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风交换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9974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风交换机,其包括具有风道的壳体,所述壳体为前后贯通的立方体结构;前面板,所述前面板可拆卸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前端,所述前面板设置有送风口和回风口;后面板,所述后面板可拆卸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后端,所述后面板设置有新风口和排风口;电机,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壳体的风道内;第一风轮,第二风轮,所述第一风轮和所述第二风轮均设置在所述壳体的风道内,所述第一风轮和所述第二风轮分别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新风交换机可拆卸设置有前面板和后面板,使用者可以拆卸所述前面板或者所述后面板对所述新风交换机的内部进行清洁和维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风交换机
本技术涉及空气交换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新风交换机。
技术介绍
新风机是从进风口将室外的新风引入到室内,将室外的新鲜空气吸进室内达到空气洁净的效果,使得室内的空气保持流通。现有的新风机的外壳都是通过螺钉或者销钉进行固定的,在日常清洗新风机的内部时,难以打开所述新风机的外壳。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除湿功能的新风交换机。本技术其中一种新风交换机,包括:具有风道的壳体,所述壳体为前后贯通的立方体结构;前面板,所述前面板可拆卸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前端,所述前面板设置有送风口和回风口;后面板,所述后面板可拆卸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后端,所述后面板设置有新风口和排风口;电机,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壳体的风道内;第一风轮,第二风轮,所述第一风轮和所述第二风轮均设置在所述壳体的风道内,所述第一风轮和所述第二风轮分别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一种新风交换机设置在安装墙体中,所述新风交换机可拆卸设置有前面板和后面板,使用者可以拆卸所述前面板或者所述后面板对所述新风交换机的内部进行清洁和维修。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新风交换机还包括:第一蜗壳,所述第一蜗壳套设在所述第一风轮上,所述第一蜗壳的输出口与所述送风口连接;第二蜗壳,所述第二蜗壳套设在所述第二风轮上,所述第二蜗壳的输出口与所述排风口连接。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新风交换机还包括:新风过滤装置,所述新风过滤装置位于所述壳体的风道内,所述新风过滤装置与所述新风口连接;回风过滤装置,所述回风过滤装置位于所述壳体的风道内,所述回风过滤装置与所述回风口连接。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送风口为长方形的开口,所述送风口内设置有栅格结构。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外侧设置有若干开槽,所述前面板的边沿和所述后面板的边沿均设置有若干卡扣单元,所述卡扣单元包括棱条板和加强筋,所述棱条板的正面与所述开槽相匹配,所述加强筋连接所述棱条板的背面和所述前面板的内侧或所述后面板的内侧。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顶端边沿和底端边沿设置有凸起板,所述凸起板与所述前面板和所述后面板的边沿互相扣合。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新风交换机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风道内,所述支架的顶端和底端均与所述壳体的内壁连接,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支架上。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新风交换机还包括电控盒,所述电控盒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电控盒与所述电机电连接。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新风交换机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新风交换机安装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新风交换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壳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卡扣单元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电器盒安装位置示意图。附图图例说明:1、壳体;11、凸起板;12、开槽;2、前面板;21、送风口;22、回风口;23、卡扣单元;24、棱条板;25、加强筋;3、后面板;31、新风口;32、排风口;4、电机;51、第一蜗壳;52、第二蜗壳;6、支架;7、电控盒;8、新风过滤装置;9、回风过滤装置。具体实施方式请同时参阅图1至图3,图1为本技术新风交换机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新风交换机安装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新风交换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新风交换机,包括具有风道的壳体1、前面板2、后面板3、电机4、第一风轮和第二风轮,所述前面板2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前端,所述后面板3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后端,所述电机4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风道内,所述第一风轮和所述第二风轮均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风道内,所述第一风轮和所述第二风轮分别与所述电机4的输出端传动连接。