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风冷医用冷藏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0015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风冷医用冷藏箱,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冷藏箱体;冷藏箱体由上往下分隔为冷藏腔室、蓄冷腔和制冷机组腔;冷藏腔室一相对内壁均并排设置有挤出衬口结构;挤出衬口结构下端与蓄冷腔连通,且侧面均布有出风孔;蓄冷腔内底面安装有蓄冷块;蓄冷腔内底面开设有进风口,并安装有冷风风扇;制冷机组腔一侧设置有散热腔;散热腔侧壁安装有散热组件;散热腔延伸出冷藏腔室开口一侧的顶壁开设有散热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相互独立的冷藏腔室、蓄冷腔和制冷机组腔,通过蓄冷腔将冷气输送至冷藏腔室内部,并通过蓄冷腔内的蓄冷块进行蓄冷;提高冷藏箱的蓄能能力,有效的降低了能耗,提高了环保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风冷医用冷藏箱
本技术属于制冷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风冷医用冷藏箱。
技术介绍
现有的医用冷藏箱制冷方式主要分为直冷和风冷。目前市场上的医用冷藏箱风冷技术由蒸发器直接吸取热量而进行降温,冷量由风扇强制箱内空气流动,实现对冷藏箱内部物品的降温。但是现有的这种传统的风冷技术装配较为复杂,影响整体的生产效率,而且环保性差。同时,由于冷藏箱的体积相对较小,储存冷量较少,冷量损失快,蓄冷效果较差,使得整体使用的能耗提高,节能环保性能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风冷医用冷藏箱,通过设置相互独立的冷藏腔室、蓄冷腔和制冷机组腔,通过蓄冷腔将冷气输送至冷藏腔室内部,并通过蓄冷腔内的蓄冷块进行蓄冷;解决了现有冷藏箱冷量损失快,蓄冷效果差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为一种新型风冷医用冷藏箱,包括冷藏箱体和制冷机组;所述冷藏箱体通过隔层由上往下依次分隔为冷藏腔室、蓄冷腔和制冷机组腔;所述冷藏腔室一相对内壁均并排设置有挤出衬口结构;所述冷藏腔室内安装有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风冷医用冷藏箱,包括冷藏箱体(1)和制冷机组(2);其特征在于:所述冷藏箱体(1)通过隔层由上往下依次分隔为冷藏腔室(101)、蓄冷腔(102)和制冷机组腔(103);/n所述冷藏腔室(101)一相对内壁均并排设置有挤出衬口结构(3);所述冷藏腔室(101)内安装有若干储物层架(4);/n所述挤出衬口结构(3)为矩形管结构,且下端与蓄冷腔(102)连通;所述挤出衬口结构(3)侧面均布有出风孔(301);/n所述蓄冷腔(102)内底面安装有蓄冷块(5);所述蓄冷腔(102)内底面开设有与制冷机组(2)位置对应的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位置安装有冷风风扇(6);/n所述制冷机组(2)安装在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风冷医用冷藏箱,包括冷藏箱体(1)和制冷机组(2);其特征在于:所述冷藏箱体(1)通过隔层由上往下依次分隔为冷藏腔室(101)、蓄冷腔(102)和制冷机组腔(103);
所述冷藏腔室(101)一相对内壁均并排设置有挤出衬口结构(3);所述冷藏腔室(101)内安装有若干储物层架(4);
所述挤出衬口结构(3)为矩形管结构,且下端与蓄冷腔(102)连通;所述挤出衬口结构(3)侧面均布有出风孔(301);
所述蓄冷腔(102)内底面安装有蓄冷块(5);所述蓄冷腔(102)内底面开设有与制冷机组(2)位置对应的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位置安装有冷风风扇(6);
所述制冷机组(2)安装在制冷机组腔(103)内部;所述制冷机组腔(103)靠近冷藏腔室(101)开口的一侧设置有散热腔(104);所述散热腔(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颖冯贵武谢瑞良苗晨雨张正阳张飞胡曦
申请(专利权)人:中科美菱低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