴向螺旋缠绕在所述套管(7)外部,相邻两个所述换热装置的换热管(6)首尾连通;所述套管(7)内部设置有螺旋隔板(9),所述换热箱(5)的两侧开设有与所述套管(7)配合的通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箱(5)、两个介质槽(2)和并排架设在所述换热箱(5)内的若干个换热装置;两个所述介质槽(2)分别设置在所述换热箱(5)的两侧,一侧所述介质槽(2)为介质输入端,另一侧所述介质槽(2)为介质输出端;所述换热装置包括换热管(6)和套管(7);所述换热管(6)穿入所述套管(7)内部,并沿轴向螺旋缠绕在所述套管(7)外部,相邻两个所述换热装置的换热管(6)首尾连通;所述套管(7)内部设置有螺旋隔板(9),所述换热箱(5)的两侧开设有与所述套管(7)配合的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一侧所述介质槽(2)顶部开设有介质入口(4),另一侧所述介质槽(2)的底部开设有介质出口(8),所述介质入口(4)和介质出口(8)处均设置有管道和阀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煜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