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反风落煤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9918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反风落煤管。它解决了现有的落煤管容易堵塞的问题,它包括呈筒状的落煤管体,落煤管体两端分别设有进煤口和出煤口,落煤管体周向外侧设有若干进风管组,进风管组包括若干沿落煤管体周向外壁等距分布且位于同一平面的进风管,进风管与落煤管体呈垂直设置,落煤管体周向内壁与进风管连通处设有弧形部,且弧形部形成于进风管与落煤管体内壁接触处的周向外侧,落煤管体内壁位于两个相邻的进风管组之间设有呈对向设置且可沿落煤管体内壁摆动从而实现落煤管体内壁开合的挡板,且挡板一端设有位于落煤管体外壁的阻尼摆动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优点在于:有效避免了落煤管体内产生堵塞,防止了回风现象的产生,安全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反风落煤管
本技术涉及煤炭输送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反风落煤管。
技术介绍
目前,单机容量300MW及以上的大型燃煤发电机组大量配置双进双出磨煤机和正压直吹式制粉系统,原煤经磨煤机磨制、干燥后经气流输送至分离器进行分离,合格的煤粉经风吹入炉膛,正压直吹式制粉系统具有系统简单、负荷响应快等优点。但在燃煤发电机组实际运行过程中,因为磨煤机内部一般保持数千帕的正压,一旦原煤仓及连接的原煤斗空仓,磨煤机内大量的热空气和煤粉会瞬间经过给煤机、落煤管和原煤仓,出现断煤返风现象,轻者会使锅炉燃烧、汽包或分离器水位不稳,重者会因热风加热造成给煤机皮带烧损、锅炉灭火,机组非计划停运事件,而且在实际运行中,雨季或来煤湿粘时,经常会出现频繁断煤、返风的情况,严重影响发电机、电力系统运行稳定和整个电厂的安全运行,同时,由于目前常规的落煤筒一般为圆柱形直筒立管,固体颗粒物直接与落煤筒内壁接触,容易造成落煤筒内发生堵塞。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带防返风装置的落煤管[CN201410247412.5],它包括一种可以防止正压直吹式制粉系统断煤返风的落煤管,所述落煤管上设置有挡板组、重锤机构和密封室,所述挡板组由至少一个挡板组成,挡板铰接在落煤管的内壁上,密封室设置在落煤管的外壁上,并通过落煤管管壁上设置的开孔与落煤管内部相通,重锤机构设置在密封室内,其连杆伸入到落煤管内部用于支撑挡板,挡板在连杆的支撑作用下在落煤管的内壁上摆动,以实现对落煤管的落煤口的开合控制。上述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的落煤筒容易反风的问题,但是该方案依然存在着诸多不足,例如:煤粉与直接与落煤筒内壁接触,容易造成落煤筒发生堵塞。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且不易堵塞的防反风落煤管。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防反风落煤管,包括呈筒状的落煤管体,落煤管体两端分别设有呈对向设置的进煤口和出煤口,且落煤管体周向外侧设有若干进风管组,进风管组包括若干沿落煤管体周向外壁等距分布且位于同一平面的进风管,且进风管与落煤管体呈垂直设置,且进风管与落煤管体的内腔相互贯通,落煤管体周向内壁与进风管连通处设有弧形部,且弧形部形成于进风管与落煤管体内壁接触处的周向外侧,落煤管体内壁位于两个相邻的进风管组之间设有呈对向设置且可沿落煤管体内壁摆动从而实现落煤管体内壁开合的挡板,且挡板一端设有位于落煤管体外壁的阻尼摆动装置。通过挡板的自动开合可以有效解决给煤机给煤过程中炉膛热风通过落煤管体反风烧毁皮带的事故发生,同时,弧形部的设置可以防止煤粒在下降过程中与落煤管体内壁产生直接接触,避免了落煤管体内产生堵塞。在上述的防反风落煤管中,弧形部之间一端形成收缩端,弧形部之间的另一端形成扩散端,且收缩端与扩散端之间共同形成位于落煤管体空腔中的喉道,且收缩端的弧度小于扩散端的弧度,收缩端自喉道处朝向进煤口处弧度逐渐变小,扩散端自喉道处朝向出煤口处弧度逐渐变小。在上述的防反风落煤管中,进风管与落煤管体内腔接触处设有出风口,进风管远离落煤管体的一端设有进风口,且位于同一进风管组内的进风管的中轴线相交并形成度夹角。进风管等距设置可以使落煤管体周向给风均匀。在上述的防反风落煤管中,进风管与落煤管体一体成型,且材质均由耐磨的金属材料制成。这样可以延伸落煤管体的使用寿命,避免长时间使用产生磨损。在上述的防反风落煤管中,阻尼摆动装置包括阻尼筒体,阻尼筒体分别呈对向设置在落煤管体的周向外壁,且阻尼筒体内具有空腔,且空腔内上端设有阻尼弹簧。在上述的防反风落煤管中,挡板一端通过转动轴承设置在落煤管体的内腔中,且挡板的另一端设置在阻尼筒体的空腔中,且挡板位于阻尼筒体的空腔中的一端与阻尼弹簧一端抵靠设置。这样设置可以使挡板在落煤管体内进入煤粒时自动打开。在上述的防反风落煤管中,挡板保持平衡状态时,挡板远离阻尼筒体的一端相互抵靠设置,且当挡板保持倾斜时,挡板远离阻尼筒体的一端相互隔开并形成落煤入口。在上述的防反风落煤管中,阻尼筒体下端位于落煤管体内壁设有用于防止挡板与落煤筒体内壁接触的挡块,且挡块由柔性材料制成。挡块的设置可以防止挡板摆动幅度过大与落煤管体内壁产生撞击。