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镜及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9885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透镜及灯具,透镜包括入光面、出光面和侧面;所述入光面和所述出光面对置,所述侧面连接所述入光面与所述出光面;所述入光面朝向所述透镜的主体凹陷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纳光源;所述侧面为全反射面;所述出光面包括至少两个阶梯面以及连接相邻两个所述阶梯面的连接面;至少一个所述连接面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透镜的光轴交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透镜及灯具,以实现在大角度出射光线不造成眩光,且减少甚至避免大角度光线照射到防眩罩上,降低灯具的光学设计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透镜及灯具
本技术涉及照明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透镜及灯具。
技术介绍
LED作为一种新型光源,因其环保、高光效、长寿命等优势,已逐步成为主流的照明光源。LED一般是发光角度约为120度的单面发光体,其发光尺寸比较集中,因而相比于传统光源更容易通过光学设计达到理想的配光。利用LED作为照明光源时,容易在人的视野中出现不适宜的亮度分布,或照明空间内存在极端的亮度对比,以致引起人的视觉不适并降低照明空间内物体可见度的视觉条件,这种视觉现象称为眩光。为了避免眩光的问题,通常使用防眩罩来减小眩光。一中情况下,整体灯具(光学件+防眩罩)的深度不足时,虽灯具角度设计容易,但防眩效果较不好。另一种情况下,虽然将灯具高度增加以提升防眩效果,灯具中大角度的光线也会被防眩罩所遮蔽。光源发出的光线由底部射出时,容易在防眩罩内四处反射,从而产生不可控制的杂散光,且这种情况下不容易实现灯具的大角度光学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透镜及灯具,以实现在大角度出射光线不造成眩光,且减少甚至避免大角度光线照射到防眩罩上,降低灯具的光学设计难度。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透镜,包括入光面、出光面和侧面;所述入光面和所述出光面对置,所述侧面连接所述入光面与所述出光面;所述入光面朝向所述透镜的主体凹陷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纳光源;所述侧面为全反射面;所述出光面包括至少两个阶梯面以及连接相邻两个所述阶梯面的连接面;至少一个所述连接面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透镜的光轴交叉。可选地,随着与所述透镜的光轴距离越近,所述阶梯面与所述入光面之间的距离越近。可选地,随着与所述透镜的光轴距离越近,所述阶梯面与所述入光面之间的距离越远。可选地,至少一个所述阶梯面形成有多个凸起结构和/或凹陷结构。可选地,至少一个所述连接面形成有多个凸起结构和/或凹陷结构。可选地,所述侧面形成有多个凸起结构和/或凹陷结构。可选地,在所述透镜的光轴延伸方向上,任意两个所述阶梯面不交叠。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灯具,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透镜,以及防眩罩;所述防眩罩位于所述透镜的出光面一侧。本技术实施例中,透镜的出光面设计为台阶状,且至少一个连接面为倾斜面,从而控制光线行进方向,可使大部分光线在透镜上方交错后射出,以实现在大角度出射光线不造成眩光,且减少甚至避免大角度光线照射到防眩罩上,降低灯具的光学设计难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透镜的立体剖视图;图2为图1中所示透镜的平面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透镜的平面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透镜的立体剖视图;图5为图4中所示透镜的平面剖视图;图6为现有设计中透镜的光路示意图;图7为图1中所示透镜的光路示意图;图8为现有设计中灯具的光路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灯具的光路示意图;图10为现有设计中灯具出射光斑沿水平以及竖直方向亮度曲线图;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灯具出射光斑沿水平以及竖直方向亮度曲线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透镜的立体剖视图,图2为图1中所示透镜的平面剖视图,参考图1和图2,透镜100包括入光面10、出光面20和侧面30。入光面10和出光面20对置,侧面30连接入光面10与出光面20。入光面10朝向透镜100的主体凹陷形成容纳腔11,容纳腔11用于容纳光源(图1、图2中未示出),光源例如可以为LED灯珠。