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联机智能温控方法、系统及多联机设备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179628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多联机智能温控方法、系统及多联机设备。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室内不同位置处的室内温度,以及室外环境温度;根据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和所述室内温度,对设置在室内的内机进行温度控制,以形成温度渐变的温度场,或者,智能分区的温度场。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划分室内层级或区域,达到精准智能控温,用以满足多种人群及场合的需求,极大的提高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联机智能温控方法、系统及多联机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多联机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多联机智能温控方法、系统及多联机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空调已经逐渐演变为生活必需品,用户对空调使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各种大型的人员活动场所都配有多联机,例如,商场、医院、学校等。但目前多联机的控温方式比较单一,容易造成场所内整体温度过高或者温度过低的情况,当活动人员刚刚进入该场所时会感觉极度不适。另外,大型活动场所中通常在指定区域内聚集同类人群,例如,母婴用品、儿童活动场地一般聚集孩子和家长,潮牌服装店一般聚集年轻人,等等。而对于不同人群的活动场所,其所需环境要求也不同,例如孩子所在的空间不易将温度设置太低,而年轻人有活力,不喜欢温度较高。针对现有技术中场所内多联机的温控方式单一,无法进行区域调节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多联机智能温控方法、系统及多联机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场所内多联机的温控方式单一,无法进行区域调节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联机智能温控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室内不同位置处的室内温度,以及室外环境温度;根据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和所述室内温度,对设置在室内的内机进行温度控制,以形成温度渐变的温度场,或者,智能分区的温度场。进一步地,获取室内不同位置处的室内温度,包括:通过设置在室内不同位置处的采集装置,获取室内温度。进一步地,根据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和所述室内温度,对设置在室内的内机进行温度控制,以形成温度渐变的温度场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以室内进出口位置为中心,规划设置不同层级的温度场。进一步地,根据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和所述室内温度,对设置在室内的内机进行温度控制,以形成温度渐变的温度场,包括:结合所述室外环境温度为每个层级设置与其对应的预设温度;以及,确认每个层级范围内所设置的内机;根据所述室内温度对每个层级范围内所述的内机进行温度控制,以达到每个层级对应的预设温度。进一步地,结合所述室外环境温度为每个层级设置与其对应的预设温度,包括:越靠近进出口位置的层级,其对应的预设温度越接近室外环境温度,距离进出口位置最远的层级,其对应的预设温度为预设用户舒适温度;其中,所述预设用户舒适温度基于大数据样本得到。进一步地,根据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和所述室内温度,对设置在室内的内机进行温度控制,以形成智能分区的温度场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对室内进行功能性的区域划分。进一步地,根据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和所述室内温度,对设置在室内的内机进行温度控制,以形成智能分区的温度场,包括:结合所述室外环境温度为每个区域设置与其对应的预设温度;以及,确认每个区域范围内所设置的内机;根据所述室内温度对每个区域范围内所述的内机进行温度控制,以达到每个区域对应的预设温度。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多联机智能温控系统,其中,该系统包括:多个采集装置,设置在室内不同位置处,用于采集室内温度;远程监控装置,通过网关连接室内所有内机,用于根据室外环境温度以及所述室内温度,对室内的内机进行温度控制,以形成温度渐变的温度场,或者,智能分区的温度场。进一步地,所述远程监控装置,还用于以室内进出口位置为中心,规划设置不同层级的温度场;结合所述室外环境温度为每个层级设置与其对应的预设温度;以及,确认每个层级范围内所设置的内机;根据所述室内温度对每个层级范围内所述的内机进行温度控制,以达到每个层级对应的预设温度。进一步地,所述远程监控装置,还用于对室内进行功能性的区域划分;结合所述室外环境温度为每个区域设置与其对应的预设温度;以及,确认每个区域范围内所设置的内机;根据所述室内温度对每个区域范围内所述的内机进行温度控制,以达到每个区域对应的预设温度。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多联机设备,其中,该多联机设备包括上述的多联机智能温控系统。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多联机智能温控方法。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提出一种基于远程监控的多内机互相联动,通过划分室内层级或区域,达到精准智能控温,用以满足多种人群及场合的需求,极大的提高用户体验。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多联机智能温控方法的流程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温度场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商场自定义分区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多联机智能温控系统的结构框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温度场的控制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专利技术。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多种”一般包含至少两种。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若”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类似地,取决于语境,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可以被解释成为“当确定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当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时”或“响应于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商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商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商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可选实施例。实施例1目前大型活动场所一般采取整体温度控制,而如果要实现分区域温度控制,需人为设置各个内机的温度,操作繁琐且且人为操作主观性太高,并且,不同的人群对温度的要求也不同,不一定能满足场所内大部分用户的体感需求。基于此,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联机智能温控方法。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多联机智能温控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01,获取室内不同位置处的室内温度,以及室外环境温度;其中,可以通过设置在室内不同位置处的采集装置,获取室内温度。步骤S102,根据室外环境温度和室内温度,对设置在室内的内机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联机智能温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n获取室内不同位置处的室内温度,以及室外环境温度;/n根据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和所述室内温度,对设置在室内的内机进行温度控制,以形成温度渐变的温度场,或者,智能分区的温度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联机智能温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室内不同位置处的室内温度,以及室外环境温度;
根据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和所述室内温度,对设置在室内的内机进行温度控制,以形成温度渐变的温度场,或者,智能分区的温度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室内不同位置处的室内温度,包括:
通过设置在室内不同位置处的采集装置,获取室内温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和所述室内温度,对设置在室内的内机进行温度控制,以形成温度渐变的温度场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以室内进出口位置为中心,规划设置不同层级的温度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和所述室内温度,对设置在室内的内机进行温度控制,以形成温度渐变的温度场,包括:
结合所述室外环境温度为每个层级设置与其对应的预设温度;以及,确认每个层级范围内所设置的内机;
根据所述室内温度对每个层级范围内所述的内机进行温度控制,以达到每个层级对应的预设温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结合所述室外环境温度为每个层级设置与其对应的预设温度,包括:
越靠近进出口位置的层级,其对应的预设温度越接近室外环境温度,距离进出口位置最远的层级,其对应的预设温度为预设用户舒适温度;其中,所述预设用户舒适温度基于大数据样本得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和所述室内温度,对设置在室内的内机进行温度控制,以形成智能分区的温度场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室内进行功能性的区域划分。


7.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宗衍刁作清徐书盟温文标何适张丽伟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