请同时参阅图4和图5,图4为本技术壳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卡扣单元结构示意图。所述壳体1为前后贯通的立方体结构,所述壳体1的顶端边沿和底端边沿设置有凸起板11,所述凸起板11与所述前面板2和所述后面板3的边沿互相扣合,方便所述前面板2或者所述后面板3的拆卸和安装。优选地,所述壳体1采用金属板材进行拼接,各个板材之间通过销钉或者螺丝固定连接,所述壳体1的表面采用烤漆覆盖,防止所述壳体1的老化和增强所述壳体1的美观。所述前面板2设置有送风口21和回风口22,所述送风口21为长方形的开口,所述回风口22为长方形的开口,所述送风口21内设置有栅格结构,所述送风口21的栅格结构能够增强所述送风口21的刚性,防止所述送风口21发生形变。所述后面板3设置有新风口31和排风口32,所述新风口31为长方形的开口,所述排风口32为长方形的开口,所述排风口32内设置有栅格结构,所述排风口32的栅格结构能够增强所述排风口32的刚性,防止所述排风口32发生形变。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的外侧设置有若干开槽12,所述前面板2的边沿和所述后面板3的边沿均设置有若干卡扣单元23,所述卡扣单元23包括棱条板24和加强筋25,所述棱条板24的正面与所述开槽12相匹配,所述加强筋25连接所述棱条板24的背面和所述前面板2的内侧或所述后面板3的内侧,所述加强筋25加强所述棱条板24的稳固性。优选地,所述壳体1的顶端和底端均设置有所述开槽12,所述前面板2的顶端和底端、所述后面板3的顶端和底端均设置有相对应的所述卡扣单元23,保证所述前面板2和所述后面板3的安装稳固性。具体地,所述棱条板24的正面设置有若干棱条,在所述前面板2或者所述后面板3对所述壳体1进行可拆卸连接时,若干所述棱条与所述开槽12卡合连接。所述卡扣单元23使得所述前面板2和所述后面板3的安装和拆卸更加简易。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前面板2或者所述后面板3可以仅通过所述壳体1的凸起板11与所述前面板2的边沿或者所述后面板3的边沿进行扣合,所述前面板2和所述后面板3可以由塑料或者金属等材料制作而成。所述电机4为双轴电机,所述第一风轮和所述第二风轮分别设置在所述电机4的两侧,所述第一风轮和所述第二风轮分别与所述电机4的两个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传动齿轮、传动杆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常用的传动方式进行连接。所述第一风轮和所述第二风轮在所述电机4的驱动下旋转产生气流,并从所述送风口21和所述排风口32进行输出。具体地,所述新风交换机还包括第一蜗壳51和第二蜗壳52,所述第一蜗壳51套设在所述第一风轮上,所述第一蜗壳51的输出口与所述送风口21连接,所述第二蜗壳52套设在所述第二风轮上,所述第二蜗壳52的输出口与所述排风口32连接,所述第一蜗壳51和所述第二蜗壳52使得所述第一风轮和所述第二风轮输出的气流更加集中。所述新风交换机还包括支架6,所述支架6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风道内,所述支架6的顶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风交换机,其特征在于,包括:/n具有风道的壳体,所述壳体为前后贯通的立方体结构;/n前面板,所述前面板可拆卸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前端,所述前面板设置有送风口和回风口;/n后面板,所述后面板可拆卸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后端,所述后面板设置有新风口和排风口;/n电机,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壳体的风道内;/n第一风轮,第二风轮,所述第一风轮和所述第二风轮均设置在所述壳体的风道内,所述第一风轮和所述第二风轮分别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风交换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风道的壳体,所述壳体为前后贯通的立方体结构;
前面板,所述前面板可拆卸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前端,所述前面板设置有送风口和回风口;
后面板,所述后面板可拆卸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后端,所述后面板设置有新风口和排风口;
电机,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壳体的风道内;
第一风轮,第二风轮,所述第一风轮和所述第二风轮均设置在所述壳体的风道内,所述第一风轮和所述第二风轮分别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交换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蜗壳,所述第一蜗壳套设在所述第一风轮上,所述第一蜗壳的输出口与所述送风口连接;
第二蜗壳,所述第二蜗壳套设在所述第二风轮上,所述第二蜗壳的输出口与所述排风口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交换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新风过滤装置,所述新风过滤装置位于所述壳体的风道内,所述新风过滤装置与所述新风口连接;
回风过滤装置,所述回风过滤装置位于所述壳体的风道内,所述回风过滤装置与所述回风口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金桥解博超甄建柱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绿岛风空气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