侧面30为全反射面,容纳腔11内的光源发射的光线照射到侧面30时,在侧面30发生全反射,并由出光面20出射。出光面20包括至少两个阶梯面21以及连接相邻两个阶梯面21的连接面22。阶梯面21为大体垂直于透镜100光轴L的平面。多个阶梯面21以及连接相邻两个阶梯面21的连接面22共同形成台阶状的出光面20。至少一个连接面22的延伸方向与透镜100的光轴L交叉。也就是说,至少一个连接面22为倾斜面,不是竖直面。示例性地,参考图1和图2,透镜100的出光面20包括三个阶梯面21和两个连接面22。两个连接面22分别为第一连接面221和第二连接面222,第一连接面221的延伸方向与透镜100的光轴L交叉,第二连接面222的延伸方向与透镜100的光轴L交叉。本技术实施例中,透镜的出光面20设计为台阶状,且至少一个连接面22为倾斜面,从而控制光线行进方向,可使大部分光线在透镜100上方交错后射出,以实现在大角度出射的光线不造成眩光,且减少甚至避免大角度光线照射到防眩罩上,降低灯具的光学设计难度。也就是说,本技术实施例可以实现大防眩角、低UGR值、大角度出射。其中,UGR值为用于度量室内视觉环境中的照明装置发出的光对人眼造成不舒适感主观反应的心理参量。可选地,参考图1和图2,随着与透镜100的光轴L距离越近,阶梯面21与入光面10之间的距离越近。随着与透镜100的光轴L距离越远,阶梯面21与入光面10之间的距离越远。出光面20朝向透镜100的主体凹陷形成阶梯状。可选地,参考图1和图2,至少一个阶梯面21形成有多个凸起结构40。凸起结构40例如可以为鳞甲状凸起结构,或者,半球状的凸起结构。多个半球状的凸起结构形成的面通常也称为珠面。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至少一个阶梯面21形成多个凹陷结构,或者,在至少一个阶梯面21形成多个凸起结构40和多个凹陷结构。形成有多个凸起结构40和/或凹陷结构的阶梯面21具有更好的匀光效果,即,经过形成有多个凸起结构40和/或凹陷结构的阶梯面21出射的光线更均匀,从而可以提高照明光斑的均匀度。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透镜的平面剖视图,参考图3,至少一个阶梯面21形成有多个凸起结构40。侧面30形成有多个凸起结构40和/或凹陷结构。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在至少一个阶梯面21形成有多个凸起结构40和/或凹陷结构,从而进一步地提高照明光斑的均匀度。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至少一个连接面22形成有多个凸起结构40和/或凹陷结构。或者,在至少一个阶梯面21以及至少一个连接面22均形成有多个凸起结构40和/或凹陷结构。或者,在至少一个阶梯面21、至少一个连接面22以及侧面30均形成有多个凸起结构40和/或凹陷结构。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可选地,参考图1和图2,在透镜100的光轴L延伸方向上,任意两个阶梯面21不交叠。也就是说,连接面22远离入光面10一端围绕形成图形的尺寸大于该连接面22临近入光面10一端围绕形成图形的尺寸。例如,连接面22远离入光面10一端围绕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透镜,其特征在于,包括入光面、出光面和侧面;所述入光面和所述出光面对置,所述侧面连接所述入光面与所述出光面;/n所述入光面朝向所述透镜的主体凹陷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纳光源;/n所述侧面为全反射面;/n所述出光面包括至少两个阶梯面以及连接相邻两个所述阶梯面的连接面;至少一个所述连接面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透镜的光轴交叉。/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镜,其特征在于,包括入光面、出光面和侧面;所述入光面和所述出光面对置,所述侧面连接所述入光面与所述出光面;
所述入光面朝向所述透镜的主体凹陷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纳光源;
所述侧面为全反射面;
所述出光面包括至少两个阶梯面以及连接相邻两个所述阶梯面的连接面;至少一个所述连接面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透镜的光轴交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随着与所述透镜的光轴距离越近,所述阶梯面与所述入光面之间的距离越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随着与所述透镜的光轴距离越近,所述阶梯面与所述入光面之间的距离越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宜儒孙晓冰吴世民黄进凯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西朗德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