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感温包固定装置及空调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09977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感温包固定装置及空调,空调感温包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板,连接于固定板上侧的连接板,设置于连接板上的用于安装感温包的卡座,设置在卡座上的用于连接冷媒管道的倒扣,分别设置在固定板左右两侧的用于连接冷媒管道的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在所述卡座的其中一侧端部还设置有用于限位感温包的挡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了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可以与冷媒管道的直管部分连接,避免发生横向移动,倒扣可与冷媒管道的弯管部分连接,避免发生纵向移动,卡座可方便安装感温包,在装配过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快速卡接到冷媒管道上,装配过程方便快捷,降低了生产装配难度,提高了装配效率高,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调感温包固定装置及空调
本技术涉及空调
,具体涉及一种空调感温包固定装置及空调。
技术介绍
空调即空气调节器(AirConditioner)。是指用人工手段,对建筑或构筑物内环境空气的温度、湿度、流速等参数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设备。一般包括冷源/热源设备,冷热介质输配系统,末端装置等几大部分和其他辅助设备。主要包括,制冷主机、水泵、风机和管路系统。末端装置则负责利用输配来的冷热量,具体处理空气状态,使目标环境的空气参数达到要求。在空调器运行过程中,需要随时掌握冷媒在空调器不同位置处的温度,因此,通常需要在冷媒流路上设置感温包以测量并输出相应位置处的温度数据。目前,空调器中感温包的安装通常依赖于焊接套管的方式实现,即通过焊接的方式将感温包套管固定在冷媒管弯头上,将感温包设置于套管内,从而使感温包能够感知并输出冷媒管弯头位置温度。虽然现有焊接固定方式可靠性较高,但在进行焊接固定时需要2人共同作业才能完成焊接,难以实现自动化,安装效率低,且焊接时火焰极易对冷媒管进行二次烧融,焊接质量也难以检测。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感温包固定装置,还提供了一种包括前述空调感温包固定装置的空调。本技术采用如下方案实现:一种空调感温包固定装置,安装在空调器冷媒管道的转弯处,空调感温包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板,连接于固定板上侧的连接板,设置于连接板上的用于安装感温包的卡座,设置在卡座上的用于连接冷媒管道的倒扣,分别设置在固定板左右两侧的用于连接冷媒管道的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在所述卡座的其中一侧端部还设置有用于限位感温包的挡板;所述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相向设置。进一步的,所述倒扣的截面为弧形。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的截面均为弧形。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的截面均为“凵”形。进一步的,所述卡座的截面为弧形。进一步的,所述卡座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弧形段、第一平直段、第二弧形段、第二平直段、第三弧形段,所述第一弧形段与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一平直段和第二平直段的延长线夹角为直角。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相对于固定板倾斜设置,且连接板与固定板之间的夹角为钝角。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卡扣、第二卡扣、卡座和倒扣的末端均设置有过渡段。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第一卡扣、第二卡扣、连接板、卡座和倒扣一体成型。一种空调,包括前述的空调感温包固定装置。对比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设置了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可以与冷媒管道的直管部分连接,避免发生横向移动,倒扣可与冷媒管道的弯管部分连接,避免发生纵向移动,卡座可方便安装感温包,在装配过程本技术可快速卡接到冷媒管道上,装配过程方便快捷,降低了生产装配难度,提高了装配效率高,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避免了因焊接导致的质量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空调感温包固定装置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使用状态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包括有:固定板1、连接板2、卡座3、第一弧形段31、第一平直段32、第二弧形段33、第二平直段34、第三弧形段35、倒扣4、第一卡扣5、第二卡扣6、挡板7、过渡段8。