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通过在落煤管体内壁设置弧形部,使落煤管体形成双文丘里管,有效避免了煤粒在下降过程中与落煤筒体内壁产生接触,避免了落煤筒体内产生堵塞,同时,阻尼摆动装置和挡板的共同配合有效防止了回风现象的产生,安全性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挡板封闭后的截面图;图2是本技术的挡板打开后的截面图;图3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中,落煤管体1、进煤口11、出煤口12、进风管组2、进风管21、出风口22、进风口23、弧形部3、收缩端31、扩散端32、喉道33、挡板4、转动轴承41、阻尼摆动装置5、阻尼筒体51、空腔52、阻尼弹簧53、落煤入口6、挡块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3所示,本防反风落煤管,包括呈筒状的落煤管体1,落煤管体1两端分别设有呈对向设置的进煤口11和出煤口12,且落煤管体1周向外侧设有若干进风管组2,进风管组2包括若干沿落煤管体1周向外壁等距分布且位于同一平面的进风管21,且进风管21与落煤管体1呈垂直设置,且进风管21与落煤管体1的内腔相互贯通,落煤管体1周向内壁与进风管21连通处设有弧形部3,且弧形部3形成于进风管21与落煤管体1内壁接触处的周向外侧,落煤管体1内壁位于两个相邻的进风管组2之间设有呈对向设置且可沿落煤管体1内壁摆动从而实现落煤管体1内壁开合的挡板4,且挡板4一端设有位于落煤管体1外壁的阻尼摆动装置5。通过落煤管体1内壁设置挡板4可以有效防止回风,而且弧形部3的设置防止了煤粒与落煤管体1内壁产生接触,避免了落煤管体1内产生堵塞。其中,弧形部3之间一端形成收缩端31,弧形部3之间的另一端形成扩散端32,且收缩端31与扩散端32之间共同形成位于落煤管体1空腔52中的喉道33,且收缩端31的弧度小于扩散端32的弧度,收缩端31自喉道33处朝向进煤口11处弧度逐渐变小,扩散端32自喉道33处朝向出煤口12处弧度逐渐变小。这样设置使扩散端32后侧形成真空区域,当煤粒靠近时容易被吸附,防止堵塞。具体地,进风管21与落煤管体1内腔接触处设有出风口22,进风管21远离落煤管体1的一端设有进风口23,且位于同一进风管组2内的进风管21的中轴线相交并形成120度夹角。进一步地,进风管21与落煤管体1一体成型,且材质均由耐磨的金属材料制成。显然地,阻尼摆动装置5包括阻尼筒体51,阻尼筒体51分别呈对向设置在落煤管体1的周向外壁,且阻尼筒体51内具有空腔52,且空腔52内上端设有阻尼弹簧53。可见地,挡板4一端通过转动轴承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反风落煤管,包括呈筒状的落煤管体(1),所述的落煤管体(1)两端分别设有呈对向设置的进煤口(11)和出煤口(12),且落煤管体(1)周向外侧设有若干进风管组(2),所述的进风管组(2)包括若干沿落煤管体(1)周向外壁等距分布且位于同一平面的进风管(21),且进风管(21)与落煤管体(1)呈垂直设置,且所述的进风管(21)与落煤管体(1)的内腔相互贯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落煤管体(1)周向内壁与进风管(21)连通处设有弧形部(3),且弧形部(3)形成于进风管(21)与落煤管体(1)内壁接触处的周向外侧,所述的落煤管体(1)内壁位于两个相邻的进风管组(2)之间设有呈对向设置且可沿落煤管体(1)内壁摆动从而实现落煤管体(1)内壁开合的挡板(4),且挡板(4)一端设有位于落煤管体(1)外壁的阻尼摆动装置(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反风落煤管,包括呈筒状的落煤管体(1),所述的落煤管体(1)两端分别设有呈对向设置的进煤口(11)和出煤口(12),且落煤管体(1)周向外侧设有若干进风管组(2),所述的进风管组(2)包括若干沿落煤管体(1)周向外壁等距分布且位于同一平面的进风管(21),且进风管(21)与落煤管体(1)呈垂直设置,且所述的进风管(21)与落煤管体(1)的内腔相互贯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落煤管体(1)周向内壁与进风管(21)连通处设有弧形部(3),且弧形部(3)形成于进风管(21)与落煤管体(1)内壁接触处的周向外侧,所述的落煤管体(1)内壁位于两个相邻的进风管组(2)之间设有呈对向设置且可沿落煤管体(1)内壁摆动从而实现落煤管体(1)内壁开合的挡板(4),且挡板(4)一端设有位于落煤管体(1)外壁的阻尼摆动装置(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反风落煤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弧形部(3)之间一端形成收缩端(31),弧形部(3)之间的另一端形成扩散端(32),且所述的收缩端(31)与扩散端(32)之间共同形成位于落煤管体(1)空腔(52)中的喉道(33),且收缩端(31)的弧度小于扩散端(32)的弧度,所述的收缩端(31)自喉道(33)处朝向进煤口(11)处弧度逐渐变小,扩散端(32)自喉道(33)处朝向出煤口(12)处弧度逐渐变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反风落煤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风管(21)与落煤管体(1)内腔接触处设有出风口(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立伟凌金华李兵凡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山鹰纸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