具体实施方式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技术,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参照图1至图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空调感温包固定装置,安装在空调器冷媒管道的转弯处,空调感温包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板1,连接于固定板1上侧的连接板2,设置于连接板2上的用于安装感温包的卡座3,设置在卡座3上的用于连接冷媒管道的倒扣4,分别设置在固定板1左右两侧的用于连接冷媒管道的第一卡扣5和第二卡扣6,在所述卡座3的其中一侧端部还设置有用于限位感温包的挡板7。在具体使用时,感温包安装到卡座3处,挡板7可以用来确定感温包插入深度,确保其符合图纸设计标准。所述倒扣4的截面为弧形,其开口部分朝向下侧,便于与冷媒管道的弯管连接。所述卡座3的截面为弧形。所述第一卡扣5和第二卡扣6相向设置,所述第一卡扣5和第二卡扣6的截面均为弧形。在具体实施时,也可以将第一卡扣5、第二卡扣6的截面设置为“凵”形或其他形状,卡座3的截面也可以设置为方形或其他形状。所述连接板2相对于固定板1倾斜设置,且连接板2与固定板1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第一卡扣5、第二卡扣6、卡座3和倒扣4的末端均设置有过渡段8,各个结构的过渡段8均朝向外侧弯折,便于工作人员在安装的过程中掰开,并卡接到弯管的对应位置。所述固定板1、第一卡扣5、第二卡扣6、连接板2、卡座3和倒扣4一体成型。具体可采用金属材质,如铝板、不锈钢板等等,通过钣金加工一体成型。本技术在使用时安装在空调换热器的冷媒管道的弯管处,弯管也即冷媒管道的连接处,大体呈U形。第一卡扣5和第二卡扣6具有一定弹性伸缩性,正常使用时开口紧贴铜管表面,然后轻轻用力向前挤压,卡两个直管部分,此结构是保证本专利技术前后左右无法移动。倒扣4具体扣在冷媒管道的弧形段,确保不会上下移动。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包括前述的空调感温包固定装置。实施例2参照图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空调感温包固定装置安装在空调器冷媒管道的弯头处,空调感温包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板1,连接于固定板1上侧的连接板2,设置于连接板2上的用于安装感温包的卡座3,设置在卡座3上的用于连接冷媒管道的倒扣4,分别设置在固定板1左右两侧的用于连接冷媒管道的第一卡扣5和第二卡扣6,在所述卡座3的其中一侧端部还设置有用于限位感温包的挡板7。在具体使用时,感温包安装到卡座3处,挡板7可以用来确定感温包插入深度,确保其符合图纸设计标准。所述倒扣4的截面为弧形,其开口部分朝向下侧,便于与冷媒管道的弯管连接。所述第一卡扣5和第二卡扣6相向设置,所述第一卡扣5和第二卡扣6的截面均为“凵”形。卡座3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弧形段31、第一平直段32、第二弧形段33、第二平直段34、第三弧形段35,所述第一弧形段31与连接板2连接,所述第一平直段32和第二平直段34的延长线夹角为直角,也即大体呈现为具有倒角的方形的一部分。所述连接板2相对于固定板1倾斜设置,且连接板2与固定板1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第一卡扣5、第二卡扣6、卡座3和倒扣4的末端均设置有过渡段8,各个结构的过渡段8均朝向外侧弯折,便于工作人员在安装的过程中掰开(或者接触到冷媒管道后便于冷媒管道将其挤开),并卡接到弯管的对应位置。所述固定板1、第一卡扣5、第二卡扣6、连接板2、卡座3和倒扣4一体成型。具体可采用金属材质,如铝板、不锈钢板等等,通过钣金加工一体成型。本技术在使用时安装在空调换热器的冷媒管道的弯管处,弯管也即冷媒管道的连接处,大体呈U形。第一卡扣5和第二卡扣6具有一定弹性伸缩性,正常使用时开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调感温包固定装置,安装在空调器冷媒管道的转弯处,其特征在于,空调感温包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板,连接于固定板上侧的连接板,设置于连接板上的用于安装感温包的卡座,设置在卡座上的用于连接冷媒管道的倒扣,分别设置在固定板左右两侧的用于连接冷媒管道的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在所述卡座的其中一侧端部还设置有用于限位感温包的挡板;所述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相向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感温包固定装置,安装在空调器冷媒管道的转弯处,其特征在于,空调感温包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板,连接于固定板上侧的连接板,设置于连接板上的用于安装感温包的卡座,设置在卡座上的用于连接冷媒管道的倒扣,分别设置在固定板左右两侧的用于连接冷媒管道的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在所述卡座的其中一侧端部还设置有用于限位感温包的挡板;所述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相向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感温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倒扣的截面为弧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感温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的截面均为弧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感温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的截面均为“凵”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感温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永刚侯纪波吴雪明郑晓龙李家伟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